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成论坛】赵冷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兼论海派书法
——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学术讲座整理文稿
刘正成
时间:2024年9月29日
地点:西安咸阳
直播:雅昌艺术网
赵冷月(1915---2002)
赵冷月先生,我们《中国书法》杂志在1991年初就给他上了一个专题。赵冷月先生是上海人,到西安只来过一次,那么,我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赵冷月是海派书法的杰出代表。
一、海派分三期:赵冷月是海派书法的杰出代表
我们认可一个书法家,或者任何一个艺术家,一定要先了解他的生存环境,他生于1915年,逝世于2002年,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人物。什么叫海派书法呢?就是以上海、浙江为中心,在上个世纪初,以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等一批书画家促成了现代书画史的一个重要变革峰期。这些人物呢,代表现代中国书法的高度。他们虽然被称为海派,不是一个地域性的艺术流派。那个时代上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中国的美术学院就设在上海和浙江。当年,大量的清朝末年的名士都聚集于上海,例如康有为、沈曾植、曾熙、李瑞清等这批人都在上海。所以那个时候,海派是中国书法的一个核心区。我们西安呢?在唐代及以前是国家的中心区,到了100年前,20世纪初,上海成为了衔接中外文化的中心区,我就把这个时间段称为海派的早期,掀起了中国书法巨大的艺术变革。那么它的中期在哪?什么时候呢?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60、70年代,在70年代末,第一次全国群众书法大展就是在上海,《书法》杂志组织的。这一时期,海派书法在中国几乎是一枝独秀。我们编纂《中国书法全集》海派一卷时选了四位书家,就是沈伊默、来楚生,潘伯英、白蕉,这是海派书法的中期的代表性书法家。上海书法界现在讨论当代新海派,主线上还是在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早期和中期近百年的海派书法的传承。在新海派尚在进行时,做历史性归纳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赵冷月先生是海派书法中期过渡到当代新海派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既是现代书家,也是一个当代书家,所以我给大家介绍海派。说你看,当年赵冷月先生在80年代、90年代,在上海举办书法展的时候,谢稚柳先生等当时的著名海派书画家们纷纷参加了赵冷月卯书法展览。看课件图片:这是谢稚柳、胡问遂先生参观展览,钱君匋先生参观展览,这些人的年龄都比赵冷月先生年龄相差不大,在海派中期末的时候他们已经相继去世了。这几个书家,在当时是全国最有名的书法家。你看这个大字,赵冷月先生在挥毫的时候图片;下面这张图,包括日本书法泰斗人物村上三岛,都在观察赵冷月书法挥毫;右边这张图是在90年代赵冷月书法创作的时候,在观察的是当时的书协主席周慧珺和张桂铭等新海派的著名书法家。
拿出这几个图片,就是为说明赵冷月先生是海派书法中的一个传承性的代表人物,他在这个群体里面成长起来的,又在引领这个群体。我跟赵先生相交已经是40多年了,之前也特意给他做过访谈,然后在其逝世十周年的时候参加过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并发表评论。今年上半年赵冷月先生的儿子赵时中先生请我到上海,参观了赵冷月先生存在儿女们家里却从未面世的作品。包括今天展厅展出的100件赵冷月的书法作品,我深感应该重新认识他,现在我把他和海派中期四家做了个比较研究,分析赵冷月先生在我们当代书法的成就,这个比较也是实验性的,提供大家参考。
1980、1990年代,海派书画名家参观赵冷月书法展
1、赵冷月与海派四家比较研究之一:变革主义的沈尹默
与沈尹默的楷书比较 那么海派书法家呢,本身有两大流派:一个流派呢,就是以沈尹默为首,他是帖学的代表,但他又是力图变革的海派领紬。大家知道,这个沈尹默先生,20年代见到陈独秀的时候,陈独秀说你要写碑,说他的书法俗,那么大家看其书法怎么变的呢,我就把他和赵冷月先生做了个比较,沈尹默先生这幅楷书是写的魏碑;而赵冷月先生呢,这个楷书,他是唐碑,因为赵冷月先生早期学书法,他是写欧阳询的,欧阳询是唐碑,唐碑和魏碑是两个时代的,那么他们两人都在这个时候,以碑派书法来比较的话,那么赵冷月先生,可以说是,在这个书法创作中更有自己的心得,我们在比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是完全公平,就写碑的这个问题,沈尹默先生写的这个魏碑是从《龙门二十品》中来,尤其极似《始平公造像》,甚至比赵之谦更为忠实其《始平公造像》原碑体式,几乎可以说没什么变化。那么我们要清楚,从个性追求方面来讲不管你学唐碑,还是写这个魏碑,你要有自已这个时代的自己风格的创造,否则你得标上“拟《始平公造像》”的款识。我今天拿出赵冷月先生的楷书来说,在变化气质这一点,赵冷月先生就比沈尹默先生略胜一筹。沈伊默先生写的魏碑,还没有变成他自己的风格,沈尹默先生最好的是行书,但是现在我就谈议如何创造性地对待北碑楷书取法方面的看法。海派中期书法与海派初期书法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时的海派书家尤重帖学书风。如果是早期的话,那批人都是写碑的,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沈寐叟、曾熈等,都是写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到了中期的时候,这批人物已经去世了,那么中期书法与早期不同的就是中期是以帖学为核心的海派书法。今天当我们提到海派书法,一定要看到是早期还是中期的海派书法。那么赵冷月先生,他唐碑楷书的笔法,非常多样,有帖学书法的味道,有二王的味道。但他同样写楷书却有赵冷月先生自己的个性,他把北碑的方笔完全融进白己的唐楷中去可了。回过来看沈尹默先生这个魏碑,他写碑也花了很多的精力,但是他就没有把自己的个性融入进去,书法面目的个性创造性不强,几乎让后人忘记了沈先生曾长期临写魏碑的经历。
沈尹默楷书作品
赵冷月楷书作品
与沈尹默的篆书比较 除此之外,沈尹默先生也写篆书,我没说他其他书体,我现在就提大家注意不到的地方。沈尹默先生也写了篆书,篆书也是碑学中间一个需要主要去涉及的领域,那么这个篆书,显然是《天发神谶碑》的方法,但是大家看赵冷月先生的篆书,你看不出他是写的什么碑,你不管说帖学也好,或碑学也好,还不能够说明。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有小篆,有大篆,有金文,有甲骨文的写法。我把这两个篆书做比较的话,赵冷月先生无疑更具有创造性和时代性,因为赵冷月先生这个时代,他看见了金文,看见了汉简,有更多的书法材料呈现在我们书法家面前。沈尹默先生,他选的是魏晋时候的一个篆书《天发神谶碑》。小的时候我们就写过这碑,但是那个时代有黄宾虹,有罗振玉他们这一派书家,就是篆书就和以前写的不一样了,他们的取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赵冷月先生篆书作品的取法也呈现了相同的特点,这点来说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了。沈尹默先生还是按照魏晋的方式写的篆书,就今天来看,他仍然是我们优秀的书法创作,但是就创新创造方面还差一些。
