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印炮战打垮印军的第一主力火炮:解放军54式122毫米榴弹炮
解放军122毫米榴弹炮是个庞大的家族,到2022年仍然推出了全新的PCL171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我们就一点点来说,今天的主角是54式122毫米榴弹炮。54式是解放军122毫米榴弹炮的开山鼻祖,具有特殊的地位。听萨沙说一说吧。
54式仍然是山寨的产物,原尊为赫赫有名的苏军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
M1938型是苏军二战名炮,也是苏德战争获胜的重要火力支柱。
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军队就装备了M1909型和M1910型122毫米榴弹炮。
该炮大体相当于西方的100毫米或者105毫米榴弹炮,是俄军中强于76毫米野炮的上一级火炮。
老旧的122毫米榴弹炮参加了包括一战、苏联内战等一系列战争,性能上早已过时,需要尽快更新换代。
斯大林非常重视陆军火炮,在30年代将122毫米榴弹炮的研发当作重点项目。
当时苏联和德国关系很友好,德国工程师提供了很多帮助,研发了M1934型122毫米榴弹炮。
经过反复测试,该炮的火炮性能有一定进步,但机动性不佳,采用汽车拖曳时时速仅有10公里,同步兵行军速度差不多。
斯大林对它不满意,要求继续改进。
当时苏联火炮设计师,却迷上了美国的105毫米榴弹炮。他们认为该炮的威力较小,其他性能同122毫米没什么差距,还更为轻便,非常适合苏联复杂的作战地形。
不过纳粹已经上台,斯大林感到世界大战就要来临,没有时间重新研发全新火炮了。
苏联设计师只能继续改良122毫米榴弹炮,终于推出了M1938型,正式量产则要在1940年。
该炮可以说是大成之作,进行了很多技术上的改进:在炮管设计上,该型榴弹炮采用了23倍口径炮管,从而使炮弹在发射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初速度和更远的射程。同时,炮管内部经过了精心打磨和热处理,确保炮弹在发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炮身结构上,该型榴弹炮采用了坚固的钢制材料,使其在战场上能够经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炮身表面还涂有防锈涂层,有效延长了火炮的使用寿命。此外,炮身还配备了炮口制退器,能够有效减少后坐力,提高射击精度。
M1938型的数据很优秀,战斗全重为2.5吨,行军全重3.1吨,不算非常沉重。
火炮除了可以使用卡车拖曳以外,马车甚至马匹同样可以拖曳。
考虑到苏联垃圾的交通状况,这种只能拖曳的火炮长度为6米,大体可以通过苏联各种道路。
火炮最大射速为每分钟5到6发,速度不快,也不低于世界同类火炮。
火炮射程为12公里,可以满足实战的各种要求!
该炮威力很强,杀伤榴弹重达22公斤。当时苏军76毫米榴弹炮的炮弹仅有7.5公斤,差距非常明显。
M1938型可以有效摧毁各种野战工事,直接命中可以摧毁半永久性坚固工事,也可以用于城镇拆屋战,摧毁砖石结构的民房。
对于人员杀伤方面,炮弹爆炸后形成一个直径30米的杀伤圆形,制造至少1000个破片。这个杀伤范围内的无保护敌人,非死即伤,难以幸免。
M1938型是一种可以大量制造的火炮,它诞生第二年苏德战争就爆发了。
虽然受到战争的很大影响,该炮在1941年仍然制造了2800门,到了1942年更是达到4300门。
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M1938型都是红军支柱火炮。
战争初期的1942年,苏军步兵师会下辖1个炮兵团,下辖30门45毫米反坦克炮、32门76毫米加农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换句话说,这12门122毫米榴弹炮,就是步兵师的主要火力输出。
到了战争后期的1944年,这个炮兵团已经相当壮大:装备18门45毫米和18门57毫米反坦克炮、44门76毫米加农炮、20门122毫米榴弹炮。
122毫米榴弹炮已经增加到20门!
