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长官这番话,将士们也都有心理准备,因为大家都知道此时城外有万余日军,还携带大炮、坦克等重型火力袭来。
不过大家始终斗志昂扬,正是在军官的带领下,他们这支铁军奋战到最后一刻,虽然几乎全军覆没,但却换来了弥足珍贵的机会,让中国人民打出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台儿庄战役。
而这个军官名叫王铭章,是四川新都县人。其早年虽然生活窘迫,但因为好学,12岁考上新都县立高等学校,16岁进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学习。
毕业后,他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后来还搞过二次革命。那时的川军发生了漫长时间的内战,王铭章回川后也加入其中,在战斗中得到快速晋升,1935年已经是41军122师师长。
1936年还被授予陆军中将荣誉,开篇他所提及的要赎罪,指的就是川军当年激烈内战给百姓造成的伤害。不过随着抗战爆发,川军和王铭章齐心协力一致对外,踏上出川抗日之旅。
在当时,日军几无败绩,谁都知道此行可能有去无回,但是王铭章还是狠下心与家人诀别,在临行前,他对夫人和子女说:我出川目的是打败侵略者,我已做充分准备。
随即立下遗嘱:将他所有的积蓄酌情留下部分给家人和子女,其余全部用来开办学校。就这样,王铭章最终跟随川军上了战场。
当时川军各部被改编为第22集团军,王铭章负责指挥122师。战斗果然如预期一般惨烈,王铭章先是驰援娘子关,之后北上太原与日军连番血战,整个22集团军伤亡过半,王铭章所部也损失惨重。
可他还来不及休整,1938年1月又来到藤县,准备和日军进行新的争夺战。在这次战斗中,王铭章肩负重任,被22集团军总司令任命为第41军代军长扼守藤县,与其余部队相互策应。
当时王铭章能动用的守城力量,已经不到3000人。反观日军兵力上万,还携带重武器。实力如此悬殊,这仗还怎么打?王铭章站出来发表了开篇的讲话,号召大家,为国家和人民战至一兵一卒。
在他的鼓励下,战士们视死如归,顶着日军重火力反击,让日军寸步难行。但日军非常狡猾,眼见正面打不破,开始迂回包抄。
王铭章则见招拆招,将所有部队全部集中在城内,和日军打消耗战。日军无奈只能继续硬攻,之后战斗暂时陷入僵持。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汤恩伯援军已到达,可却被日军击败,这让王铭章部队彻底被围死,失去与外界联系。日军借此再对藤县三面猛攻,整个藤县几乎沦为火海。
但王铭章的这支孤军仍在坚持抗击,东关守军一个连打得只剩14个人,却依旧炸毁敌人两辆坦克,消灭了入侵部队。
到最后南城墙、东关失守,守军伤亡殆尽,王铭章身边只剩下一个排,可他仍然在指挥剩下的部队夺回西门城楼,直至全排战士战死。
此时王铭章已经山穷水尽,他本来可以撤退,但却砸毁电台选择与日军血拼,最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临死之前,他曾大喊:快去同敌人拼吧,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
在长官牺牲后,剩余300名重伤的川军将士,也选择用手榴弹自杀殉国,藤县失守。只是藤县虽然没了,但将士们却足足守了四天四夜,歼敌2000余人,为台儿庄会战赢得宝贵的时间。
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爆发,李宗仁指挥部队全歼日军2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显然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川军将士和王铭章的性命换来的。
战后李宗仁亲自为王铭章准备棺材,国民政府也追赠他陆军上将,而毛主席也给他送来挽联,其无愧于川中百姓,无愧于中国人民,只是有愧于他的家人。
在他去世后,他的遗孀叶亚华没有改嫁,带着儿子王道纲艰难生活。这对母子的处境很艰难,在1951年时,他们曾流落到澳门,盘缠用尽,只能举着一个牌子乞讨,上书:我是抗日名将王铭章上将遗孀。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将叶亚华接到台湾安排了工作。不过叶亚华始终思念丈夫和成都故乡,于是2003年回到了大陆,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2005年她受到川军抗战纪念馆创始人邀请,来参观川军博物馆,当来到丈夫照片面前时,叶亚华一时间情难自禁,突然痛哭道:你害得我好惨!为什么你守到了时间还不撤?我们孤儿寡母有多惨,你知不知道?
此情此景,让人始终难以释怀。王铭章和川军将士无疑都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国家不单是付出了自己的性命,还牺牲了家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