沈尹默篆书作品
赵冷月篆书作品
这次展览上的篆书作品,我在20年前是没有看见过的。赵时中先生整理了赵冷月存在家里的2,000件以上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赵冷月。我谈到赵冷月和沈尹默不是比谁高谁低,而是我看他们的书法创作状态,他们在接受传统进行变革的时候,他们的作用点和他的立场在哪里。也许以前讲赵冷月的时候,没有讲他的篆书,但是你看他篆书领域的水平非常高,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现在我们国展好的篆书作品,都是对古代书法的临摹,写小篆写金文,就是一板一眼的,这样学习,就有点像沈尹默先生学习《天发神谶碑》,缺乏创造性。这是沈尹默先生和赵冷月先生篆书的比较。
2、赵冷月与海派四家比较研究之二:变革主义的来楚生
与来楚生的隶书比较 那么在海派书家中间,现在为大家熟知的,另外一位书法家是来楚生,同时他也是个著名的这个篆刻家,他是和赵冷月先生衔接起来的,赵冷月略微年轻一点。长于隶书的来楚生是守传统图变化的,他不墨守东汉末年山东、河南庙堂汉碑的八分书写法。但是仔细观察,赵冷月在“遍临百碑”中,既写的这个庙堂隶书,也写汉中、天水的山林隶书并略加汉简风的作品,那么从格调来说,如果说来楚生先生在强调蚕头燕尾显得略有习气的话,赵冷月先生的这个隶书显得既雅致,又放逸。他用自己独特的用笔方式即融汇非庙堂铭石书的汉代摩崖刻石书,把《礼器碑》、《张迁碑》等的庄重格调变为轻松简洁,形成他自己的风格特点。恕我直言,赵冷月先生这个隶书,韵味纯粹,格调更高一点。
来楚生隶书作品
赵冷月隶书作品
再看看来楚生草书和赵冷月草书的比较,一个明显变化是什么?来楚生这个草书,他受到黄道周影响。当时的草书家也很多,像于右任先生,他们都写草书,但是来楚生先生这个草书,当年给大家的这个震撼很大,就他写了黄道周,不写王羲之草书,也不写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但是我们今天来分析,他在创造价值方面,他还是和黄道周书法非常接近,没有对黄道周的这个草书,进行自我变革,幅度不太大。而赵冷月先生这个草书,我根本就看不出他来源是什么地方,他写得非常高雅、空灵、飘逸。赵冷月先生的草书以前我看的很少,而我这次仔细的学习了赵冷月先生的草书,他草书写得非常非常好,尤其是这些一丈高左右的对联草体书,相比今天许多高调的京派草书家,不仅原创性更高,笔法技巧也高许多。我们今天的“京派草书”家们,可以说要么就像怀素,要么就像张旭,或者就是像王铎,重结构、章法,轻笔法、气韵。而赵冷月的草书,我看到前人少有的八尺到一丈以上的这么大的对联草书作品,非常精彩!拿他和来楚生先生对比,同样是海派书法的代表,比较起来的话,我觉得赵冷月先生更有创造性,他的这个创造幅度比来楚生先生更大。他的草书,不仅仅是和来楚生,甚至和林散之草书都是可以相抗衡的。所以相对于来楚生先生来说,我个人更偏向于喜欢赵冷月先生的草书。我没有说谁超过谁,只是我个人更喜欢赵冷月先生这样的草书。草书写这么大的字,八尺以上的大对联,写得举重若轻,这么空灵自然,一派超越的神思和气息,却没有任何一点设计造作的痕迹,这是很高妙难能的。我们现在一些草书家,从作品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是费尽心力设计字形,哪个地方长,哪一个地方短,虽有巧妙,然而可谓气绝而力穷。而赵冷月先生都是自然而生的,非常自然。赵冷月先生比来楚生先生步伐更大,创造性更强,个性更强烈,不少方面创造的步子走得更远一些。
来楚生草书作品
赵冷月草书作品
与来楚生的篆书比较 再说作为篆刻大家来楚生的篆书,自然是直接取法清代小篆宗师邓石如,而略变于虽吴昌硕、吴让之,纯熟而姿势曼妙,为一时大家。而赵冷月先生这个篆书属于“野道”,他杂揉春秋战国以来的六国写法,齐国的、楚国的、中山国的、秦国的。如果说变革主义的话,赵冷月先生就是变革主义的一个代表书法家。但这两个书法家没有说谁高谁低,但是来楚生先生的变革幅度比较小,他篆字离不开吴昌硕,只是把吴昌硕写的更秀一点,正如我前述更接近杨沂孙、吴让之等的当时的“流行书风”。
来楚生篆书作品
赵冷月篆书作品
赵冷月先生理应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在他生活的时代其篆书还不被大家所重视。今天把他存在儿子家里边的作品都拿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在40年以前,已经走到这样一个时代前列了。赵冷月先生,他这些大量的篆书对联,以前也从来没发表过,这次展览的这个选择和我今年初在上海的选择,它是不同的。今天是以榜书为主,我们对赵先生的楷书、隶书尤其是篆书的创造性等还缺乏应有的研究。我们要重新去全面观察、审视,他对当代书法发展的贡献就更为请晰了。我们回头看,今天新海派书法的影响,显然还没超越海派中期的成就和影响,赵冷月仍然走在新海派书家的前列。今天在这才有机会让我们开眼,给我们当代书法家们提供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仔细研究的机会。刚才我谈了赵冷月的篆书,他的贡献在什么地方,当然他写篆书不如来楚生先生名气大,但今天我们仔细的看过来,赵冷月先生走的革新的步伐,是不是比他们要快一点啊!他“藏诸在山”是不是因为他的“新法”超越了这个时代?我们今天书法家写出来作品以后,巴不得明天就拿去展览了,但是他放在家里放了20年,如果没有赵时中这些“不贪财”的后人,再放20年拿出来,也许更让人吃惊。
我想再一次强调一下,在今天的自媒体短视频时代,我们当代人写个字大多赶快发到视频上,让大家看到而自许?我赞赏艺术家的自信,但我不赞成书法家、艺术家常常公开自许第一、第二这种说法。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艺术家,信口开河,夸大其辞的负面批评,推高艺术界的戾气。无论褒贬,正常、理性的批评、评价是可以的,但必须拿出作品说话,让正常的艺术讨论有观点有证据。说好说坏不要只针对人,要针对他具体作品,他的特点,他的优势和缺陷在什么地方,可以让人归谬论证。比如我评这两件作品,并没有只点这两个人名,而是针对他们具体作品的区别和创造性。
3、赵冷月与海派四家比较研究之三:传统主义的潘伯鹰
与潘伯鹰的行书比较 大家知道,海派书家这四个人里边有两个传统派:一个是潘伯鹰,一个是白蕉。特别今天在“反丑书”和“回归二王”的时氛下,相反对白蕉是非常推崇的,认为这个大家很厉害,比沈尹默厉害,比谁厉害等等!那么我就先把赵冷月对传统的理解,和比白蕉年龄略大的潘伯鹰对传统的这个理解和传承进行作品对比讨论。
潘伯鹰行书作品
赵冷月行书作品
