五、文化艺术上
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也是一种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文化汇合而成,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天台宗向华夏文化奉献上丰富的内容。
在史地学上,章安(灌顶)大师的《国清百录》,保存着中国第一个宗派形成的背景史料、天台宗的轨仪制法。《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内容详实,是中国最早的高僧别传之一。宋代志磐法师的《佛祖统纪》,详载天台宗的发展历史。明代如惺法师的《大明高僧传》,则是梁(高僧传)、唐(续高僧传)、宋(宋高僧传)三部僧传的续作。明末传灯大师的《天台山方外志要》、《幽溪别志》,详载天台佛道圣地的人文史地。它们或被收入中、日《大藏经》,或为《四库全书》所收载、著录。
在文学艺术方面,天台宗通过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推广本宗的教义和思想。历代台宗诸多诗人,文豪或书法大家,他们的佛学著作生动感人,书作熠熠闪光。如隋朝柳顾言,南朝梁陈徐陵,唐朝梁肃、李华、柳宗元,宋朝苏轼、苏辙,元朝杨维桢,明朝屠隆,清朝龚自珍、魏源等,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受到天台宗思想的影响。如龚自珍,深受天台宗影响,认为天台宗的“三观”、“三谛”教观,比儒家格物致知高明许多,作诗赞云:
“吟罢江山气不灵,
万千种话一灯青。
忽然搁笔无言说。
重礼天台七卷经。”
此外,天台宗的寺院建筑、书画、佛像雕刻艺术,更是东渡扶桑,成为日本的文化珍宝。
六、国际交流上
天台宗创教之前,百济沙门玄光大师与智者大师一起师从慧思大师,证得法华三昧。创教之初,又有波若大师求授禅法,坐化于天台华顶。其后,新罗高僧络绎入唐求法,并于国清寺前建新罗园。唐末五代时,高丽国王遣使送回台宗散佚教籍。到了十一世纪,天台宗由高丽文宗的四王子义天大师,正式传入海东朝鲜。
唐时,日本高僧最澄大师入唐求法,在天台山师从道遂、行满大师修习天台宗教义。次年回国后,在毗邻京都的比睿山建延历寺,传布天台宗教旨,成为日本天台宗始祖;日本朝廷敕封为“传教大师”。其后,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圆载、圆珍大师等,相继入唐,在学习天台宗教义的同时,兼习密宗教义,为天台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到了十三世纪,日僧日莲上人根据《法华经》经义,创立了日本佛教的“日莲宗”。此外,日本佛教的临济、曹洞、净土真宗等宗派,都与天台宗有深厚的洲源,尊天台山为祖山。
现今天台宗已遍传东南亚、台、港、澳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世界各地的天台宗徒众,纷纷来祖庭国清寺和智者塔院朝拜,各国佛教徒的参访活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天台宗也在这种交流中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成为世界佛教中的一个著名宗派。
注:本文转载于《天台宗诸祖》--释大愿著;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