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科技:食之有道【科普】 | 低GI食物聪明吃,稳稳当当控血糖

学术   2024-05-09 17:01   北京  



编者按

近些年,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陷阱也越来越多,许多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划入了“糖糖”一族。难道小“糖”人就要跟美食say 拜拜了吗? 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科学的饮食习惯依然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今天小编就帮大家一起分析糖尿病的形成机制,总结饮食控糖的小技巧,让我们一起做合格的干饭人~~ 



01


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的患病现状



截至2023年,全球20~79岁的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5.37亿人,即相当于世界人口中每10人中即有1人患有糖尿病预计2045年将增至7.83亿。


    数据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2023年《全球糖尿病概览》报告。


    2023年,我国20~79岁家庭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409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的26.26%,预计2045年时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4亿人,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慢性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



 


当前,糖尿病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引起了各国人民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糖尿病的高发现状刻不容缓。





02


影响糖尿病的重要角色——血糖

 


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是体检报告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一般需要空腹测定),尽管其本身是指血液中所有糖的总称,但出于科学研究的方便,往往约定俗成地特指为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健康人群体内血糖浓度一般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中,且无论是进食还是空腹时,血糖值也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


  •    血糖过低,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可能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难以集中、体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低血糖的反复发作,会对人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出现记忆力减退、痴呆等严重症状。
  •    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如导致II型糖尿病的产生。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机制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起到了相互制约达到平衡的作用。



  •   当血糖过高时,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的同时也为细胞提供葡萄糖作为能量;
  •   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腺会释放胰高血糖素,指示肝脏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这类动态平衡既有助于为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也保证了血糖水平能够始终被稳定地控制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

03


糖尿病病理机制及血糖生成指数(GI)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发病人群中占比90%)和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生成指数(GI)


Jenkins等在1981年首次提出了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的概念:摄入含有50 g可食用碳水化合物的一份食物所产生的血糖反应,与摄入等量的50 g参考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溶液或小麦面包,分别定义为葡萄糖标度或面包标度)所产生的血糖反应的百分比。


根据不同食品所引起餐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其GI值可分成0~100级,主要包含了(GI≤55)、(GI 56~69)和(GI≥70)血糖生成指数食品三个大类。

“糖尿病病理机制及血糖生成指数”视频解读



注:视频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低GI食品及其特点



低GI食品即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生活中常见的低GI食物有:燕麦片粥、大米(部分品种)、杂粮面条、豆类以及藕粉等主食,以及苹果、梨、草莓、火龙果等水果。

相比于高GI食物,低GI食物可较慢消化和吸收,餐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可平缓地升高,对胰岛的刺激和负担较小;

有助于控制食欲和延缓饥饿,利于体重控制;

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和脂质水平,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研究发现:

1、低GI米饭的摄入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赖。

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低血糖负荷和高谷类纤维摄入的饮食组合可使男性和女性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倍,且女性的风险降低得更为显著。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借助利用GI理论来指导营养干预并针对血糖管理的慢病预防等方向进行功能性主食的研发,提出饮食干预的新策略,从而有效预防或改善糖尿病。




05


食品GI值的查询方法




食品GI值的查询方法



GI营养工作室开发的 “血糖生成指数查询小程序”可以帮助您快速查询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06


改善II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营养建议

控制血糖水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包括饮食管理、勤加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借助药物手段治疗等,其中,饮食管理是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尽量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每餐摄入的饮食营养能量均衡,减少两餐的间隔时间等。

具体的营养建议如下:
  • 降低每顿饮食的总升糖指数,用低GI主食取代精制米面
  • 尽量减少饮食和每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 增加每日可溶性纤维的摄入量(在所有膳食中包括可溶性纤维)
  • 早餐应摄取2克以上的可溶性纤维
  • 早餐时,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得的能量应少于50%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通过对血糖含义及糖尿病的类型和发病机理等内容的了解,我们对糖尿病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小编也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的预防,例如勤加运动、采取合理的膳食结构(低GI饮食)等,必要时也需借助医疗手段进行干预,让我们一起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本文作者简介及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封普旭,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低升糖米饭食用品质研究;
余稳稳,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淀粉结构-功能性质研究。

基金资助: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科技基金-雅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项科研基金(2021-F06)
参考文献


Jenkins D J, Wolever T M, Taylor R H, et al. 
Glycemic index of food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arbohydrate exchang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81, 34(3): 362-366.
Huaibin Wang, Xingguang Peng, Kejia Zhang, et al. 
A more gener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glycemic index (GI) values of commercial noodle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23, 105226.
Augustin L S A, Kendall C W C, Jenkins D J A, et al.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glycemic response: a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sensus Summi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arbohydrate Quality Consortium (ICQC)[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 25(9): 795-815.


Atkinson F S, Brand-Miller J C, Foster-Powell K, et al. 
International tables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 2021: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114(5): 1625-1632.
王怀槟, 彭星光, 刘宏生, 余稳稳.
碳水化合物食品GI值体外、内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23, 15 (44):407-417.
Livesey G, Taylor R, Livesey H F, et al. 
Dietary glycemic index and load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Nutrients, 2019, 11(6): 1280.


收稿日期:2024年2月20日

责任编辑:闵甜

美术编辑:林凤

审核发布:赖富饶


来源:现代食品科技公众号


IFIS
食品学科数据库,致力于食品、健康科学领域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