潘伯鹰书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他跟我们四川重庆的许伯建先生很好,他们写了很多讨论书法的信。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此类读物尤其少的时候,他的《中国书法简论》风行一时洛阳纸贵,他的书法也大噪于一时。当然,他的字谨从二王帖学风,秀丽温润,颇受资料贫乏的书界大众时誉。但就这两件作品来看,这两件都是行书啊,是伯鹰先生主张写“二王”的一个案例,有书卷气,但就自己个性来说要弱一点,还没有脱离潘篱。但赵冷月先生这个行书把碑与帖相结合得更好,不追求点画结构形似,故用笔更松弛自然,结构用笔毫无矫饰。而且,赵先生这个行书我也找不到他的来源。赵先生学欧体而接近“二王”,带着这个碑的味道追求书卷趣味。刚刚我们才看过的沈尹默先生那个碑,一看他就《龙门二十品》的写法,赵冷月先生我还没具体找到他这个书法是从哪来的,但是我非常喜欢。他这个行书,相对潘伯鹰和白蕉,两个相对传统来说,我觉得赵冷月这个书法更高古、更朴拙、更真率。我们20年前也有书法家把赵冷月归入了“丑书”的范围,我就看不出他丑在什么地方,这样来说的话,傅山是“丑书”书法家,王铎也是“丑书”家了。其实他和传统书家比较的话,他的创新力更突出。在海派中期的时候,创新的的幅度在减弱,因为那个时代,60年代、70年代时候,那个时候不大主张写毛笔字,在我们50年代初的时候,书法就被认为不是艺术。文化部部长郑振铎提出,书法不是艺术。后来毛主席提出书法多一项艺术总比少一项艺术好,所以书法才能苟延残喘。所以说我为什么说中期不如前期呢,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我们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总书记不是一直讲传统文化,但是在50年代,那个时候学习的是苏联的文化,那个时候我们学的外语是俄语,读苏联的小说。所以当时文化高层人士还一度不承认是艺术,没有毛主席针对这个问题说了“多一种艺比少一种艺术好”这句话的话,那个时候书法已经被取消了。在100多年前,包括鲁迅、胡适之、刘半农等文化革命先行者在内,许多人都认为汉字阻拦了中国,是中国经济文化进步的一个最大障碍。
与潘伯鹰的楷书比较 再谈谈潘伯鹰的楷书和赵冷月楷书的不同点。比较起来,潘伯鹰的楷书几乎是《褚遂良阴符经》的翻版临摹,他就是原封原样的唐楷。而赵冷月楷书,虽然曾专攻欧阳询楷书,然而又不囿于唐指的点画森严结构呆板之弊。就风格价值来说,赵冷月楷书就比潘伯鹰这个楷书价值更有新意。他写唐碑不是亦步亦趋,他写欧阳询唐碑的方法,他不是因袭唐人的,他是融入自己的体会,是经过碑派书风洗礼过的“唐楷”。
潘伯鹰楷书作品
赵冷月楷作品
4、赵冷月与海派四家比较研究之四:传统主义的白蕉
与白蕉的行书比较 大家再看看白蕉,白蕉现在名声很大,许多人认为他比沈尹默他们都写得好。我们在1998年办的20世纪书法大展,白蕉的作品被展出。当时我陪同参观的领导们走到白蕉的作品前就喜欢这个,说白蕉好!那么我们把这样一个传统主义的白蕉,和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比较,我更觉得赵冷月先生的这个行书的原创性更强。白蕉写二王,这幅白蕉对联的行楷书颇有王献之的行书韵味,字形较王羲之的瘦长,当然很不错。但看赵冷月的行书既有唐人的味道,也有宋人的味道,也有北碑的味道,独出一格,你要说他像黄庭坚、像苏东坡?都不像,是吧!但是这个行书还是受启发于二王的。白蕉先生不大写篆隶,他就是行书写得最好。那么这两件作品,我觉得赵冷月先生这个行书更显得高古啊,更有强烈的他的个性,独抒己见,一意孤行。另外赵冷月先生的书法,不管是篆书、隶书、行书、榜书,他的风格达到了一致性,一看就是赵冷月的,他模仿性较少,原创价值更高。
白蕉行书作品
赵冷月行书作品
与白蕉的草书比较 我们当代草书家,从于右任到林散之,赵冷月先生是可以和他们归到一个时间段的。草书这个书体本质、风格、含义,就是要自然,你看赵冷月先生哪个字是设计的?浑然天成,这个东西是最难做到的,而且像他八尺这么大的草书作品,在今天来说,他仍然是我们的草书的天花板。我一生也写草书,但我也没有达到这种理想自然的状态。你说赵冷月像张旭、怀素、二王吗?他也肯定学习过以上书家,但跟他们绝对不相同,你也不能确认他是哪一家的。今天在讨论我们当代书法的现状,我们如果要谈到草书,现在我们北京不是草书特别火吗,有草书四家、草书十家。但是如果作品真要是挂在这个地方的话,大家要重新学习研究,到底有没有超越古人。这都是我重新的认识,我在20年前、40年前还没有意识到赵先生的草书非常有水平,我觉得比江苏的高二适等老先生的草书不差。我不能说谁比谁高,因为这个艺术的比较,只是风格的差异性比较。“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不要去排一、二、三、四,但是无疑,赵冷月这个草书,今天来说,是很厉害的。
白蕉草书作品
赵冷月草书作品
重新认识赵冷月 所以我们今天是对赵冷月的重新发现认识,我希望我们当代有这么多书法研究人员,硕士、博士,数以百计,数以千计,大家要对当代书家仔细的研究。这研究中间,赵冷月先生的书法是研究重点。我现在归纳起来,他是海派书法的代表人物,但他又是一个跨时代人物,在二十一世纪初去世,他书法在今天还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说把赵冷月归在现代,当代新的海派,他仍然是一个领袖人物,仍然是我们上海和全国草书的一个代表人物,对他还缺乏研究。我们这个清渭楼,两位郭总很有见识,给赵冷月先生搞了一个书法展览,让我们中国当代书法家,我们陕西书法家,大家来研究赵冷月。刚才我是从海派的比较,那么我们以后也可以和我们这个陕派的这批书家比较。我跟他在20年前做访谈的时候,他说我们今天的海上书法,不如北京的书法,他非常谦虚。为什么?他能看到海上书法的不足,他身体力行在进行创造。当代很多有创建的人物,包括昨天你们陕西的书协有两位都写的很好的,都是赵冷月先生的追随者。所以,赵冷月先生是代表书法潮流的人物。我们今天随便说我们书法超越古人,我觉得必须把我们刚刚过去人物看清楚,把他们作品看了以后,你心里就会有个标准。
二、赵冷月对当代书法的三个启示
1、暮年变法开新境:从帖学走向碑学时代
上面我谈了赵冷月先生的历史地位,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看,赵冷月有什么意义?他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我认为他是一生奋斗,暮年变法,别开新境。他的前半生以重帖为指归,中年以后眼界打开,要跟上早期海派书法的碑学时流,于是立志遍临百碑,从帖学走向碑学世界。“遍临百碑”在我的普通人那里只是一个口号,在赵先生来说不临一百通碑,就是骗人骗自己!他真是写了100个碑啊,他家里至今有临写魏碑一百品的一百件作品!他到西安碑林里面写碑,到山东也去写碑,而且到了80岁高龄还在写。我们今天的书法家,参加国展的书法家,就很少有60岁以上的人。60岁以上的人到哪里去了,也许已疏于笔砚,也许在养老健身?没有谁去调查过。你想想,现在的评委有几个60岁的人,学生在当评委,老师好意思去学生那里去上培训班?没有培训班的花样面貌你能选上、获奖?即使你去投稿,被刷下来了老脸往哪里放?可当年,60岁在赵冷月先生这个时代,显得青春的很,很年轻啊!今年我们60岁以上书法家在什么地方,国展上基本看不见了,为什么?因为20多岁的人就可以得到兰亭奖,40多岁是国展的主力。而赵冷月先生到了七、八十岁,还在遍临百碑,他是在终身的学习,他没有赶上今天的竞技时代。正因如此,缺乏终身学习是当代书法家发展的短板。因为我们有个限制,艺术家也和管理行政干部一样,艺术生命和荣誉职衔到60岁就拿下了,65岁主席就不能当了。那60岁的主席正在攀登高峰的时候,艺术界正是主流骨干最厉害的时候都被淘汰了!没有艺术协会的“官帽”就意味你该休息了、落伍了、不行了,即使展览开幕都要坐在学生的后排,即使上台都要靠边站了。国展当然就没有他们的作品了。如果是东晋二王时代开展览会,王献之坐前排站中间,王羲之坐后排站边边,因为儿子的官比老子的官大多了!我们看见的就是像某某美术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都能大批地获兰亭奖,成了书法家的天花板,你我有何面目去混选秀国展?于是,谁还去追求去暮年变法?谁会去理睬你那个“王羲之书暮年乃妙”?
赵冷月《临石门颂中堂》
看看赵冷月先生,他80岁的书法,正是他青春勃发的时候。而我们现在呢,20多岁、40岁的人在引领这个艺术时代。当然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年龄大的那些老书家,到哪里去了?还有我们的书法家,你到60岁以后,是不是就准备退休跳广场舞去了?赵冷月80岁的书法是高峰时期,暮年变法乃攀高峰的经验值得我们思考!
