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讲史堂第二千七百六十八期】西汉末年为什么没有出现三国鼎立局面?36年12月25日刘秀攻入成都(历史系列第1473讲)

时事   2024-12-26 23:31   江苏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西汉末年为什么没有出现三国鼎立局面?36年12月25日:成家国君公孙述于前一日伤重身亡后,成家开城投降,吴汉率领的刘秀军队攻入成都,国祚12年的成家灭亡。



今天我们说一说,西汉末年的统一战争。

相比东汉灭亡后长达60年的三国分裂时期,西汉统一战争只有短短12年。

西汉维持了200年,在王莽当政时期也到了王朝末年,从内部开始崩溃,地方民众生活困难,对政府相当不满。

当时西汉政府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税收、徭役、兵役折磨的人民苦不堪言。

更要命的是,地方上还有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第二遍掠夺。

这里要多说一句,中国古代的地方门阀家族形成于西汉时期。

所谓的门阀,或者说地方豪强家族,是地方大地主、大商人进而大官僚的结合体,形成了实际上控制地方军政权力,也在中央政府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家族。

古代的大家族通常人丁兴旺,通过务农和经商积累了不少财富。他们通常会将财富转为土地,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大地主。这些地主有钱有人,往往还会通过经商牟利,在地方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随后,他们会想方设法的获取政治权力,最常见的是让子孙当官为吏,从而成为政治上的保护伞和代言人。

由于古代中国农村是自治的,实际上农村就掌握在这些门阀手上。

在乱世中,门阀家族还可以编组自己的军队,更是掌握了地方上军政权力,成为实际上的第二政府。



对于当时基本全部是农民的老百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土地兼并。

西汉建立初期,人口仅有1000多万,全国土地很多,根本不存在缺少耕地的问题。

到了西汉后期,人口猛增到6000多万,人均土地大为减少。

中央权贵和地方豪强家族疯狂兼并土地,不但造成中央朝廷“国家空虚,用度不足”,也导致地方农民“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

很多农民为了求生,只能变卖自己的少量土地,转而成为佃户、奴婢甚至流民。

本来西汉搞十五税一(将农业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上缴政府),甚至三十税一,到了末年都是流于形式。

佃户必须将一半以上的粮食收入上交,剩余的根本不足以糊口。至于奴婢连人身权利都没有,主人可以随意打骂,将其变卖。

所谓流民,就是今天的流浪汉,在全国各地游走以逃避税收,以打零工甚至乞讨为生。

这种人在权贵的眼中还不如一条狗,只是“路有冻死骨”而已。

总之,体层民众过得人不像人“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而中央权贵和地方豪强仅仅依靠出租土地就可以获得巨额收入,过着富裕的生活“田连阡陌,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又什么都不需要干“男不耕织,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他们更可以勾结政治势力,决定地方老百姓的生死荣辱,“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这种赤裸裸的压迫,当然不能维持很久。

身为外戚的王莽就是看到了这个有利的机会,将西汉王朝推翻,建立了自己的新朝。

然而,王莽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变法改革都要建立,掌握对国家绝对的控制权且兵权的基础上。

同时,改革要温水煮青蛙,不能一次树立太多的敌人,需要一个个的除掉。

王莽的改革初衷或许是好的,比如进行土地改革,宣布所有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允许土地买卖,以很低价格租给农民居住。

此举等于是彻底杜绝了中央权贵和豪强家族的土地兼并,让农民耕者有其田。

税务改革,增加了对富户和商人的税收,降低了农民的赋税,减轻底层老百姓负担。

奴婢制度改革,不允许将奴婢随意买卖。而如果奴婢长期为一个主人服务,通常受到的待遇会好一些。同时,如果不能买卖奴婢,豪强就不需要收买太多奴才,减少了奴婢这种贱民的数量。

还有商业制度改革,对于丝、绵、布、帛、五谷等五种民生必需品的进行价格管制,防止商人低买高卖,导致人民生活艰难。

国家以很低利息贷款给农民,避免农民去向地主豪强借高利贷后破产。

类似的改革还有很多。



明眼人发现,这些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央权贵和地方豪强家族。

换句话说,王莽改革打击了统治集团和既得利益阶层的地位和巨大利益。

对此,他们当然极为不满,用各种手段进行对抗。

当时西汉整个行政体系和经济体系,主要就是这些统治集团和既得利益阶层在操控。只要他们坚决对抗,改革就根本进行不了,还会引起人民的不满。

如税务改革,表面上向地方豪强多收税,然而这些豪强哪里是好惹的,用各种手段将税收转嫁给老百姓。

王莽无法阻止,导致老百姓负担没有减轻,反而税收增加到以往的3倍,更是活不下去。

所谓的土地改革,要求男丁不得兼并百亩以上土地,多余的就要交给国家。这似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然而,地主豪强随便糊弄一下,将土地虚假过户给别人,就轻松规避了土地交公。王莽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看不见。