有趣的是,德国投降以后,转移到东线准备向日军开战的苏军,将炮兵团的规模降低了一些:装备66门反坦克炮、32门76毫米加农炮、20门122毫米榴弹炮。
可见,苏军降低了76毫米火炮的数量,却没有降低122毫米榴弹炮,可见该炮的重要性。
苏军大规模战斗爆发前,总会用M1938型对准德军猛烈炮击。
实战中,德军受够了被122毫米炮弹猛砸,非常认可该炮的性能。
在战争初期,德军歼灭了数百万苏军,缴获了不少M1938型。
德军将这些火炮留给自己使用,还特别让后方制造了不少122毫米炮弹。
根据记载,在1943年德国生产了42万发122毫米炮弹,1944年更是提高到69万发。
由此可见,德军至少装备数百门M1938型。
来自敌人的肯定,算是对M1938型最好的赞美了。
更有趣的是,芬兰军队加入轴心国以后,也歼灭了不少苏军,缴获了一批M1938型。
其中41门M1938型被编入芬兰炮兵,前后发射了1万多炮弹。
二战结束以后,这批M1938型迟迟不被芬兰退役,甚至到了80年代中期还用于训练新兵。
M1938型被如此欢迎,当然是有其他原因的,该炮还具有反坦克能力。
它有一种高爆破甲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射穿200毫米装甲板。
M1938型即便使用高爆炮弹,也具有相当的毁伤能力。它略加修改就制造了SU122型突击炮,可以有效摧毁敌人各种坦克。
根据一份1943年的德国报告,曾有一辆虎式坦克被SU122型发射的高爆弹重创。
不过,M1938型可不是用来专业反坦克的。它的炮弹重达20多公斤,还需要手工装填,导致射速较慢,实战中每分钟只能发射1到2发,虎式坦克则可以达到每分钟6发的射速,显然不是对手。
M1938型如此成功,朝鲜战争期间的志愿军也购买了不少该炮。
当时美韩军大量使用105毫米榴弹炮,进行炮火压制!这种榴弹炮火力猛,射速快,威力大,比美军装备的75毫米山炮厉害得多,对志愿军造成巨大的威胁。
解放军想要在炮战中压制美制105榴弹炮,也就只能使用苏制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了。
在第五次战役爆发前,志愿军紧急装备了36门M1938型,在随后的炮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志
愿军炮兵认为,122毫米机动性比152毫米榴弹炮强太多,适合在美军掌控制空权的地区作战。而M1938型的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可以有效完成炮击任务,是非常实用的武器,希望尽量多装备一些。
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不断补充M1938型,最终达到100门。
此次战役结束后大半年,到1951年底志愿军已经装备M1938型高达249门。
该炮成为志愿军炮兵火力支柱,也是可以同美军炮战的主力火炮。
M1938型非常实用,志愿军逐步开始依赖这种火炮。朝鲜战争后期,稍微大一些的战役必然需要M1938型进行炮击支援。
如1952年10月14日的上甘岭战役第一天,志愿军炮兵9连曾用配属的1门M1938型122毫米榴弹炮,在4分钟内发射了96发炮弹。仅仅这门M1938型,就击溃了美韩军的一次进攻。这门火炮发射的炮弹,将美韩军2个营准备进攻的数百米山沟道路,炸成一片火海。美韩军付出一定伤亡后见无法突破,被迫暂时后撤。第9连因战绩辉煌,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要知道,志愿军配属在上甘岭方向的122毫米榴弹炮共有一个营9门。
志愿军对于M1938型非常依赖,也导致该炮的弹药使用量极大。
志愿军一个炮兵连的3门M1938型,在一天内连续击溃美韩军多次进攻,结果竟然发射了3200发榴弹,平均每门火炮当天发射1000发炮弹。
而M1938型最大射速为每分钟5到6发,持续射速只有3到4发。也就是说,这个炮兵连的每门火炮,即便一刻不停炮击,也需要持续开炮七到八个小时之久。
当时中国尚且无法自产122毫米炮弹,完全需要从苏联进口。好在苏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数百万发库存炮弹,尚且能够满足中国的需要。
在第五次战役爆发前,每门M1938型配备240发炮弹,事实证明是不够用的。
战役后大量炮弹运到朝鲜,平均每门M1938型可以配备870发炮弹,才算勉强够用。
说来说去,M1938型是朝鲜战争中后期志愿军的主力支援火炮。
战争结束以后,中国顺理成章的仿造了54式122毫米榴弹炮。该炮同M1938型完全一致。
当时苏联提供了全套技术资料和生产设备,还派驻了大量专家进入军工厂指导。
54式早在1953年就小批量生产,由齐齐哈尔的127兵工厂负责。到1954年,该炮正式量产,大量装备解放军炮兵。
同苏军的编制一样,该炮用解放CA30卡车拖曳,配属解放军步兵师下属炮兵团,是师一级重要的支援火炮。
该炮成为步兵师、军(集团军)属炮兵团基本火炮,在当时每个步兵师的炮兵团辖有2个122毫米榴弹炮营,每个营有3个4门制炮兵连,一共装了24门。
54式是解放军主力火炮,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
1958年金门炮战中,解放军装备的苏制M1938型和国产的54式一同上阵,发射了大量炮弹。
在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斗中,敌我双方都曾使用122毫米榴弹炮。
在第一次交火吃亏后,苏联调动了第378炮兵团,装备24门122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2毫米榴弹炮!