赵冷月《临乙瑛碑颂中堂》
我们当代书法界都是60岁以下的人为王了,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就成为国家代表性书法家,获得兰亭奖这个天花板级的荣誉,可以到此为止了,被误导的可能性极其巨大!这也是当下一批60岁左右的书坛草书名家不听劝告坚持力辩“我超过于右任、超过林散之一点不假”,其认知缺陷皆根源于此!我们左右瞧瞧,文学界今天有作家渺视李白、杜甫,嚷嚷自已超过鲁迅、超过沈从文的?20多岁、40多岁他就认为自己达到中国书法高峰了,那么他以后怎么发展呢?赵冷月先生到六、七十岁还在追求,所以我们今天的书家应该如何呢?看我们国展上还有没有80岁以上的书法家了?如果赵冷月生活在今天的话,估计也在旁边呆着了。赵冷月终身学习遍临百碑的精神,一定要提醒我们当代的青年书法家,年龄和资历不要受限,认知上不能出错。我觉得你要进国美也好,进央美也好,四年的本科不要限制自己。前进的步伐,不要以国展为目标,不要接受现在的培训班体制,通过一些“速成”手段去攀登高峰。
我接受了量子力学的认知,世界的基本构成不是分子、原子、原子和中子、也不是基本粒子、不是夸克,通过人的现察物质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信息。我认为它与古人的教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例如,苏东坡说:“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为什么?我们这个大脑就像AI的储存信息的储存器,是大数据仓库。我们现在书法家,为什么不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因为我们的生活或者平淡无奇,年轻的人生或者储存的信息不够!例如像赵冷月先生这样遍临百碑,他那个大数据库存非常非常丰富。例如我在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衔接的第二句话的绝对是没有预先设计过的,这个大脑经过几十年的训练,他自己有复杂而强大的算法与算力。书法艺术也是一样,如果你终身学习,信息不断地增加,你写的作品才可能丰富而深厚啊。这书法的学习,就是要不断的积累,才能诞生出一个杰出的原创性书法家。为什么今天国展出现“千人一面”呢?因为他们听到回归“二王”的口号,就是那几个帖上的字形和视觉形态,没有走过二王的人生之路,没有学习到二王的人生经历中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质,最多获得“虽工不贵”的工匠之美,而非艺术之美。大家都写这几个帖这些字,甚至是培训老师教你的那几件作品,入了今天这种饲料型的“国展”能成吗?最多混混社会而已。昨天我跟我们陕西几个著名书法家晚上一起吃饭,谈论到当代好多书法人就是照本宣科、亦步亦趋,读了大学,读了硕士、博士,就等于我的艺术走到顶点了,这是一个极大的一个误区。
我们现在成立了赵冷月书法研究会,首先要把赵冷月先生的年表很好的编排出来,仔细看他每个时间的代表作品,看他走过的路,遍临百碑,从帖学走到碑学的变革历程。赵冷月遍临百碑的精神,不是说赵冷月先生笨,到老了还去遍临百碑,而是他对知识和艺术信息的不断吸收,然后进行演化。正因为他学习了很多,所以他的草书,你看不出他的门路是哪里来的,他篆书到底是写的什么东西?我想赵冷月先生他绝对不屑于模仿某一家。当年我跟他聊天,他非常谦虚,说年轻人写的好,北京人比我们上海人写得好,我要向北京学习。他没说我自己比谁谁谁怎么样,虚怀若谷。为什么他会虚怀若谷呢?这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自己不满,所以他要不断的吸收,说自己好的,不等于你就真好,说自己不行,并不等于你就真不行。我跟赵冷月先生在和平饭店谈话,谈了不到两个小时,我觉得他有傲骨,没有傲相,说话非常谦虚,但独持己见,有顽强的艺术家个性。他说“要阳春白雪,不要下里巴人”,他艺术追求是非常坚定的。赵冷月先生用现实意义的话来说,就是希望我们今天的书法家,尤其关于我这些个同辈,我都快80岁了,你们不要停步啊,不论你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不止步,要不断的追求!
我记得80年代我当全国三届展评委的时候,林散之、沙孟海、柳倩、欧阳中石等老先生的作品都挂在现场被评选。现在还哪有60岁以上的,还投稿去参展了。国展要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平,二、三十岁这个年龄层的书家不可能成主流。书法家,他不是运动员,运动员你跳高、赛跑,20多岁正是当年,我们中国的拳击手,那个张志磊,世界拳王,到41岁他都算很老的了。现在我们书法家好像到了60就已经老了。所以我再重复,清渭楼赵冷月的这个作品展览,大家应该深入学习,有机会都要到这里看看,当年我们做二届中青展时,去请启功先生当评委主任,他说青年人的事青年人来办。于是去请来沈鹏先生做评委主任,那个时代中青年还没起来。今天这个中青年就把老头的位置挤占完了,哈哈!我们赵冷月先生110岁了,在这展览仍然引领我们的时代,这是他的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2、不求当世名:贻之后世有人识,曲高和寡足自信
赵冷月先生跟我谈,重复了三次,他说:“我宁要阳春白雪,不要下里巴人,曲高和寡,保持自信!”书法的艺术创作,就是要有自信,你暂时不为大家认识的时候,你要保持自信,你不要随风去偏倒。赵冷月先生当年对他的评价和现在的评价就不一样。我给他做一个访谈的时候,没有到他家里去,没有作品,都有局限。但是他这些作品为什么放在家里边,到20年以后,才有人翻出来给大家看呢?这些作品以前都没看见过,上海可能有人有的看见过,那我们这个上海以外的谁看见过?是吧!但今天来说都是很震撼的,这个就要求我们艺术家,要保持自信,要甘于曲高和寡,暂时不为别人认可的字,你也不要低头,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这是徐悲鸿先生的说法。
不求当世名。赵冷月先生就像司马迁一样,藏诸名山,以待后人。今天我们自然就看见了啊!我们要感谢赵时中先生,把他家的仓库间打开,如果他不打开,他也没看见里边东西是什么样子,他也没看过这些作品的,他把藏于他哥哥家的父亲作品都洽购到自己家里了,哈哈哈!今天,赵冷月先生的书法还是个宝库,以后我们还可以轮流拿到这来展览,几千张字,这里展出才100件不到。那么给我们启示什么呢?我们不要认为今天我们争个理事、争个主席、副主席,哎呦!以为就到天花板,很高兴了;赵冷月不求当世名,很自信:20年以后,我们还在开讨论会啊,研讨他的作品,办这么热闹的展览,昨天展览很热闹啊,座谈会讨论也很热烈。赵冷月先生现在一定在地下微笑:你看,我这个自信还是对的,如果当时我就拐弯了,那就没有赵冷月了!所以今天我们书法家一定要自信,说你这个字不像二王,不像什么什么,你不要随时否定自己,要有自信。你们现在不承认,说不定50年后、100年后承认呢!赵冷月这个精神,非常稀有啊,有哪个书法家不求当世名啊,像赵冷月先生这样把作品埋到他们家库房里。这个赵时中是金融投资家嘛,赵冷月也不教他学书法,他也不知道,后来他进行研究,突然发现他父亲留下的东西这么好,这是一个传奇性的故事啊!因为哪个书法家的作品20年后才重新去发现,噢!还有几千件作品。你看他哪一个字不充满自信呐!
所以,我觉得这一点精神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今天的书法家,你现在没有得到国展奖励,没有得到兰亭奖,不着急,我们要有雄心壮志,技艺不断提高,总有人会认识你的!但如果你没有扎扎实实的原创型艺术品,不管你多大的年龄,多大的位置,历史都会把你遗忘的。我昨天不是说我是一个观察者吗?但更大的观察者是历史观察他,不仅仅是同代人的观察,任何一个伟大书家一定要后世的观察。当然,当世而荣也有啊,李白啊;也有殁世而荣的人啊,任何一个文学家艺术家,超越这个时代,谁知道他是小说家啊,他死了以后一二百年的时候,声名鹊起啊!中国需要这样的艺术家,这样的作家,为这个历史创作重要的作品。司马迁写《史记》,这个之前谁知道啊?汉武帝没有看到,但是要让汉武帝看了,这就不仅是宫刑了,而是要杀头了!因为他对历史的准确评价!我们今天要有这样的精神,要学习赵冷月这种精神。现在我看很多年轻书法家,就整理自己的书法年表了,就他们的志向还要应该高远。赵冷月就是志向高远,他在小小的书房里边耕耘,他只有一个徒弟沃兴华,徒弟不多,不像沈尹默先生这么多的徒弟。如果都是当世名的话,我们难道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样的创造吗?有《史记》这样的创造吗?没有!这个不是空话,中国文明为什么传至几千年?就因为有一批的书法家,有一批的文学艺术家,他们眼光更远,会超越这个时代,所以你要保持这个自信,不要求当世的名。赵冷月先生,他也没有当书协主席啊!但我们哪个主席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要好好的学习啊!为什么我们要读史呢,编《中国书法全集》呢?以史为镜,你就会看见,有些是当世而名的,有的是殁世而名的;做当世而名的艺术家特别多,包括我在内,做殁世而名准备的,就只有赵冷月一人,我现在还没发现第二个。
3、从高原走向高峰: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选秀上
这个是我们领导人提到的啊,现在感觉自己在高原上,但没有高峰啊!成名成家的路线不是一条路,要有选择的。我们当代书法,这个学习的路线要多向选择,不要都从选秀这条路上挤,这其实是一条小道胡同,有点像以前考科举一样。其实中国古代的科举政治文化体制还是很先进的,英国的文官制度学习了中国的科举。但是他是对从政人物的要求,我们今天艺术家的这个道路,千万不要一起去挤这个“千人一面”的小道。比较那个选秀啊,别人得了什么奖,大家讨论这个奖该不该得啊,为什么落选呢?我觉得,这个评奖,对鼓励大家的创作积极性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书法家、艺术家自己的道路设计,不能走这条小道。它像一个管子一样,你把这管子穿过去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变形了。如果你在大一、大二你就得了兰亭奖,后面的路你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如果认为自己已经是天花板了,你这个人才就毁掉了,你以为他走到天花板上去了。所以说我们的书法家协会活动,组织发动群众搞书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一个书法家的选择,不要去一心奔着这个以入会当会员为目标的选秀、得奖这个路子去走,一定要把我们古人的经典作为标准!