倒是普通的中农、富农家庭,被地主豪强借助土地改革进行掠夺,强行将他们的大量土地交公,导致这些本来小康的家庭沦为贫民。

王莽的改革没有让国家富强,反而引起了地方实力派和底层民众的极度不满。



此时全国又发生大面积的蝗灾、旱灾、水灾,陷入执政困境的王莽无力救灾。

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饥民人吃人的情况,能够保住人类底线暂时不吃人的,也只能以野草度日,生命朝不保夕。到了这种地步,横竖也是死,不然干脆拼掉性命武装叛乱。就算叛乱被政府军官兵镇压,最低程度饥民死前也能吃几口饱饭。

一些底层民众为了活命,被迫揭竿而起兴起了广泛的民变叛乱。

地方豪强家族本来保持观望立场,此时发现王莽的政府军根本对抗不了全国民众叛乱,新朝也进入灭亡倒计时。

为了获取家族最大利益,一些豪强家族开始支持民变,由此天下彻底大乱。



对于王莽来说,威胁最大的就是北方的赤眉军,而不是南方的绿林军。

赤眉军主要是一群活不下去的饥民,在山东莒县聚众造反,四处抢劫掠夺。他们的头目为樊崇,虽然一字不识,却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军事将领。

他将赤眉军从区区一百多人的起家队伍,发展到几年后的数万人。

赤眉军建立初期都是山东大汉,这些人都是青年农民,也是侥幸没有饿死逃出来的青壮年乡农。

而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大多饿死在老家。因此,赤眉军是了无牵挂的亡命徒,更对王莽的新朝有着刻骨仇恨。赤眉军的战斗力很强,他们以泰山山区为根据地,长期同政府军鏖战。

从起兵开始,赤眉军几乎每战必胜,威名赫赫。

在起兵4年以后,王莽发现赤眉军威胁太大,派遣大将王匡及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赤眉军再次利用地形和士气高涨的优势,以弱胜强,多次大败政府军。

自然,赤眉军的壮大同老百姓蜂拥参加有关。

中国北方因为天灾和人祸已经一片狼藉,人民根本活不下去,宁可选择投靠赤眉军等各股农民军借此活命。仅仅河北的叛军就有以铜马军为首的几十多股大小农民军,总兵力高达上百万人。

赤眉军很快扩张到10多万规模,实力扩张到青州、徐州、兖州和豫州各地。



上面提到,除了赤眉军以外,北方还有强大的铜马军。同赤眉军不同,拥兵数十万的铜马军是个松散的农民军联盟,虽然有东山荒秃、上淮况等领袖,仍然是一个各股农民军的联盟,缺少唯一的指挥,对王莽的威胁相对较小。

即便如此,即便赤眉军和铜马军的几十万大军,就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北、安徽和河南大部分地区。

情况如此危机,王莽不断派出重兵对赤眉军和铜马军进行围剿。王莽的政府军极为腐败,所到之处不去打仗,反而肆意抢掠老百姓,还将房屋烧毁搞什么坚壁清野。

本来老百姓就活不下去,此次又被政府军蹂躏,只有投靠农民军这一条路了。

于是,赤眉军和铜马军越杀越多,导致王莽政府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弱,逐渐消耗殆尽。

此时,南方的绿林军强大起来。



绿林军起家于绿林山,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京山市的大洪山。

京山市发生大饥荒,当地农民只能依靠吃野草、野菜,去沼泽地里冒险挖野荸荠为生。

官逼民反,饥民们在王匡、王凤率领下起义,很快发展到数千人。

叛乱4年后,绿林军击败了王莽派来的2万政府军,兵力扩大到几万人规模。

眼见绿林军形成了势力,地主豪强军队如刘玄的“平林兵”,刘秀、刘演兄弟的“舂陵兵”,先后加入绿林军中。

绿林军的有识之士刘演等大将,调整了军事战略。

王莽军队主力,正在北方同赤眉军和铜马军拉锯战。刘演等人主导绿林军乘虚北上攻入河南境内,在沘水(今河南泌阳境)击灭王莽由甄阜、梁丘赐所部的荆州兵,又在淯阳(今河南新野东北)击败王莽部将严尤、陈茂的军队。

由此,绿林军占领了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还将兵力扩大到10多万。

此时,绿林军的领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就是扶持资格很老的刘玄称帝,建立了更始政权。

在绿林军那些农民领袖看来,老百姓非常厌恶王莽的新朝,希望恢复到汉朝。那么,绿林军扶持刘玄建立汉朝,就会获得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