解放军陆续调动了6个炮兵营赶到这一线,包括3个54式122毫米榴弹炮营。
在前两次战斗中,珍宝岛地形复杂以及有解放军步兵驻守,54式没有大规模开炮的记录。
在第二次战斗后,从3月17日开始,苏军为了拖回被击毁履带的T62坦克,用自己的122毫米榴弹炮猛烈轰击珍宝岛,掩护工兵试图拖曳坦克。
拖曳失败后,苏联工兵又试图用炸药彻底炸毁T62坦克。
为此,解放军使用54式进行猛烈炮击,导致苏军士兵根本无法靠近坦克。
珍宝岛战斗规模不大,122毫米榴弹炮仍然发挥很大作用。
在珍宝岛战斗之前的1967年,中印还在边境进行了两次炮战。
在1962年被打出屎以后,印度花费了几年时间缓过神来,又开始在边境骚扰,多次越过两国现有国境线。
在1967年,印度急于得到美国的援助,自然需要在军事上有所表现,大大提高了边境挑衅的频率。
解放军则很明白印度人的性格,吃硬不吃软,就像野狗一样必须狠揍一顿才能老实一会。
1967年战争爆发前,印军在8个月内“越过乃堆拉山口侵入中国境内侦察骚扰共达十三起,并且修复了一九六五年九月印军从那里撤逃时遗留的铁丝网。印军还一再在乃堆拉山口进行各种挑衅活动,甚至向中国哨兵开枪。在达吉山口,入侵印军对当地的中国牧民进行恫吓;在洞朗草场,印军纵火焚毁了中国牧民的牛棚一所。”
解放军认为战争迫在眉睫,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火炮,做好了战斗准备。
果然,9月7日60多名印军直接越过乃堆拉山口,进入我国境内,同解放军巡逻部队发生冲突。印军用刺刀将2名解放军战士刺伤,我军立即还击,将动手的2名印军用刺刀刺伤,印军落荒而逃。
到了9月11日,一个连的印军再次越过乃堆拉山口,直接攻击解放军哨所。两军对峙期间,印军突然开枪和投掷手榴弹,导致我军连长李彦成当场中弹牺牲,另有6名战士负伤。
到了这种地步,大家就要狠狠拼一拼,看谁厉害了。
解放军立即开枪还击,仅仅7分钟就击毙印军67人,用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摧毁了印军设在我国境内的7处哨所。
眼见步兵吃了亏,印军炮兵第17旅向中国境内则里拉山口的我边防部队开炮,造成我军25人牺牲,摧毁了不少工事和民房。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解放军步兵第11师第308炮兵团组织12门122榴弹炮,以及大量82迫击炮和120迫击炮向印军还击。
此次炮战核心火炮,自然是54式122毫米榴弹炮。经过长达4天3夜炮战,解放军摧毁了印军8个炮兵阵地,摧毁两个炮兵指挥所,两个前沿观察所和23处炮兵工事,毙伤印军官兵540余人,炸毁敌汽车两辆。
炮战中,印军炮兵完全被54式压制,根本无力还击。
除了54式火炮性能有压倒性优势以外,解放军炮兵的战斗技巧和战斗意志,也是印军无法相比的:9月11日8点15分,我军炮兵开始向印军射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阵地上的电话线不时被炸断,山口上的通信班只剩下3个人。炮2连通信员庄世文在电话不通时奉命去炮阵地传送射击口令,中途小腹中弹,肠子流在体外,疼痛难忍,但他想到前线的战友正遭敌人炮火压制,自己强忍疼痛,爬了30米,到达我军炮阵地,完成了任务。我军火炮迅速压制了敌人,而庄世文爬过的路却被鲜血染红。
庄世文被送往后方医院,醒来后发现医护人员正在为他输氧,他说 “不要管我,快去救护重伤员!”医生说:“你就是重伤员,我们正为你治伤,你要忍着点。”庄世文紧握着拳头,伤口处的肌肉都在抽动,头上冒着豆大汗珠,紧咬着牙断断续续的说“疼痛我能忍,流血为人民,为了保边防……死了也甘心”。抢救他的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庄世文自己堵进伤口的毛巾,断成几截的肠子,流入腹腔的粪便,夹杂着泥土、沙石和发黑的淤血块混在一起,散发着异味,他已经严重感染了。这么重的伤还坚持完成了任务,那顽强毅力和杀身成仁的英雄气概让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他一会昏迷,一会清醒,嘴里断断续续的说“我不行了,不要管我,快去救治别的伤员”。庄世文的伤口虽然处理好了,但他并没有脱离危险,1967年9月17日因败血症壮烈牺牲。他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医护人员,医院专门为他举办了追悼会,老院长感慨地说“从解放战争以来,我救治过很多伤员,很少见过这样坚强的战士,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美军上校用自己的水壶给一个北越士兵喂水。南越士兵抱怨“这家伙杀了我们很多人?让他喝地上的脏水就行了”
为什么美军上校会优待敌人,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他(北越士兵)能够将肠子塞回肚子继续作战,这样的勇士有资格喝我的水!