为什么我花了35年的时间和精力,编撰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把它作为历代书法的价值谱系?这么多书法家和经典之作,要用它作为历史的镜子照自己,知道自已站在历史的哪一级台阶上。因为现在我们整个书法界一个普遍现象:我们要去创作,写什么呢,写评委的字,或者进评委的培训班,那怎么行呢,如果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这样来的话,那就完了,中国就只有李白、杜甫啦!那写诗都是李白、杜甫吗?所以说这个是一个严重的失误!赵冷月,他的成长道路,我们以后,还可组织聘请一些研究员来研究,他是怎么成熟的。赵冷月他不是一个选秀的书法家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天,千千万万人都用这条道路来发展艺术,那是没有前途的。我们会短视,我们就看那个得奖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就照着写;那个评委是怎么写的,我们照着写。所以这个要以历史为鉴。赵冷月就是没得过什么大奖,那个时候就有书法大展,获得过什么奖的话也可能误入歧途了!所以今天我提醒我们当代书法家:赵冷月这样非选秀成熟的书法家,才是我们书法发展的正道!
如果今天我们要搞兰亭奖,不是搞一个展览的评奖,你看评那个诺贝尔奖的时候,都有排了一系列的那个候选人名单,要三个以上的著名教授推荐,然后排到名,排到这,他再进行检验。日本那个村上春树,排了好多年,还没选上来,日本这个重要的小说家都没选上。大家看看今天选的兰亭奖,他是哪里人,我们都不知道,这怎么行啊!所以说,这样要误导我们,我们中国文学艺术创造,怎么从高原走向高峰,我们现在就没有高峰嘛,为什么呢?那就限制你了,那个评委就把你限制了!非选秀的书法家,就是这一代的书法家,这个选秀的路子啊,将会约束我们所有艺术人才的,特别是我们书法的选秀,现在中国最热门的就是书法。我看诗歌选秀啊,小说选秀都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当然还有抄袭啊,还有什么模仿啊,那必然会这样的嘛,你觉得好的,评委不认可你的,你就上不去了。我们这个书协和领导人,他们本身也想把这事给搞好的,但是怎么发展,要进行研究啊,不要蒙着干。今年还好,现在一年办不了几次嘛,高峰时期赵书记那个时代,哎呦,一年三十几个国展,风起云涌的!
我们大学的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昨天我听说几个大学教授讲的嘛,我们现在培养这些书法学生,进不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不承认他们,不让他们去当教师。我说现在,我们河北美术学院,现在在校生7,000人啊,书法学院每年毕业数以千计的人,不让他们进中小学课堂去教书啊。大家都得了奖,以后就开个班子,办自己的培训班,这个东西就跟一个生产链了一样,哈哈哈!就成了技术和生产技术,书法家和技术工人一样。和我们历史,和我们赵冷月这样的人比较来看,他们一生走的道路,不说背道而驰,反正是个最大的缺失。
讲座到此结束,现在我们留点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三、答在线观众五问
提问1:古今书法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挂轴改变了近古500年书法史 就是因为500年前纸张变大了,文人的尺牍变成中堂和条幅,这是自王羲之以后,1200年间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挂轴书法离开实用变为纯艺术书写,并成为书法艺术的主流。纸张变大了,这个字怎么写呢?这就出现了笔法的问题,如果我们仍然用王羲之的中山兔毫扶在几案上来写字,这不行啊!在明代以前人写字大都用狼毫啊。但是到了文徵明、徐渭、王铎时代,安徴泾县出现了丈二宣纸,写字就出现了工具的变化,就是改用羊毫笔,能写大字,书写方法随之而变。大字古代人很少写的,要写的话,要有另外一种方法来写。摩崖,比如安道壹在泰山经石峪写的《金刚经》,这么大的字,有些特别大的字他是用画边缘的线来写----山东四山摩岩至今留有框而未刻的字,由此可见并不是拿毛笔直接书写的。
笔法并非千古不变 所以笔法并不是千古不变,笔法是在变化的,不同的书写载体使用不同的毛笔。我的经验,或者我今天写什么字要用狼毫,什么字要用羊毫,什么时候用长峰,什么时候用短锋,每一个书法家肯定有自己的选择和用笔方法。有的人现在不是拿出几支笔捆在一块写吗?但是我们这个笔法,就因为挂轴书法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看的展览作品,我们今天谈笔法,不能仅仅谈“二王”笔法,首先要谈晚明六家的书法,这在日本书界被称为“明清样”,研究这个笔法。赵冷月先生的笔法也值得研究,他怎么写大字榜书的,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以前拿在手上写信,现在写字就是为了展览的,所以书家从原来自我内心的表现到我去展出,进入纯艺术的道路的时候,他心理层次的变化,对毛笔纸张用墨都要发生变化。
徐渭董其昌王铎对笔法墨法章法的改变 所以我曾经在1995年我曾在中部日本书道会做过《论中国书法文人化和非文人化倾向》为题的讲演。我说,我们书法在近古五百年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徐渭改变了中国书法的笔法,所以你就看徐渭的字,你拿个王羲之字帖,那里面笔法都没有啊,他是新的一套了;董其昌改变了墨法,他挂轴上写字把墨色变淡,因为他是画家,写的很大的时候一定有浓淡,他的写字浓淡就写出去了;王铎改变了章法,王铎写字歪歪倒倒的,他不能像《兰亭序》、《祭侄稿》写成那样的竖排啊。笔法、墨法、章法,在最近500年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今天要思考笔法,思考所有技术问题,要看见500年前这个重要转折点。
徐渭改变了笔法 董其昌改变了墨法 王铎改变了章法
提问2:怎样理解书法艺术的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
艺术有规则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大约针对当代书法创新中的一些问题在思考。“带着枷锁跳舞”这句话当代小说作家刘烨说过,原文“负责任的自由,戴着镣铐的舞蹈”,出于美国出版商亨利-卢斯于1947年一编文章中。不过,它基本符合从古到今的艺术规律和实践。我想,要搞艺术,就要戴上这个“枷锁”即规则,这像你走进足球场玩足球,球门必须有守门员,你用手触球就要判手球犯规一样。如果不带“枷锁”放任自流的话,就没有艺术存在了。维特根斯坦也说过:“艺术无本质,但有规则。这个规则是在艺术实践中展现出来的。”他所说的“本质”是在他的“语言游戏”观中所指,即没有“统一的本质”,这一方面不必深究。但“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解构。如果解构,这个游戏便取消了。我这样理解“枷锁”即“规则”,不知是否合乎维特根斯坦的“遵行规则与艺术习得”的艺术规则观念,或者和乔治-迪基的“艺术习俗论”的艺术审美观相符。今天书法的创新,一个最大误区就是反书法,我就反着你的传统写,那样的话那个传统还在哪里呢?
这个地球存在的历史45亿年,如果把45亿年比喻成一天的话,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的。我们人类这个人是怎么造的?杨振宁先生这个著名物理学家最近有一个论点:我们这个世界怎么设计这么精巧啊?在浩大的宇宙中,我们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稍微近一点点,地球上的人类就焚烧了,稍微远一点点就冻死了。地球在这么几十亿年中,始终持续都是这样的,都没有变,九大行星的运行方式都是这样的。我们积累的书法艺术,不过几千年到一万多年历史,在宇宙历史中,都是非常短暂的!我们说仓颉造字到“二王”创“永字八法”,以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们所积累的关于书法艺术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要对这个开刀啊,一定要小心呵!当今世界杰出人物都在考虑我们人类的命运:到下个世纪,不要到下个世纪,20年以后吧,AI世界如闪电般迅疾发展,也许另外一个维度的人--智想生物正在着手把我们四维世界解构了。我们人还要追求自己永恒的生命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存在,我代用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这个信息库界成,我们丙代书法和书法育的生命将通过这些信见,永恒存在于平行世界里边,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成果怎么能随便抛弃啊!对吧?我们连保存它费尽心力而不及,为啥想到去破坏它呢?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宇宙观来看待人类面对的问题!你看马斯克想着,我们马上要造巨大的宇宙飞船向火星移民,就像诺亚方舟一样在大洪水中保存人类的种子。人类创造了文化艺术,它所荷载的生命信息是永恒的,但是这个永恒不是你们想象这样,我们人类的肉体生命不死,察只能根据物质和生命的波粒二象性,把我们的作品和思想变成信息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生命的永恒!