这个思维本来是没错,然而绿林军称王太早了。作为战斗力不强的农民军,区区十多万人实际上不是王莽政府军的对手。仅仅是王莽有限对付北方的赤眉军、铜马军,才让绿林军的军事压力较小,能够有了连串的胜利。

赤眉军、铜马军等农民军原则上支持绿林军,大家都在鼓吹恢复汉朝,显然是盟友。

然而,此时绿林军擅自称帝,等于骑在了赤眉军、铜马军的头上,后者恐怕不会继续支持。

绿林军系统内的刘秀、刘演兄弟实力还很弱,明知道大为不妥,却无力阻止其他领袖的决策。

刘秀、刘演兄弟只能败中取胜,要求绿林军尽快占领战略要地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阳。

这样一来,绿林军可以有效阻止未来王莽大军南下猛攻,还可以同赤眉军靠拢,进而得到盟友的援助。

果然,绿林军称帝短短1个月后,恼怒至极的王莽暂时不顾北方的战乱,派大司空王邑赶赴洛阳,联合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兵42万大军南进,号称百万大军,企图一举消灭绿林军。

这下就轮到,绿林军焦头烂额了!



绿林军仍然是农民军联盟,只有刘秀、刘演兄弟、刘玄等少数几股地主豪强军队的战斗力较强,其他多是乌合之众,只能打顺风仗。

如此时攻打宛城的绿林军,历时良久,始终无法打赢。

此时王莽大军南下,绿林军就是腹背受敌。南方的军队占领不了宛城,北方又有王莽强大的增援部队,非常不利。

战役的关键,就在于王莽的政府军是否能够快速占领战略要地昆阳。

昆阳是个小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又是百战之地,城市修建的极为坚固,易守难攻。

王莽倒是颇为轻敌,认为昆阳是弹丸之地,只派遣了10万军队进攻。

昆阳的绿林军有约1万人,坚守多日非常不利。此时很多绿林军将领发生动摇,认为小小的昆阳肯定守不住,要逃到荆州老巢去。

城内的刘秀,则坚决制止!

刘秀认为,昆阳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就会导致绿林军全军陷入极大被动中。

王莽军队占领昆阳以后,配合后续大军和宛城的军队内外夹击,绿林军必然腹背受敌,遭到毁灭性打击,连逃回荆州都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刘秀让其他将领坚守昆阳,自己冒险同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

在刘秀的游说下,其他绿林军将领知道此战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纷纷派出精兵增援。

最终,刘秀得到1万7000名精锐的步兵和骑兵,连夜赶赴昆阳救援。

此时,包围昆阳的王莽大将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此时王莽的军队连续攻打昆阳多日,伤亡惨重,军粮短缺,士气大为降低。

相反,昆阳城内的绿林军已经知道王莽大军要屠城。

既然战败和投降都是死,守军还不如拼了这条性命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双方就这么苦苦鏖战,都是筋疲力尽。



就在此时,刘秀率领1万多精兵,以虎入羊群之势从侧翼攻入。

王莽军队兵力虽然多,战斗力却不强,士兵都是被强行征召而来的普通农民。他们的家乡也大多遭遇饥荒,父母妻子尚且不知道是死是活,却要为压迫他们的王莽政权当炮灰。

所以,王莽军队数量很大,官兵没有什么斗志,尤其士兵有机会就开小差逃亡,更不愿意打硬仗送命。

相反,刘秀的绿林军官兵知道只要战败,必然死路一条,只能豁出性命厮杀。

一正一反,两军战斗力就有很大差距。

另外,刘秀此人是个极为优秀的将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指挥能力。多年后绿林军的将领们一致认为,刘秀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发现敌人军事上的漏洞和缺点,并且迅速加以利用,还特别擅长随机应变,是个魔鬼军人。

果然,刘秀首先以1000多精兵作为先锋,击溃王莽军队3000多人,斩杀其中1000多人。



首战得胜,然而毕竟王莽军队有10万人,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刘秀分析战局,发现王邑等人犯了布阵错误。由于轻敌自大,王邑军队的侧翼保护不足,尤其是指挥中心的防御非常空虚。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旦指挥中枢被敌人摧毁,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战自溃。

刘秀立即命令一部正面佯攻,随后调集3000精兵作为敢死队,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指挥中心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

被突袭的王邑竟然还不当回事,亲自同大将王寻仅率领1万军马迎战。

没想到,刘秀这3000敢死队战斗力极强,将王邑这股军队打的全军崩溃,大将王寻战死,王邑陷入乱阵不知死活。由此,王邑大军的指挥中心被打掉,40多万大军失去了统一指挥,乱成一团。

