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2nd Nanjing University Theatre Week
第二届南大戏剧周
2024年7月5日—7月21日,第二届南大戏剧周暨南京大学文学院110周年院庆纪念演出在北京鼓楼西剧场顺利举行。除了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带来的《人间童话》《最后一次承诺》《故乡》《国际饭庄》等四部剧目的展演,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的老师和嘉宾们还就“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创作中把握诠释与虚构的尺度”、“如何理解当代社会与鲁迅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三次精彩的戏剧对谈,并且举行了《进化》《杂音》两部作品的剧本分享会和《蒋公的面子》观众围读会,让更多的观众、从业者和戏剧爱好者得以集中了解到南大戏剧学科的创作现状和当下所关注的议题。
Chapter. 01
剧目展演
01
《人间童话》
剧照:海淀阑尾
这种“人间童话”,让人联想到“红楼梦魇”。做此联想,是想把玩出由“人间”“童话”“红楼”“梦魇”四词并置构成语境下的基本内涵:除去美好生活的表象,困于其中的人们,只能挣扎、迷惘与不断失落。任它是风流富贵地,还是人间荣辱场,终是肉与灵俱无法安身的无依之地。有始无终的感情,有去无回的旅途,有问无答的人生。人们越是急于展开行动,越是凸显其动作背后的荒诞感与无力感。葬花、焚诗看似浪漫,终是无奈之举;吃鱼、吞花虽属夸张,岂非有意为之?
红楼有梦魇,人间无童话。
—— 张大选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编辑
摘选自公众号“有染”
众人谈·第二届南京大学鼓楼西戏剧周
02
《最后一次承诺》
剧照:海淀阑尾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次承诺》让我看到了对于贫困议题更为深刻的戏剧演绎。剧中人的生活状态让我切实感受到,贫困的形态不只是经济的困顿,更是缺乏可支配时间的艰难窘境,更是缺乏信任而导致的信用危机。时间贫困、信任贫困更为深刻地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城市、人与人的失序与失衡,是值得全社会深思凝神的议题。戏剧作品貌似只能提出问题,谁能说,艺术之解不是社会之解?
—— 姚啸宇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编剧硕士
摘选自公众号“有染”
众人谈·第二届南京大学鼓楼西戏剧周
03
《故乡》
剧照:蔡园
本剧犀利并精彩的地方,在于剧作中并没有正面批判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而是以知识分子的痴狂对百姓固守的愚昧,以父亲的软弱映照儿子的扭曲。在舞台演出抛出荒诞的生活细节里,更为难得的是,文明与愚昧,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新一代归乡的年轻人与老一代守故土的人执剑互刺的时候,那带出来的血,有你的,也有我的。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看似平静,有完整的价值观,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在存活的边缘挣扎着!
—— 北小京 剧评人
摘选自公众号“北小京看话剧”
《故乡》——扯下故乡的矫情
04
《国际饭庄》
剧照:海淀阑尾
《国际饭庄》作为本轮戏剧周最后一个演出,有着令人猝不及防的幻灭与沉重。我看到腐烂在发笑。创作者们将喜剧的核心——“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碎在舞台上,并张扬出雪花般的浪漫。我惊讶于学生主创们对于社会真相捕捉之精准,把官场、酒桌、大众之中惯性的,约定俗成的道理和其背后的人性拽出来,以戏谑的方式去描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些人物,让他们尽情表演,直到幽默变成黑色,荒诞散发出悲伤。这样一出把真相逼近到你眼前的,令人极度不愉快的,近乎残忍地灼烤人性的戏剧作品,让我哑然、愤怒。
—— 北小京 剧评人
摘选自公众号“北小京看话剧”
《国际饭庄》——把观众推到火上烤
Chapter. 02
戏剧活动
戏剧对谈1:
编剧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世界观问题
摄影:蔡园
7月6日下午,第二届南大戏剧周首场戏剧活动拉开帷幕。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陈恬教授和本次展演剧目《人间童话》编剧杨小雪,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展开对谈。
两位嘉宾从《人间童话》创作的机缘说起,谈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正如吕效平教授所言,“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不描写道德的成功,不塑造道德的榜样,而是要把人类的道德困窘做成悲剧和喜剧。”这样的一种世界观也体现在艺术硕士剧团的作品中,本次戏剧周展演的四部剧目,可以说都讲述了失败者的故事,这样的作品虽然“致郁”但是有力。
戏剧对谈2:
在创作中把握诠释与虚构的尺度
摄影:谢建明
7月11日下午,第二届南大戏剧周的第二场戏剧活动邀请到九人剧社朱虹璇和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温方伊展开对谈。
本次戏剧周第二部展演剧目,由韩国编剧李妍周创作、吕效平教授导演的话剧《最后一次承诺》是以韩国“烟囱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作品,从社会事件切入去讲述事件中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两位嘉宾以此为引入,分享了各自的作品是如何从历史事件、历史原型发展出话剧中的故事和角色,进入讨论面对历史真实事件时如何进行改编和虚构。
戏剧对谈3:
在鲁迅这面镜子前
摄影:蔡园
7月13日下午,第二届南大戏剧周的第三场戏剧活动邀请到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和《故乡》的编剧、南京大学文学院高子文教授展开对谈。
李静曾经创作过以鲁迅为主人公的剧本《大先生》,而高子文编剧的《故乡》剧中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鲁迅的故乡,两位嘉宾从与鲁迅的相遇和对鲁迅的理解谈起,论及鲁迅百年前作品中所描写和论述的问题,在百年之后物质更加丰裕的今天似乎依然存在,我们的精神该何去何从。
剧本分享会:
《进化》&《杂音》:关于迁徙与变动中的人
摄影:李晏
7月20日下午,第二届南大戏剧第四场活动是一次剧本分享会,本次分享的两部作品《进化》《杂音》都诞生于易卜生国际在2015-2016年举办的“新文本·新舞台”项目,同时于2018年作为“'迁'国际戏剧论坛和戏剧展演”的展演剧目由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搬演。
《进化》的编剧顾雷、《杂音》的戏剧构作温方伊分别为观众介绍了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脉络,并与演员张巍、徐顺璐、邵灵喆一同,以读剧的方式呈现了两部剧目中的精彩段落。
《进化》讲述了两家人分别想在美国和北京安家的故事,《杂音》则演绎了一段中国新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买房的经历,在迁徙和变动中,人也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蒋公的面子》观众围读会
摄影:李晏
7月21日晚,作为本次南大戏剧周最后一个活动,邀请北京观众共同围读《蒋公的面子》,三组读剧者为现场观众带来风格不同的精彩演绎。
摄影:李晏
读剧结束后,吕效平教授试演了他新编的30分钟的独角戏《米老师》,并回答了观众关于“南大戏剧周”的提问。
编辑|莫子塔 聂天航
排版|聂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