重新认识《中国书法全集》的意义 汉字与书法是中华文明在宇宙中的非凡创造,如果不把它系统化并整体信息化,它将成为无数零碎的信息尘埃,飘散在这个永恒的宇宙中间。你想,什么智慧能够创造几万个不同形状的汉字啊!植根在汉字运用中创造产生并延读上万年的艺术在世界上非常特别,我们搞出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就是让整个地球人看看,我们东方的文明是如此悠久而生气勃勃!我和同道们已辛苦了35年,把这个信息储存在这套书里边,并让它存在这个宇宙中间,这是我们地球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我们现在竟然以“创新”的名义打碎“枷锁”,忙着要改变这个建立在“规则”中文明精华,这个损失有多大啊!熊秉明先生在谈到借用西方理论的手术刀来“解剖”书法艺术时,千万要小心。你不能把搞坏了嘛!你搞坏了这个人就死掉了嘛!书法为什么有“法”呢?没有法则,没有枷锁,打碎“枷锁”,你就灰飞烟灭了。在当下人类命运的关键拐点时刻,我们鼓励创新,不能“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了”,当下已经把书法的既有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弱化丢掉,现在还要把书法既有的视觉审美价值也粉碎了,为了什么!我们的创新路子怎么走,赵冷月给我们一个榜样嘛,他不是乱画,他一定是在我们前人的杰出成果基础上去叠加。
孙过庭《书谱序》说过“驰骛沿革,物理常然。”“沿革”是什么呢?不是革命,是有沿袭有革新。我们鼓励创新,并不是说你能把这个建立在汉字结构和“永字八法”的“枷锁”全部否定了啊!举例来说,音乐最先确立了三度音阶,后来进展到五度音阶,最后增加两个半音确立为七度音阶,现在你要创新,去走回头路,折回原来的三度音阶,这是真正的“创新”吗?环视当今世界有这样创新的吗?如果没有杜尚这个有杰出创造的艺术家这个人,它把命名为《泉》的小便器摆进大都会博物馆展厅,清洁工会立即把它扔进垃圾箱!书法艺术有行为性的基因,它是属于人类生活的和伦理的,但它不是行为艺术。他应在“法”这个枷锁中,再创造更伟大业绩。如果我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幅度,改变一分,就完蛋了,那往前走或者往后退一分的话,地球还在,我们人类就烧毁掉了。所以这个艺术啊,包括书法,就是要带着枷锁跳舞,不能用反书法的这个路子来对待我们的书法。
杜尚作品《泉》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当然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偏离;我们不是不前进不求变化,但是要有“沿”有“革”,不是革命把它切掉。你这个问题啊,也是我回答我们当代的很多创新型的艺术家要注意,你要分清楚,这里边哪些是带着镣铐跳舞,哪一些是胡涂乱抹,借古观今去思考。这个艺术在地球人还没被AI带进另一个维度的宇宙时,我们自己提前就“自宫”了,那多可惜呀!在这一瞬间,45亿时间的最后一分钟创造的东西啊,人类100万年左右,现在汉字和书法才一万多年历史,《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编纂了距今近1万年的文明(包括极少部分史前文明),而我现在的学术的兴趣在什么呢,就是至少七千年的史前文明:这个汉字,殷墟甲骨文只有3100年,这是晚商成熟文字,正有早商文字,还有夏文字,还有黄帝之史仓颉的字,仓颉之前还有字。文字之始,即书法之始。虽然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前后,即有目的地学习和参与了一些与文字有关的现代考古学的活动。但从1997午我第一次在香港半山与饶宗颐先生的学术聊天时,他告诉了我罗塞塔石碑开始,我就明确意识到中华文明不止三千年,并确信不会晚于古埃及。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从文字起源看中华文明的原生性》(即将刊发),我们中华文明不仅是原生性的,或许还是地球人类文明历史中最为悠久的最值得引以自豪的存在。
罗塞塔石碑
书法艺术非常特殊,它又和文字结合在一块,文字由人类的智慧、理性、知识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想像力的结合。大夫的已经打破禁忌用手术刀打开了人体这个黑箱,但要小心使用手术刀,就是熊秉明先生说的,用西医可以手术刀小心去解剖中国的书法,我们不能用个大铲子去铲啊,铲就完蛋了啊! 六十年前,李濒老师递给我那个张芝《冠军帖》时,我就被他的狂草点画迷感住了,从此大半生我都在有意无觉地用手指头书空,我四十年前参加第一届书法国展和中青展均出展了大草(未敢称狂)作品,当年只有马世晓的草书堪为“狂”。今天,有人声称在“唤醒唐楷”后,似乎又来了个“唤醒狂草”。殊不知,自草圣张芝之后,狂草皆是天才书法家的梦想,历代皆有狂草大家和杰作,当然不经“唤醒”。在极端的书法竞技时代和犯滥的商业竞争时代,我们要保持冷静和淡定,我们要学习文化而有文,要深刻体味人世间的人生三昧,明白古人如何叫狂?自己为何而狂?方能“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遂成惊世之作!
《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
提问3:对我们陕西书法怎么看,能给我们提几个希望吗?
个体实力增强,群体影响力减弱 我做客陕西,下车伊始不能随便说话啊,只能随便聊聊我所知的陕西现代和当代的一些书法现家。早在新时期前,以鼓楼书画市场最为有名的书家群体对全国各省影响巨大,引起大家羡慕。但是有句话,陕西的书法发展有很大的进步,比较起70年代、80年代有很大的进步,是针对这个书家群体中的个体艺术实力为基础的认知。70年代、80年代,有一些影响力非常强的书法家,活跃在陕西书坛,对全国都很有影响。还因为有个西安碑林,最先开放旅游古城使很多书法家当时很有名的,特别是当时的一批中青年书法家。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开拓者啊,艺术创新放得开,但守于古法略少,还不能超越同时代的老一辈书法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在今天来说,我们陕西书法,现在出现一批新的更年青的书法家,既放得开,古法也守得好,但陕西书法艺术影响力有待提升,而且这个进步还并未为全国所充分关注。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群体影响減弱,但个体实力在逐渐提高,但客现来说,陕西书法书法的影响力仍然没有超越新时期初期。
期盼更多代表性书法家涌现 但是,艺术和文艺的发展不是以数量代表质量,就是他的代表性书法家的多少和他们达到的水准,是这个区域的一个艺术发展品质的鉴定。如果要说希望的话,我希望我们陕西书法界有更多的代表陕西、代表中国的书法艺术领軍人物涌现。所谓国家水平的书法家,引领时代的书法家就需要像于右任这样的书法家。沈尹默,20岁以前,在汉阴呆了20年,我去过他老家,在汉中汉阴县,他后来在二十几岁了才到湖州,到杭州去了嘛。他和于右任都是陕西代表性书法家。所以我希望我们现在还要有于右任、沈尹默这样的书法家在陕西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陕西还活跃着卫俊秀、刘自椟等代表性书法家,他们的草书、篆书在全国还是有相当影响的。我们当下不是说我们这个协会每年有几个国展和兰亭奖展的获奖书家,就可以称为代表性书法家书了,我们需要社会更多知道他们的作品确实能够代表陕西书家的水平,出现更多一些有艺术作品影响力的书法家,才会让人更清楚地了解和认可他们的代表性。
陕西现代代表性书法家作品: 于右任 刘自椟 卫俊秀 沈尹默
比如,刚才我讲了赵冷月啊,他就是海派的代表人物,是海派著名书家之一。那么海派书法到底怎么样,初期和中期和现在这个阶段就有比较的依据。如果我提出我们当代新海派书法超越初期海派的书法,或者超越中期这个时代,我的就得拿出许多个案来比较,然得出新海派是否起越了先海派的艺术水准。我谈上海,我就不谈陕西了啊,做客人,我不能没有比较、分析、研究随便谈,哈哈!但是我希望,陕西有更多的代表性书法家出现。这个代表性书法家出现,绝对不会在当代竞技选秀中间出现的,也不是换届选出几个主席、副主席就成了代表性书法家。我们这一代要有不为名不为利而敢于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的优秀书法家,像赵冷月这样不混迹于流俗,顶着“丑书”骂名而勇往直前的实力派书法家,才能成为代表性书法家,而留名于书法史。我有好几位忘年交老朋友都已故了嘛,刘自櫝、卫俊秀,书法理论家安旗,包括英年早逝的篆刻家傅嘉仪在内,我都在他们生前临终时去拜会过,我深感他们这批优秀的书法家后继者不太多,延续他们在全国的影响。陕西是历史上的书法大省,我们陕西出现更多的杰出的书法家,进而来影响和引领全国的书法,庚续陕西书法的历史荣誉!
提问4:请谈谈中日书家榜书有何不同?