王邑全军动摇,不知道增援而来的刘秀究竟有多少人马。

刘秀趁机全线猛攻,昆阳守军出城夹击。王邑大军顿时全线溃败,本来就没有士气的官兵争相逃命。刘秀尾追上去乱杀,仅仅跳入滍水淹死的王邑官兵,就有1万多人。

刘秀的哥哥,同样是优秀将领的刘演乘势攻占宛城,随后全线猛攻。

王莽军队失去了所有战略支点,士气更是低落,已不敢正面迎战。

至此,王莽南下的40万大军所剩无几,其余主力又在北方同赤眉军、铜马军缠斗,根本无力回防。由此,王莽统治核心地区关中平原,出现巨大防御兵力漏洞,却无法填补。



昆阳大捷后,更始帝刘玄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王莽残余兵力连战连败,洛阳眼见不保。

洛阳是王莽盘踞的关中地区门户,一旦丢失也就宣布王莽政权支持不了多久。

此时,地方豪强知道王莽政权就要垮台,也来墙倒众人推。他们纷纷诛杀新朝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帝的政令。

没多久,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头颅被校尉公宾就砍下献给绿林军。更始帝下诏将王莽头颅悬挂闹市,新朝灭亡。

此时的绿林军一帆风顺,只要笼络实力最强的赤眉军,给他们的主要将领高官厚禄,更始帝刘玄就不难改朝换代。

然而,更始帝刘玄志大才疏,相比刘秀兄弟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连续作出了几个昏招,导致绿林军迅速垮台。

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为什么迅速战败?

除了秦军连续进攻以外,更重要的是严重的内讧。陈胜嫉妒吴广的才能超过自己,威望又越来越高,竟然在同秦军激战期间将吴广杀掉。

吴广对陈胜忠心耿耿,又是农民军的左膀右臂,他的死亡导致全军迅速瓦解。



更始帝也差不多。

绿林军充其量只是盘踞几个省,面对的敌人还有不少,尤其赤眉军实力很强,正是用人的时候。

然而,更始帝嫉妒同为汉室宗亲的刘演、刘秀兄弟。他认为刘家兄弟资历较浅,年龄小,却具有极强的军政能力,威望如日中天,对自己构成了威胁。

所以,更始帝随意找了借口,竟然将性格大大咧咧的刘演杀了。

杀刘演本是个大错误,然而更始帝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斩草不除根。

见刘秀从来都小心谨慎,对他非常恭敬,甚至不去哀悼哥哥之死,“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帝竟然有所愧疚。于是,更始帝放过刘秀不杀,还授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头衔。

其实,刘秀何尝不哀伤哥哥无辜被杀“独居时就不吃酒肉,枕席间往往有泪痕”,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唯恐自己也被更始帝杀害。

随后,更始帝竟然派刘秀带着数千兵力,去河北巡视监督,直接纵虎归山了。

这里的河北不是河北省,而是泛指黄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包括好几个省。

在更始帝看来,河北除了有上百万的铜马军、赤眉军以外,还有数不清的地方军阀势力。

刘秀区区4000兵力,是起不了大风大浪的,只能帮助更始帝拱卫地盘的东部。

然而,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全部强烈反对刘秀去河北。

朱鲔认为,刘秀的能力比哥哥还要强,还是杀了比较保险,可惜更始帝不听。

刘秀却如鱼得水,从随时死亡的困境下侥幸逃出,在河北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对于军事天才刘秀来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用4000精兵打天下已经足够。

他的第一个敌人,就是军阀王朗。



王朗是个算命先生,谎称自己是本来该继承皇位的真命天子,也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联合一些地方豪强起兵叛乱。

王朗起兵以后占领了冀州(今天北京及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和幽州(今天的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全境)大部分地区。

王朗自称为大汉天子,就大大影响了更始帝的合法性。

更始帝命令刘秀将王朗消灭,刘秀觉得打垮王朗对自己有好处,开始联系其他军阀一起进攻。

几个月内,刘秀连战连胜,兵力扩充到数万规模。

在刘秀、上谷郡太守耿况、渔阳郡太守彭宠以及更始帝麾下尚书谢躬率马武等六将军的绿林军联合讨伐下,王朗最终兵败身亡。

打垮王朗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刘秀。

从此,刘秀拥兵数万,更吃掉了王朗的大部分地盘,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此时的刘秀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取代了王朗。

更始帝这才知道犯了大错,一面封刘秀为萧王,一面令他率领部下将士回长安。更始帝派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企图瓦解刘秀在河北的势力。

此时刘秀有些犹豫,如果拒绝回长安,就等于同更始帝以及绿林军决裂。

刘秀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周边还有很多强敌,擅自同同一个体系的绿林军为敌是很危险的。

