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刘伯承济南养病,杨得志却下“逐客令”:必须离开这,还有两个地方可去

文化   2024-12-11 20:41   江西  
权威资料来源:《刘伯承的晚年岁月》——党史博览、《刘伯承传》

1967年7月,刘伯承的眼疾加重,急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疗养。周总理得知了此事,就特意安排他到济南养病。

一方面那里环境不错,医疗条件也过关,另一方面刘伯承的老部下杨得志正是济南军区司令,到了那里相互也有个照应。

于是刘伯承就这样离开了北京,来到了济南养病。没想到他到了济南之后,杨得志并没有留下老领导在自己这边养病,反而还下“逐客令”,请求刘伯承离开济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59年,回到北京之后的刘伯承被中央任命为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就不是非常好,刘伯承撑着残弱的病体,深入部队、边防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亲自动手给中央军委写出详细的考察报告。

那段时间里,刘伯承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这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不少人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但刘伯承还是夜以继日为国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后,刘伯承每天都很关心前线的局势,他研究了边境地形等各种资料。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刘伯承判断出了印军接下来的动向,他立即将自己的建议告诉前线部队。

事实证明,印军后续的动向与他判断完全一致,他还针对印军部署的弱点,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作战方案。身在北京大后方的刘伯承,依旧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编外参谋”。

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刘伯承对边防工作更加重视,他拖着病体来到了东北边境考察。1964年7月,刘伯承来到了沈阳视察工作,之后他带着大家一路北上又到了齐齐哈尔。

周围人都担心他的身体,但刘伯承坚持要完成考察,他们一直到了海拉尔市,在那里考察完关东军修筑的地下工事群后,这才结束了考察旅程。

尽管这次的考察对刘伯承来说有着不少的收获,可他的身体已经很难支持他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就在这次视察活动后,他的眼疾加重,眼压高达70多度,最后被确诊为青光眼急性发作,不得不专车返京,住进医院治疗。得知刘伯承的病情后,中央非常重视,特意安排专家会诊,党内诸多将领也纷纷来看望他。

1966年,战略小组办公室被正式撤销,部门不再承担什么工作。因此,刘伯承已经不负责实质性的工作,处在了赋闲状态。

虽说自己的身体不好,也没必要继续工作,但刘伯承还是放心不下国防事业,仍然会抽出时间研究军事。就在他一面养病,一面研究军事的时候,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找个清静的地方养病,刘伯承先是搬到了西山居住。同样来到这里的,还有聂荣臻、叶剑英两位元帅,陈毅与徐向前也经常来看望他们,能与老战友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刘伯承的心情非常不错。

可惜好景不长,刘伯承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不久就住进了301医院。虽然院方积极治疗,但眼疾的影响还是越来越严重,他的左眼已经接近失明。

此时,刘伯承依旧顾不得自己的身体,他得知聂荣臻也生病住院了,自己挣扎着起来,摸索着到了聂荣臻的病房里安慰老战友。

虽然在北京有着许多重要的老战友,也有着最好的医疗条件,但环境的变化,还是不利于刘伯承继续养病。因此,他在总理的安排下到了济南,杨得志虽然很高兴老领导能来自己这里,但他也非常担心老领导在这里的安全。

济南那时,环境已经没有想象得那么好,为刘伯承安排的住地,那附近也并不安静,还会有许多潜在的风险。这让杨得志十分担忧,他思量再三,决定劝说刘伯承离开济南,这也是为了老领导考虑。

两人相识多年,刘伯承非常了解杨得志的性子,杨得志就劝说刘伯承还有两个地方可去,即:应该去南京、上海那里休养。相比济南,那些地方的环境要好很多,可以给刘伯承提供一个能安心养病的地方,而且那里的医疗条件更好。

最终,刘伯承听取了杨得志的建议,离开了济南,先是到了南京疗养,后来又去了上海。

1972年,刘伯承的眼疾又一次加重,他的左眼彻底失明。得知此事,毛主席、周总理都很关心他的病情,总理多次去看望刘帅。

可惜的是,刘伯承的病情不断恶化,虽然长期在医院治疗,但并没有什么起色。

尽管他还想回到工作岗位,但受到身体的影响,刘伯承也不得不放下一切工作。彻底远离了工作之后,刘伯承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他也在后来一些重要时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夏目历史君
读史即便悟不透人生,也要看淡点世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