二人榜书都是用毛笔书写的 柳田泰云同时期还有一个日本的最重要书法家之一,就是这个手岛右卿,手岛右卿他的榜书“崩坏”这两个字,那就是起码有八个平尺,在西班牙国际大赛获得金奖,就是汉字书法被国际所认可的,是日本的手岛右卿,就是他的榜书,用巨大毛笔书写的榜书。那么你刚才提到井上有一,我们很多书法理论界的人呢,都把井上有一和赵冷月先生做一个对比研究。还有赵冷月有人说是中国的井上有一,那我就在这谈谈他们的相同处在什么地方。他们二人的榜书都是用圆锥形的毛笔书写的,区别只在大小而已。我为什么要拈出“毛笔”这个工具性的东西?这就是某一项艺术标的的规定性决定的。例如,二胡就是二根弦,弓在弦内;小提琴就是四根弦,弓在弦外;吉他六根弦,手指弹拨。这些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这个艺术的规定性。所以,用西方油画的平头板形笔,能画出八大、石涛这样的花鸟画和山水画吗?可见保存至今的井上有一和赵冷月先生二人的榜书创作照片,天论大小均用毛笔。所以他们的少字数作品上,大笔濡墨厚如层云,飞白掠空轻若蝉翼,神出鬼没,变化万方,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手岛右卿《崩坏》
二人均不以艺术谋利为目的 井上有一就像赵冷月先生一样,他的作品在家里,没有急着去卖,要拍卖会去卖,没有!井上有一先生在离世前把他一生的作品没有作为遗产留给家里人,而是赠送给了他的好友海上雅臣---当然也算是对知己者的一种托附吧。这个赵冷月是把作品放他儿子手边,并没有交待他们以后要如何如何发扬光大。他的第四子赵时中先生并未对他父亲的书法深入研究过,他是一个金融投资者,在将近十几年时间也未重视父亲的作品,因2015年为完成父亲遗愿为家乡嘉兴博物馆捐赠百件书法精品一事,在整理过程中被父亲书法作品所震撼,经过数十次与二哥的探讨回忆当年父亲创作这批作品时的情境的整个过程,终于理清了全部脉络,之后他历时十年精心准备并出版了八卷本《赵冷月书法墨迹大成》,然后又作展览,把我请去上海,我们才得以看见这么巨大丰富的书法矿藏!井上的好朋友海上雅臣不负所望,走遍日本,远赴欧美,为井上有一展览作品,统于让他名扬四方!那么这两人的成大名有惊人的相似处。我说句笑话,如果说赵冷月在20年前、30年前就出名的话,也许就没有井上有一的大名啦?海上雅臣为井上有一办的最重要的一个展览上,展出了几十个巨大的“贫”字,这个“贫”字,是他要表现的就是我在贫穷中奋斗作为一个城镇的中小学教师艺术家,我忍耐贫穷,而我的艺术世界是天比丰富的!这也是孟子所说“贫贱不能移”:我的作品被贬斥式低估,但我所创造的艺术和精神财富是巨大的。这种艺术生态在我们极端商业化时代,谁的作品价高谁就为王,极大窒息了具有前瞻性和超越性作品的审美价值认知。这样使有创新能力的艺术家有可能丧失自信,或俺没无闻。在这样的时代,赵冷月和井上有一同样具有艺术家奋进榜样的影响力!
井上有一《贫》
赵冷月 《目击道存》和井上有一《愚彻》
二人的不同之处在思想向度的选择 在中国北魏、北齐的北朝时代,山东有个佛教徒书法家僧安道一,在那个泰山经石峪书写了面积很大的《金刚经》摩崖刻字。在山东邹县的铁山、岗山导四山留下许多巨土的佛经摩崖刻字,他在泰安东平湖边有个洪顶山刻有“大空王佛”巨幛,那个“佛”字就有一丈多高。当时是因为当时受“灭佛”影响,刻出来大字以后你铲不掉,就这个意思。这是中国艺术史上主张思想自由的伟大的书法艺术,又是同一主题最震撼的行为艺术!在这一点上,井上有一的《贫》是个人抗争社会意义上的英勇进取意志力体现,赵冷月的《大道》是个人修为的哲学意义上的宏阔思想境界。
儒学传统思想与行为价值观主题: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一个主题自然更为宏阔。井上有一几个字,他是少字数,给人一些强烈的视觉引导,但是他的文化价值观,哲学方面的价值观,是“不平则鸣”的反抗意识,他与赵冷月的处世哲学意义可以说是互为表里。井上有一的每一个字、每一件作品让你愤世疾邪抗争公平,赵冷月的每一个字、每一件作品让你忍辱负重宽大胸怀坚韧前行。赵冷月倾向于中华传统和光同尘的价值观,井上有一倾西于西方近代奋发进取的价值观,两种倾向无所谓价值高低,刚与柔的主题,而只在于书法艺术影响力的审美心理暗示和作品风格取向。
大笔书和拖把书与遵循规则 那么今天我们的榜书,是否有一个限度?我们在选择作品上尺幅大小的目的是什么?是比赛体力,还是比赛智力?再拿西洋音乐的重要器乐钢琴来说,要以人的手臂长度所及为界限。现代的钢琴是88个琴键,包括52个白键,36个黑健,没人来愚蠢地改成100个琴键,或者200个琴键的超级钢琴!世界一切绘画都没有中国毛笔的奇妙,它的笔毫有各种软硬度,而且所有笔毫的长度不一,排成圆锥形,用五根手指的执笔法的挥洒中,故“惟笔软而奇怪生焉”,造成奇妙的在宣纸上使用水墨或彩墨的中国书法和绘画,能夠同时做到“致广大、尽精微”的意境创造。“致广大”与“尽精微”是非常大的一个艺术创作的技法难题,书法家往往追求一生而不可尽得其妙。井上有一和赵冷月可以说是两位做到某种极限的书法家。
用巨笔作书(一)
自以为比先贤聪明的书法家,竟然把斗笔、抓笔被称之为如椽巨笔换成了拖把,这一切改变就发生了变化:中国自蒙恬改造以后不断完的毛笔的一切优势功能弃若敝屜,武功自废了,顿时回到无毛笔的原始时代,基本终结了中国书法和写意画的辉煌历史!如果你在完成一个行为艺术,或者当代艺术可以,你要弄书法或写意画除了返祖,是确定不可以的---正如你把钢琴整成200个琴键巨琴一样是非常愚蠢的马戏团杂耍。
榜书之难,难在随心所欲操纵笔毫的圆转和绞转技巧以成书。今天有人在地上用拖把来写字,会把它称之为具有“永字八法”的书法吗?你可以称它为fine arts或 calligraphy,但不可以称它为Chinese calligraphy!翻成中文:你可能是写字,但不是中国书法!这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遵行规则与艺术习得”的艺术规则观念。
用拖把作书(二)
所以我觉得今天要追求挥写工具大、纸张尺幅大的书法创作,一定要有个限度,否则你真的是在弄巧成拙!你可以把你的二胡弄成四根弦,把吉他弄成十根弦,你玩的就不是真正的二胡和真正的吉他了。你站到100米以外的距离所看到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吗?书法艺术宏阔的视觉表现力和精微的点画细节,它们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对中国艺术先贤所刘造和结累的创造尺度。但展厅艺术开始了以后,需要有大字,就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怎么样写的大,又精微。赵冷月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研究啊:为什么他和王羲之不一样,他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离开了多少,他的细节要求是怎么样的,这是我们要仔细的研究,明智地把握住这个“艺术习得的规则遵循”。
5、提问:怎样打造出兰亭奖应有的高度?