而勇士可不止庄世文一个人:这次战斗,我团官兵发扬了英雄团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轻伤不叫苦,重伤不下火线。4连连长叶涛银右腿髌骨被打碎,但依然坚守在电话旁帮助指导员指挥。炮2连连长余俊荣,腰、腿两处负伤,坚持指挥不下火线。副连长白恒兴、译电员黄安福腿部、腰部中了弹片,自己包扎后不报告,继续坚持战斗。二营通信员杨宏旭,被敌人炮弹炸掉一条腿,血流如注。营长李清明急忙来帮他包扎,他说:“不要管我,快去指挥战斗,消灭敌人要紧”。炮2连副班长李典智由于高原反应加上重感冒在二线休息,当听说庄世文重伤爬了30米完成任务,他便背起3枚炮弹跟着送炮弹的分队返回炮阵地,参加战斗,不幸中弹。牺牲后仍紧握炮架,保持战斗姿势。副政教李业夫,不断穿梭在炮火激烈的阵地之间宣传战斗中的好人好事,却不幸中弹牺牲。
乃堆拉山口炮战中,解放军歼灭印军607人,己方伤亡123人。
需要说明的是,解放军一共只发射了1万5000发子弹,却发射了4万5000多发炮弹,其中很多是122毫米炮弹。
可见,现代战争中炮兵毫无疑问是战场之王,轻武器的作用越来越低了。
在中越战争里,54式仍然是解放军支柱火炮。
以著名的老山战役为例,54式是战斗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朔江战斗”中,122师365团3营7连在攻打473高地和其东北侧的无名高地时遭遇越军阻击。敌人依托有利地形,集中优势火力阻挡我军,7连步兵猛攻7次都没有成功。师炮兵群以1门122榴弹炮支援战斗,这门122榴弹炮抵达战场后,连续摧毁多个敌火力点,最终帮助7连夺下了高地。
“弄压战斗”中,42军126师炮兵群在经过侦察地形,确定了敌方前进指挥所、弹药库、粮库、炮阵地等五个目标的具体位置之后,趁夜将54式122毫米榴弹炮推进敌方阵地,之后开始炮击,直接将越军的前进指挥所等重要军事基地悉数摧毁。
我们再看看148师54式榴弹炮的作战。
1979年3月初,在凭祥市北山方向作战的55军164师从东北面最先杀进了越北重镇谅山市,491团3营攻占省行政委员会、国际旅行社、市公安局;490团攻占市区以东以382高地、362高地为核心的奇穷河北岸地区。
3月3日,164师炮兵群为了给部队作好进攻准备提供掩护,命令榴炮1营转移到派丹东北约2公里处占领阵地。
此时越军防御谅山地区的第3师受到重创,实力所剩无几。越军紧急调动327师北上增援,该师一个步兵营和10余辆坦克在奇穷河南岸的梅陂附近,以竹林为掩护进行集结,并在竹林一线配置了一个榴弹炮阵地,企图依托南岸要点,阻止我军向谅山南市区发展进攻。
当天上午11点,榴炮1营赶到362高地后,听到正面有坦克发动机声音。
炮兵们很快就发现在梅陂西南200米的竹林里,有2辆坦克和一些越军步兵活动;在391高地东北侧有30多名步兵在构筑工事。
随后资料这么写:11时55分,164师首长命令榴炮1营执行歼灭该敌的任务。1营利用试射成果准备好诸元,对梅陂附近竹林越军集结坦克和步兵实施炮火袭击。第一次行全营齐射,弹群虽然远离目标中心200米,却歪打正着,刚好落在391高地东北侧越军步兵阵地上,把正在构筑工事的几十名敌人送上了西天。
前观见弹群远弹,于是迅速将射击距离减少200米,指挥全营行急促射,这一次,炮弹准确而密集地覆盖了整个目标。当即观察到有2辆坦克中弹起火。这个时候,隐蔽在竹林里的5辆坦克和集结在坦克周围的越军步兵乱作一团,蜂拥而出,东奔西窜,企图逃跑。前观立即抓住有利战机,灵活指挥,由集火射向改为适宽射向,逐段实施拦阻射击。敌人往后跑,火力向后延伸;敌人朝左跑,火力转向左;敌人向右跑,火力就向右。