刘秀麾下著名将领耿弇则认为,更始帝集团还没有征服天下就开始迅速腐败堕落,难成大事,迟早会完蛋:“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在京畿之内擅作威福,王公贵戚们在京都纵横暴虐。天子之命,出不了城门,下面的州牧郡守,动不动就被迁徙更换,百姓不知所从,士民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有金玉的大富显贵,没有能生还的。平民百姓捶胸顿足,反而更加思念王莽。又有铜马、赤眉等起义军,拥众数十百万,更始不能剿灭。更始的失败为期不远。您首举义旗于南阳,破百万之军;今平定河北,据有天府之地。以大义讨伐,发出号令,群起响应,天下只要传檄就可平定。天下是最为重要的,不可让外姓人得到。听说有使者从西方来,要你罢兵,千万别听。今官吏士卒死亡的多,我愿回幽州去,增发精兵,以成大计。”

翻译一下就是:今天更始帝的军政管理一团混乱,皇帝和大臣都沉溺于淫乐,绿林军将领在长安城内作威作福,更始帝的亲友更是在城内纵横暴虐。现在更始帝的命令出不了长安城,他统治地区的地方官不断逃亡更换,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谁是政府,也没有任何安全感。

更始帝的绿林军非常害民,不但抢劫财物,还奸淫掠夺良家妇女,比王莽的政府军还坏的多。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连有钱的大富豪和贵族,都在他们抢掠下没有一个能够活命。平民百姓捶胸顿足,反而更加思念王莽。

现在距离更始帝地盘不远就有铜马军和赤眉军等起义军百万之众,更始帝的军队对付不了他们。看起来,更始帝的政权距离垮台不远了。而您(刘秀)已经在南阳起兵,击破河北百万农民军,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形成了势力。现在只要以大义讨伐叛乱,向全国发出号令,必然群起响应,天下只要传檄就可平定。您又是汉室宗亲,老百姓认为天下是最为重要的,不可让大汉刘姓以外的人得到。听说有使者从西方来,要你罢兵,千万别听。今官吏士卒死亡的多,我愿回幽州去,增发精兵,以成大计。

刘秀认可了这种观点,同更始帝彻底决裂。



他借口河北还有很多叛军,自己不能离开军队,公然违抗了更始帝的命令。

此时赤眉军为了争夺国家大权,集中数十万大军攻打更始帝的绿林军,目标直指长安。

更始帝无法兼顾刘秀,最低程度他还没有公然造反,只能听之任之。

对于刘秀来说,此刻最大的敌人还是实力强悍的绿林军和赤眉军,其余军阀不足为患。

然而,此时绿林军和赤眉军正在火拼。

公元25年,赤眉军数十万大军直逼长安,全面腐败的绿林军不是对手,连战连败,眼见长安危急。

更始帝的部下张卬、申屠建、廖湛等将领,认为必须放弃长安逃到南面的南阳去。

更始帝大怒,当年就是依靠刘秀的昆阳之战,在南阳击溃了王莽大军主力,自己才能入主长安,登基称帝。现在放弃长安再逃回南阳,岂不是说更始帝没有了刘秀就不行了。

于是,更始帝明知道这些将领是对的,却怒骂他们,拒绝南撤。

眼见赤眉军就要攻破长安,张卬、廖湛、胡殷、申屠建、隗嚣等人于是打算劫持更始帝南逃,结果计划被侍中刘能卿告发。更始帝召见张卬等人,打算全部杀死。

张卬等人先来,隗嚣只有还没到,更始帝让张卬等四人暂且待命。张卬、廖湛、胡殷发现情况不对,立刻逃走,只有忠心耿耿的申屠建仍留在原地待命,结果被更始帝斩杀。

张卬、廖湛、胡殷不愿意为昏庸的更始帝卖命,带领自己的部队叛乱,猛攻长安城。这些将领本来就是绿林军的支柱,他们的叛乱导致更始帝在长安站不住脚,被迫逃到驻扎于新丰的大将赵萌的军中。



到了这种地步,更始帝还在胡乱猜疑,怀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等人同谋,于是召见他们。陈牧、成丹先赶来,结果被诛杀。王匡害怕,投奔张卬。李松与赵萌等进攻位于长安的王匡、张卬等人,最终王匡等人逃走,向赤眉投降。

这些将领大臣都是绿林军残余的骨干支柱,他们不是叛乱就是被更始帝杀掉,就搞光了绿林军残余力量,这个政权朝不保夕了。

果然,公元25年9月,赤眉军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攻入长安,更始帝带着几个随从逃走,后来被迫向赤眉军投降,几个月后被活活勒死。

至此,绿林军基本垮台,转而为赤眉军一家独大。



然而,赤眉军的所作所为比绿林军还要凶恶的多。

绿林军虽坏,毕竟军队中有大量地主豪强武装。这些地主豪强武装主要是为了政治野心起兵,往往约束部下不要过于作恶,希望在国内留个好名声。他们的士兵很多都是有道德感的良民,做事也有一定底线。绿林军只是抢掠财物和妇女,一般不会乱杀老百姓。