分书体评选是当代书法技术化倾向的选择 八屆兰亭奖刚刚发布,网络立即有很多负面意见,我也想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再发表我的意见,我怕我说了以后会进一步影响这个兰亭奖的权威性。但你的意思我懂了,也许弄清具体情况,我再发表意见更合适。提出意见可见大家迫切关心这个问题,这是对国展提意见一个组成部份。就是我们的评选,以什么做目标,你说这个怎么分书体啊,我觉得这个,比如说我们评诺贝尔奖的时候,小说、诗歌他都有获奖的,就不能以这个分类啊,不太科学。你像鲁迅文学奖,那有文学的很多范式啊,他没像我们中国书协要五体书体,这个太技术啊,用技术问题来分类书法,进行评选,这个方法不太科学。现在我们评选作品要分这个体、那个体,这就把中国书法技术化了。中国书法的技术化,是当代书法的最大的一个弊病!所以你提的问题很好,我们书法优劣不能以书体来论嘛。我们一定要有作品审美观念,书体只是书法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作品的全部。书法作品是由诸能审美元素所构成,从而共同达到一种高的目标,王国维把这个目标称之谓“境界”,我们认为最好。但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批评主题:怎样打造出兰亭奖应有的高度?我认为八届兰亭奖的问题并非只在这一届发生,所有问题的根源均在它的开始:目标不明确,无相应的评选办法,盲人瞎马只管往前冲,并非:有效反思和修改,把一个好端端的最高一级国家艺术奖项糟踏了
兰亭奖是中国政府没立的书法艺术最高奖 2000年前后,我代表中国书协参加了由文化部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召开的有关制订中国文联各协会分别承办十一项国家最高艺术奖评选章程的工作会议,中国书协则负责草拟承办“兰亭奖”的章程和评选办法。制订章程的奖项标的是“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由中国政府设立的当代书法艺术最高奖项,然后形成一个行政法规。这里所说的“当代”并非完全局限于中国,所以当初还计划设立一个“特别奖”,用以颁给各国的海外、国外的有成就的书法家,用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在当年“全球化”高潮中,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点爆棚了,这简直就是冲着国际电影奥斯卡、诺贝尔文学奖的意思去的!当时我把有关会议文件和我起草的兰亭奖章程草案先交给了谢云书记,后来又交给新任的张飙书记,我均分别做了会议精神和章程草案作了解释。我清楚地记得章程草案的要点即奖项标准和评选办法。所谓标准是两个部发文件非常清楚说明是“此奖颁发给自中华人民兵和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记得当年,我在章程草案中第一个建议是仿照诺贝尔文学奖和电影奥斯卡奖的获奖者专家推荐办法,获奖者公示候选人排名办法、专家投票办法;第二个建议是设立中国书协兰亭奖基金会,由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两个渠道筹措奖金等。现如今这个初衷大家似乎都已经忘记了!兰亭奖当然就是奖中之奖,奖给现、当代书法艺术家中的天花板级人物了。
兰亭奖不能用一次性的展赛评出结果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二十多年来,兰亭奖就在张x、赵xx为首的这些书协商业化的领头羊操纵下,以收取报名费、索取企业缴纳高额承办费敛财的办法,用展赛的办法把高大尚的兰亭奖糟踏了!当时我一再说明和反对用展赛评兰亭奖的意见声中,我的下场大家都清楚了。前两年,书协新钑导第一次来家里看望我,就曾问我对兰亭奖的评选有什么建议和想法。我领略这位新领导想办好事情的良好愿望,但事情的复杂性让这个事情让显非专业的新领导来改弦易辙读何容易,因此我只提出推举绍兴一个一生从事书法仰九龄老书家的建议而闭口了。
兰亭奖三年一届,2001年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30名,提名奖50名,入展450人。至今已举办8届,总获奖人类已超过500人。二十年时间岂能产生500个天花板级代表性书法家?
大家想想,现在投稿去竞争兰亭奖里面有没有60岁以上人?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嘛,四、五十岁的中年书家也不多,大家期望值很高,所以大家不满意。这也说明我们群众的书法水平提高了嘛,不满意这个现状了嘛,领导者应该慢慢进步了。我曾反复说过,兰亭奖要在上世纪70、80年代评选,得奖的应该是郭沫若、高二适、胡小石、沙孟海、林散之等人物。怎么可能是某某书法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获得,并在某一届就有10多人获得。肖邦钢琴奖五年才评一次,经常因当届没有高手就空缺。哪里有我们这样二十四年评了8次,两年左右评一次,一次要评50人左右。第一届评了50人左右,第三届评了61人,第八届竟然评了76人。二十年间,我们的天花板级书法人物已达三、四百人之巨?《中国书法全集-明代名家卷》三本近300年收入150左右,《中国书法全集-清代名家卷》三本260年收入不到200人,这些只是一个时代三流书法家的数量。中国书法兰亭奖显然每届按比例评劳模的劲头,会让世界业界所诟笑。有这么多天花板级一流书法家赶集式地问世,你二十来年获奖数就超过五、六百年历史的总数还多,这正常吗?这是不用脑子想也可以说不正常的事情!布这种简单统计学的数据比较,这还用得着谁来对这个奖项的现实状态提出什么学理性的评论和建议吗?何况,我们每两年还有几乎同一水平的国展,每年还有十来个单项展。高峰年代,一个艺术家协会每年甚至有三十多个五花八门的国展,令人匪夷所思!结论无法辩驳:兰亭奖不能用一次性的展赛评出结果来!
兰亭奖应该是中国文化价值观输出的一个窗口 考察书家的综合实力:比如说评一个诺贝尔奖,并不是根据他的一部小说或一本诗集来评的嘛。评某某人得兰亭奖,这一定是对他一生创作成果的肯定和表彰嘛。兰亭奖,不仅是考虑对我们现在中青年的书法的肯定,更是我们国家水平的评定,而这个国家水平,面临着全世界对我们的关注,汉字文化区要关注,我们的兰亭奖是世界应该最高水平的。是日本、韩国、越南这一系列书法中的最高的奖!所以我们对兰亭奖要非常重视,我们评兰亭奖,还要评外国的书法家啊,诺贝尔奖是在瑞典评的,面向了全世界。所以我们兰亭奖要搞到世界的高度,是中国书法的诺贝尔奖!这是兰亭奖在我们的文化层对西方的影响嘛。你光说我们这个大家不认可,就在中青年中间评这个,很失去了国家设立兰亭奖的初衷。要让全世界爱上汉文化的人,都想到争这个兰亭奖的时候,这个兰亭奖就成功了。如果我们这个奖拿来,大家书法爱好者都不认可,那当然是失败的了!
我的期望值就是:我们的中国书法兰亭奖,必定是全世界书法诺贝尔奖,全世界都可以来竞争的,我们中国的文化地位,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文化的崛起,为中国的崛起做出贡献,所以我在这动了真感情的心声!全世界的从事书法人,都可以竞争兰亭奖,这个时候才成为真正的兰亭奖。兰亭奖并不是我们都写《兰亭序》就是学习王羲之的精神,是我们国家的书圣嘛,最具有创造性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才能获得这个奖励。这个奖励怎么能够批量生产呢,现在兰亭奖就评出几十个兰亭奖获得者,诺贝尔奖几年才评一个。我们国家要显示中国的文化的世界地位,不是以多少数量来决定的,要评一个算一个,就让世界看到遥望这个艺术的高峰!
让兰亭奖从高原走向高峰 所以我刚才说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讲的从高原走到高峰,书法人应该首先做好兰亭奖。你说不满意,跟我一样的,我也不满意!这就是总体的问题,我不去具体说怎么评,我不去批评他,但是我们兰亭奖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标准,也就是说有一个奋斗方向。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化崛起,让兰亭奖成为推动中国、推动世界性的书法艺术激励机制,让具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所热爱和珍视并与其生活密切联系的艺术享有尊贵的荣誉,中国的文化自信到那一天就具有说服力了,东方文化就崛起来了!那现在这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看情我们的当下任务。我还没有马斯克这么伟大,从宇宙来说,就从地球上来说,我们要通过我们书法文化的硬件创造,来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合理认知。我们不仅要不是接受和学习优秀西方文化,我们要取长补短,并去影响他们!你搞事情连自己都不满意,何以能让世界人仰望你的艺术星空吗?
对这个高标准啊,我希望我说的,不是给哪个协会领导人听的,是说给我们中国的一切文化界人士听的。有志于中国文化崛起实现中国梦的仁人志士,我们中国有一天,我们的书法兰亭奖具有了全世界有影响力的时候,他们会顶礼膜拜兰亭奖的时候,我们兰亭奖就成功了!世界所有文化艺术项目中,我们中国人办好世界级的书法艺术是最有条件和最应该的啊!以古希腊悲剧开始的世界戏剧史只有两千多年,小说在西方也才几百年嘛,书法在中国从殷墟王室仪礼中甲骨文书法算起至少也有三千一百年历史啊。我为什么花自己一生中宝贵的35年心血编成100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呢,就要希望让现今的地球人能仰望中华文明熣燦的艺术星空。而且我最近我将发表一篇跨学科论文《从文字起源看中华文明的原生性》,从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原生状态,来和西方文明做比较观察,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增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而足以自信的事实和证据!我当然期望有一天,我们书法艺术有一项真正值得国人骄傲世人期盼的兰亭奖!谢谢!
(直播录音稿由金河、孙川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改和润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