每次修正之后,均行全营急促射,弹群始终覆盖着越军坦克和逃窜的步兵。我军步兵目睹敌人5辆坦克被击中不能行动,3台汽车起火燃烧。这一壮观的歼敌场景,令大家伙连声叫好,说:“我们的炮兵真打出神了,炮弹长了眼睛!”全营射击共修正5次,持续时间22分钟,消耗炮弹444发。
第二天上午,我军大部队一举打过了奇穷河。师爆破队来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在榴炮1营炮击地域内,发现被击毁的坦克3辆(有2辆在前一天中午被越军拖走)、榴弹炮6门、履带牵引车4辆、汽车3辆,敌人尸体约300具。
战后,榴炮1营和戴可炎均荣立了一等功。
收复老山战役中,54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炮兵团赵团长回忆:4月28日5点50分,我军开始炮火准备,34分钟打得山摇地动步兵6点24分开始进攻。炮火准备后,越军两分钟就有反应,一炮过来,一个排长牺牲,是收复老山战斗牺牲的第一个同志。步兵一动,我们进行护送射击,步兵跟着炮弹坑往上冲,9分钟占领高地,54分钟占领老山,到下午3点30分,以东20多个高地都占了。我们还一炮打掉了清水河吊桥,五发炮弹击毁敌一辆坦克。
6月11日,凌晨3点,那位方向枪炮响彻云霄,老山阵地上我军开始问还说没事,半小时电话不通了。二连部被人家端了,就剩一个报情况的排长。命令我打,我说还有自己人,不打。二营5个查线兵上去,被敌人手榴弹砸下来,还直喊自己人别打。天亮,侦察科长带一个排想上,又被手榴弹干下来,这才知道敌人给占了。5点30分,一个榴炮营射击,半小时夺回来。
6点,敌人进攻,步兵叫,快打,有五六百敌人。火箭炮一个齐射,盖住了。步兵叫好,炮兵老大哥打得好。我说,别光说打得好,你给我报战果,说至少扔下一百多。我说,好哇,你就看看吧。两个榴炮营又干,一直到下午3点,敌人也不能接近阵地。4点,敌人一个加强连从船头后边揍来,让我打,不打。副师长说,给你磕头了。我说,磕头也不打。师长又命令,我还不打。最后不打不行,我说,向左10密位,打到了河里。再向右10密位,加强连没回去,三天以后还听见敌人在那里哭爹叫妈呢。
在对付越军反扑时,54式同样是炮火支柱:1984年7月12日清晨,越军一改以往团营级规模的反扑,集结了六个团的兵力,向我老山守备部队发起了师级规模的大反扑。面对越军的反扑,解放军早有准备、囤积好了弹药,炮兵部队就准备好了2.5个基数的弹药(大约给每门炮准备了250-300发炮弹)。122毫米榴弹炮计划每门炮打7吨炮弹(54式122毫米榴弹炮炮弹包括弹丸、发射药筒重约30千克,7吨约有240发炮弹),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打8吨(约合130发炮弹),59式130加农炮打9吨(约合200发)。
由于打得太猛,解放军炮群几个小时就几乎将2.5个基数的弹药打光了。
不过,中越战争就是54式最后一次作战了。
这是一门二战时期研发的火炮,到80年代早已过时。
它的射程仅有12公里,已经大大落后世界。以苏联60年代装备的D-30型122毫米榴弹炮为例,射程提高到15公里,火箭增程榴弹最大射程可达22千米。
显然,苏联在二战后早已研发了好几代更为先进的122毫米榴弹炮,性能比54式有大幅度提高。
中越战争后,54式就迅速被淘汰出现役。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