赤眉军就不同,他们基本都是底层贫民、流民甚至盗贼,没有什么道德观念,一味利用战争释放自己的本能兽欲,无所不为。

攻入长安以后,赤眉军挨家挨户杀人放火、抢劫奸淫,老百姓一家家的被杀绝。

最倒霉的是更始帝皇宫内的宫女,赤眉军除了掠夺皇宫内一切可以看到的财物以外,还将宫女们全部轮奸,甚至为了争夺妇女还互相火拼搞出人命。更始帝的宫女无一幸免,大部分死于暴虐的蹂躏。

赤眉军如此暴行,不但超越了绿林军,比当年王莽大军还要凶恶的多。

老百姓对他们又恨又怕,根本谈不上支持了。

由于赤眉军的到处屠杀掠夺,富饶的关中地区几乎被摧毁,十室九空,一片地狱景象。

幸存的老百姓和地主豪强被迫自卫,他们聚在一起修建坚固工事,依靠乡堡对抗赤眉军。

由此,关中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坚壁清野的局面,这就击中了赤眉军的要害。

同刘秀和绿林军不一样,赤眉军同黄巢、李自成一样是流寇,也就是没有稳定根据地,依靠四处流动抢掠为生。

赤眉军没有稳定的后勤供应,必须依靠不断的抢劫才能维持数十万大军的生存。

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想要维持几十万人的吃饭作战,又谈何容易。

所以,赤眉军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不然就很容易出现一触即溃的局面。

与此同时,刘秀则日益强大。

打垮了王朗以后,刘秀选择攻打数量高达数十万,战斗力却不强的铜马军。铜马军都是农民军,哪里是刘秀的对手。

激战数月,刘秀在蒲阳击溃铜马军主力。铜马军知道不是刘秀对手,主要将领纷纷率部投降。

刘秀招抚了这些人,收编了数十万大军。

接着刘秀又率领大军南下,河内太守韩歆、魏郡太守陈康先后投降,斩杀河南太守武勃,刘秀轻松控制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开始同绿林军对峙。

此时刘秀认为没有必要攻打曾经的战友绿林军,任由他们同赤眉军火拼到同归于尽。

于是,刘秀将精兵2万派在关西,坐视绿林军和赤眉军两虎相争。



在两个敌人激烈交战期间,刘秀继续向北进攻,激战数月,自己多次遇险,终于接连在安次、渔阳、潞东等地战胜,占领河北地区大量领土,收编了很多军队,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阀。

相反,赤眉军虽打垮绿林军生擒了更始帝,情况却非常不利。

他们的东面,是强大的刘秀军队,已经控制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向北是草原戈壁的不毛之地,古代大军北上就是死路一条。

向南的巴蜀则被土皇帝公孙述占据,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南下也不现实。

剩下唯一可以前进的,恐怕就是西面的陇西了,这里是更始帝叛将隗嚣的地盘。

隗嚣本来就是当地豪强家族武装,受到本地居民的支持,有当地的人和。况且陇西地区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万万养不活赤眉军数十万大军。

此刻也没有太多选择,赤眉军只能向西出发,沿途仍然通过掠夺老百姓作为军粮。

可惜,此时的当地老百姓唯恐遭遇烧杀奸淫,早已“纷纷结堡自守,不与赤眉军供给”。

隗嚣有了老百姓支持,不断出兵袭击,打的赤眉军难以前进。

打不赢又缺乏粮草,赤眉军开始不战自溃:当他们逃到阳城、番须口一带时,突遭暴风雪,坑谷皆满,饥寒交迫,士兵多有冻死。

夸张的是,此时赤眉军开始倒行逆施,竟然做出了吃人的行为:“时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赤眉虏掠无所得,十二月,乃引而东归,觽尚二十余万,随道复散。”

这还不算。

被迫回到关中地区的赤眉军,竟然又做出了惊人的暴行。

《后汉书》记载: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

资料中写的很清楚:赤眉军当年盗掘西汉帝王陵寑时,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陵长陵也未能幸免。吕雉死后遭遇到了奇耻大辱,尸体让赤眉军奸淫了。而且,除了吕雉这位当年天字一号女人外,其它被掘开帝王陵内的皇后宠妃们的尸体,赤眉军也没有一具能放过,奸尸行为令人发指。这些当年只有帝王一人能“幸”的后宫女人,肯定是死也没有想到会被一群农民性侵犯。

过去史学家认为,这是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

现在看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以大汉子孙自居,天下有数量惊人的刘姓人民,谁会用这种事情侮辱自己的祖先?

对于农民起义和盗贼横行的古代,这种事情可不稀奇。

大家不知道,虞姬自刎以后,项羽却挥剑将其头颅斩下。在我们看来,这岂不是怪事,为什么要毁伤妻子的尸体?

