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SSCI核心期刊《理论与改革》杂志就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重大委托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通论”的成果,刊发了六篇笔谈文章,是江西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通论》一书相关章节内容的概要式阐发,读者可以提前阅读到该书的逻辑架构和核心内容。本期刊发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笔谈之三:怎样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主持人: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 敏
2023年10月,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事关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的根本性问题,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决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近代历史演进的逻辑表明,引领中国社会从黑暗中走出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是中国共产党,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从历史实践中作出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的意志、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守住人心的意义指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等理论素养。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实施,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历届党中央领导都对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一脉相承,实践中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把这个根本性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突出强调,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强化了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意识。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新时代10多年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构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主体责任,以实现党的建设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转变,有效改变了党的领导被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现象。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党的领导全面性当然就是要求把一切领域和工作都包含在内。文化建设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文化领域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坚持党的领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实看,坚持党的领导已经形成中国人民最大的共识,社会认同度很高,但落到具体问题上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与一些领域相比,文化领域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问题显得更加复杂。这是因为文化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文化事务关联的内容很广,而且许多文化活动带有艺术色彩以及观赏性、娱乐性的特点。因此,对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问题上意识会相对淡薄。从具体表现看,一些文化领域的工作者容易重业务轻政治,忽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的人一味以自由强调文化的发展规律,以此否定党的领导的必要性;还有的人片面强调所谓的客观性,把文化发展的特点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更有一些人把文化作为赚钱的工具,用文化的娱乐性排斥党的领导,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强调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需要强化意识,落实举措,把党的领导贯彻于一切文化工作之中。
文化需不需要有领导,必须从道理上说清楚。诚然,文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文艺创作应该有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学繁荣也需要有宽松的环境,但这都不是否定党的领导的理由。文化领域从来不是世外桃源,不是真空地带,是是非非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文化领域蔓延着意识形态斗争的硝烟,一些西方国家把文化当作“软武器”,文化的艺术外壳下往往包藏着思想和价值观的渗透,文化的产品倾销中往往含有明显的政治意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坚持党的领导,就是放弃意识形态阵地。从国内来说,人民群众期待生活更加美好,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一些人和单位罔顾社会效益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把文化娱乐降低到低俗、庸俗甚至丑陋的水平,只顾博喝彩、吸眼球、飚票房,不健康的倾向、扭曲的价值观、错误的导向严重污染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切实落地生根。坚持党对一切文化工作的领导,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清楚,而且要在实践中做扎实。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在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文化建设战略,首先强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化具有的思想属性决定了文化领导权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相统一,文化具有的价值功能决定了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相关联。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抓意识形态,党的文化领导权就会落空;不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就将犯颠覆性的错误。
第二,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发展优势,充分彰显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伟力。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制度比较的角度论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强调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他们的论断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已经得到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把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势问题提上议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进一步体现在文化繁荣发展上。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合力,使文化发展的制度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示。
第三,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引领文化多样性发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和人心之争,“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当今世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与不同文化冲撞摩擦博弈的现实相伴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增强价值观选择自主性的同时也带来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不确定性。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引领文化多样性发展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全社会大力践行,是坚持党对文化建设领导的重要任务。
第四,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系统观念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把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覆盖到文化发展的所有领域和落实到一切工作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系统观念,集中表现为“全面”的话语表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全面”话语为认识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提供了启示。文化的庞大工程系统包括思想宣传、精神生产、文学艺术、媒体管理、新闻传播、社会舆论、理论创新、国际影响等方方面面。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必须把“全面”和“一切”统一起来,决不允许文化工作中存在盲区。只有坚持党对文化建设所有领域和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消除文化建设中的各种隐患,保证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五,必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提供空间支撑。加强网络治理,是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新问题。网络化发展催生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一方面为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严峻挑战。习近平指出:“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的领导也会因此而过不了关。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必须占领网络阵地,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众媒介网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以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确保网络生态风清气正。
作者简介:谭敏,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理论与改革》
编辑:胡 畔、李芙淑子
审核:张芝雄
核发:王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