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见证:婺源水口文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婺源县委员会 编
责任编辑:王醴颉
定价:98.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
《山水见证:婺源水口文化》是一部了解和认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精品读物。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婺源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山水和谐或者水墨画乡的意境,更在于乡村水口所蕴含的生态文化。
婺源乡村水口,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人工规划布局,以山水、溪流、古树、古道、古桥、石堨、亭阁、庙宇等,构建了村庄的公共空间和村庄标识,成为婺源古村落的经典组成部分。
《山水见证:婺源水口文化》以水口文化为切入点,以婺源34个村庄为样本,图文并茂地讲述婺源乡村山水与村落的和谐,历史人文的气息,以及生态文化特色,展现了婺源独特的山水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丨走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
来源:新华社
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3-10/12/c_1129912208.htm
2.江西婺源千年古村“老农牵牛过桥”成网红拍摄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525137524513679&wfr=spider&for=pc
3.水利遗产中的治水智慧丨徽州堨坝—婺源石堨:水文化里的融合美学
来源:新华网
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878783672858860&wfr=spider&for=pc
序
汪学群
婺源的魅力在乡村,乡村的魅力在水口蕴含的生态文化。
山重水复,古树遮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村庄水口,不仅藏风聚气,孕育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也蕴藏着大地美学和时代印记。
在婺源乡村史上,能够选择抑或倡建水口的人,往往都是村庄的灵魂人物。一山一溪,一草一木,一石一堨,一路一桥,一亭一阁,都是他们热爱乡土的倾情表达。而在建设、改造水口的过程中,形成的水口建筑以及人文生态,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山,见水,见精神。
绵延的山峦,绕村的溪流,蜿蜒的古道,横跨的拱桥,苍劲的古树,那都是时间流逝的镜像。
诚然,有了先民的志趣、境界、勤勉、义行,才有了水口的古木成林,才有了水口的桥架亭立。通过窥探先人尊重自然的科学性,以及地理选择的合理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从某种层面说,村庄水口是一条通往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路径,是一处可以慰藉人们心灵的净土。
看山,而不止于山。看村庄水口亦是如此——水口,是村庄生生不息的生态密码,是村庄息息相关的发展实践。认识了村庄水口,就认识了赖以生存的乡土家园。
确实,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是生态文化……在这一点上,婺源创造了奇迹,它居然能让琅琅书声与自然景观紧紧相融,让学者与农夫、茶女相邻而居,甚至,让一位世界级的大哲学家朱熹也从这里走出……”
这些,都是婺源的绿水青山留给我们的生态资源与精神财富。
然而,地方志与谱牒对村庄水口的建设、变迁,即便留有文字记录,但也是词条式的只言片语,有的村庄甚至是一片空白。极个别的村庄水口随着时光推移,沉寂、萎缩、割裂、匿迹,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方山水,见证了村庄水口的发展,以及村史在岁月中的流转。因此,去打捞记忆,为村庄水口留下“史”的意义的文字,显得尤为必要。
婺源县政协从文史资料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出发,组织作者深入一些有特点的村庄,采取田野调查的方式去挖掘、记录水口的来龙去脉,包括其地域特点、人文环境、基本特征,真实客观地反映乡村水口及村庄的时代变迁,目的是通过挖掘婺源水口文化,讲述山水与村落的和谐、历史人文气息以及生态文化特色,以期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婺源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
这是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贡献政协力量的观照和思考。希望本书能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生态文化传播,推动水口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光彩。
长按或扫码购书
撰稿:王醴颉/读书活动出版中心
编辑:胡 畔、李芙淑子
审核:黄心刚、王一木
核发:梁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