其实,这是项羽不得已为之。虞姬是个美女,即便自刎而死以后,尸体也很有可能遭到敌军士兵的侮辱。项羽斩下脑袋后的无头尸体,显然不会有什么士兵有兴趣,这是中国的暗黑历史。

而赤眉军中有着大量匪盗和社会底层的人渣,做出这种事情也不令人稀奇。



赤眉军堕落到掘墓奸尸的禽兽地步,快速败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此时刘秀大军连续攻击,洛阳绿林军残部!

绿林军残余十多万军队,掌握在朱鲔、李轶、武勃等将领手中,以洛阳为中心固守。

更始帝已经被俘,绿林军集团崩溃,这些将领人心惶惶。

刘秀一面进攻,以免不断招抚,绿林军将领战败后陆续投降。剩下的朱鲔因为参加杀害了刘秀哥哥刘,又再三劝告更始帝杀掉刘秀,才一直不敢投降,在洛阳坚守数月。

刘秀派人向朱鲔许诺,绝对不会追求杀兄之仇“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困守洛阳多时的朱鲔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投降。

事实证明,刘秀没有说谎。朱鲔投降后被封为平狄将军和扶沟侯,得到善终,王爵传给了子子孙孙。

由此,河南中部和北部大体平定,刘秀迁都洛阳,他已经是汉光武帝了。

后方稳定以后,刘秀开始对付走向衰亡的赤眉军。

刘秀认为,对付赤眉军这种流寇,必须以持久战消耗他们的军粮和士气,采用围追堵截的流动作战方法对付。



刘秀的大将冯异在华阴堵住赤眉军主力长达60多天,激战几十次。赤眉军好不容易打退冯异的拦截,战力和军粮逐步耗尽。此时,刘秀大将邓禹率领主力从西面赶来夹击,赤眉军大败,死伤数万人,慌不择路的逃走。

见赤眉军已经溃败,刘秀大军立即追击。赤眉军逃到崤山谷地,被刘秀大军追上,只得仓促进行战略决战。

大将冯异先遣一部兵力化装成赤眉军潜伏路旁,以小部兵力诱对方进攻,再以重兵迎头痛击。会战中,伪装成赤眉军的伏兵突起,真正的赤眉军不能识别敌我,全军溃败。

赤眉军大量战死,投降的就有8万多人。余部拼死溃逃,已经不成气候。

双方追逃了2个多月,刘秀大军在宜阳包围了赤眉军余部十多万人。

此时赤眉军军无斗志,最终全军投降。

由此,赤眉军覆灭。



刘秀打垮了实力最强的绿林军和赤眉军以后,其他敌人也就没什么威胁。

敌人还剩下这几个,北方的彭宠盘踞河北一部分地区,勾结匈奴试图自保;张步盘踞今天山东一部分地区;刘永盘踞河南一部分地区;董宪盘踞江苏一部分地区;李宪盘踞安徽一部分地区;盘踞陕西省山西省一部的卢芳;盘踞甘肃省的隗嚣和窦融;盘踞四川的公孙述。

这些军阀盘踞一方,除了公孙述实力较强以外,其余军阀只盘踞一个省的一部分,实力有限,不足以和刘秀数十万大军长期对抗。

首先是渔阳太守彭宠叛乱,涿郡太守张丰起兵反,自称为“无上大将军”,与彭宠结盟。彭宠自知不是刘秀对手,急忙勾结匈奴出兵支援。

而刘秀出兵迎击,首先轻松击溃张丰,将其斩首。彭宠征集控制区所有男丁,共有数万人编组为军队,随后联络匈奴出动2000骑兵助战。

刘秀大军战斗力很强,连续击溃彭宠,顺带将匈奴2000骑兵也歼灭了。

眼见情况危急,彭宠的部下不愿意一同完蛋,将彭宠刺杀后向刘秀投降。由此,军阀彭宠垮台。

刘秀消灭其他军阀的手段,大体如此。



如盘踞河南南部的刘永有一定实力,距离刘秀首都洛阳不远,要优先消灭。

此时北方彭宠叛乱,刘秀冷静考虑,决定还是要尽快向刘永动手,于是分兵南下攻击。

刘永不是刘秀大军的对手,然而战争进行期间,刘秀部将苏茂同其他将军有私人矛盾,竟然杀了淮阳太守潘蹇、占据广乐后归降刘永,此举影响了刘秀消灭刘永的速度。

然而刘秀大军仍然坚定进攻,在4个月后占领刘永老巢睢阳。刘永出东门逃至虞(梁郡),不料当地老百姓反叛,将刘永的母亲及妻子杀死,刘永自己侥幸逃走。

刘永逃到残余地盘,联络军阀董宪和张步一起对抗刘秀。

刘秀不为所动,继续围攻,经过一系列战斗将刘永最后的据点睢阳包围。

刘永在这里死守了3个月,城内军粮断绝,老百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刘永的弟弟刘防举全城投降,刘永在突围逃亡期间,被部将杀死。

由此,刘永势力也垮台了。



相比起来,攻占陇西和巴蜀就没那么容易,主要是地理上的难题。

陇西的隗嚣拥兵十多万,一度击败过赤眉军,也曾多次击败过北上的巴蜀公孙述大军。

在这段时间,隗嚣和刘秀有共同的敌人赤眉军和公孙述,只得结为盟友。

刘秀平定了北方和中原以后,就要解决西部的问题了。

刘秀派人告诉隗嚣,希望让汉军借道进攻巴蜀的公孙述。隗嚣倒是个聪明人,认为唇亡齿寒,此刻的公孙述已经成为盟军。况且自己的地盘,如何能够让刘秀的军队驻扎和通过,隗嚣断然拒绝。

刘秀只能通过武力解决,命令一部翻越陇山准备进攻,还没站住脚,就被隗嚣大军迎头痛击,迅速战败。

刘秀分析战局,认为隗嚣有地利人和,必须调集重兵慢慢对付。刘秀让部队暂时撤退陕西固守,等待援军赶到,同时联络隗嚣西面的军阀窦融一起作战。

窦融是个聪明人,认为隗嚣的力量不足以长期和刘秀对抗,自己就更不行了。就算窦融和隗嚣联手,被刘秀消灭也之死时间问题,不如及时纳个投名状,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窦融决定支持刘秀,同刘秀大军东西夹击。这边,刘秀将中原大军逐步调到陕西,做好了战前准备。

隗嚣自知不敌,只能拉拢公孙述,一同出兵以求自保。两军商讨后,隗嚣出兵6万从正面进攻刘秀,公孙述则从侧面包抄。

刘秀并不出击,而是等到隗嚣进入自己地盘以后依靠城市固守。

隗嚣大军连续攻击几个月,疲惫不堪,军粮短缺,而公孙述许诺的援军却迟迟不到。

隗嚣知道被公孙述耍了,后悔莫及,赶忙退兵。

刘秀认为机会到了,开始全面反击。刘秀大军连续出击,重创了正面的隗嚣军队。窦融又出动数万大军,从侧后猛攻隗嚣。隗嚣的军队本来就非常疲惫,被两股敌人打的狼狈不堪,根本站不住脚。

在这种情况下,隗嚣的将领纷纷向刘秀投降。很短时间内就有16名将领和10多万军队先后投降,隗嚣距离垮台不远了。

隗嚣退入天水城死守,刘秀大军久攻不克,补给不足,后方的绿林军残余叛乱。

刘秀只能暂缓进攻,隗嚣得以苟延残喘了2年多。期间隗嚣死去,儿子隗纯继位,地盘仅剩下很小的地区,折腾了几年还是向刘秀投降。

陇西战役维持了4年,算是比较艰苦。相比隗嚣,窦融由于主动归降,受到刘秀的优待:窦氏一门贵宠,称“一公、两侯、三公主(窦穆尚内黄公主、窦勋尚沘阳公主、窦固尚涅阳公主)、四二千石”,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



刘秀最后的大敌,就是盘踞巴蜀的公孙述了。

从古至今,巴蜀地区都是易守难攻。刘秀采用两路夹攻策略,一部从东向西,从湖北出发,沿着长江水路进军。一路则从北向南,从陕西出发,沿着陆路进军。

当时的巴蜀地区相当落后,人口稀少,物产不足,公孙述的实力不强。

面对刘秀大军的进攻,公孙述难以抵挡。

首先是东路大军连战连胜,大军很快推进到坚城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

接着北路大军则攻破成县,顺利南下。

当然,公孙述也没有这么好对付,他有江州之类的很多山地坚城,可以持续防御。

双方在四川各地整整激战了1年多,最终在市桥进行战略决战。

公孙述在此战中受了重伤而死,他的大将延岑见大势已去,率成都守军降汉。

而国内最后一个军阀卢芳实力弱小,在公元36年被汉军击败。

卢芳从自己控制的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地盘逃入匈奴,至此东汉大一统完成。



西汉末年为什么没有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分裂半个多世纪?

很简单,如果将刘秀比为曹操,那个时代可没有刘备、孙权。刘秀的敌人,充其量只是冢中枯骨袁术、年老德薄的陶谦、夸夸其谈的孔融以及有勇无谋的公孙瓒。

这些人压根不是曹操或者刘秀的对手。刘秀一家独大,当然能够扫平天下了。

话说回来,面对这群弱鸡,刘秀也花费了十多年才统一中国,经历了数百次大规模战斗,着实不容易。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萨沙1928
近代军事历史资深作家萨沙。坚持文章原创,每1篇都是精益求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