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日本偶像居然才高一,中国宅男瞬间破防

体娱   2025-02-02 22:01   广东  

近日,小红书的对账炸裂了不少美国网友,也让我们这届网友对“文化冲击”有了切身实感。


不过,在相对小众的角落,我们也有不少小伙伴迎来了另一种属于咱的文化冲击。
一些正在追新番《 BanG Dream! Ave Mujica 》(颂乐人偶)的观众们忽然就炸锅了。

咱们朴实的常识概念

这是因为,剧中角色祐天寺若麦自称“喵梦亲”并被观众们以“喵梦”代称)被发现只有高一的年龄,颠覆了不少人的预判。
起初,由于身材高挑和打扮成熟,她常被误认为是大学生或社会人士。

动画播出后,在官方频道“喵姆亲频道”的第二期节目中,进一步确认她是一名高一学生。

毕竟,咱们虽然经常互相调侃“九漏鱼”(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但大部分人的青春时代还是老老实实念书的。
不过,如果稍微熟悉一下日本那环境……这件事其实就没啥奇怪的了。
甚至,对比现实来说,这“高一”可能还是考虑了点形象,选得比较保守、比较“老”的年岁了。

显得很成熟,但高一?真的?


日式演艺圈的战国

日本在战后的60年代开始,电视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并且在60年代末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更新。
例如最早的机器人动画片,1963年的《铁人28号》还是黑白制作,到了1972年的《魔神Z》就是彩色的了。
70年代的日本基本达成了电视机的平铺,普及率达到94%—95%。
正是经过电视时代这个初步发展的基础后,现代艺人运营的概念逐渐成熟。
比如现在较大的演艺事业公司堀普罗公司(HORIPRO),就是1960年成立的。
而近年因为丑闻挂掉,曾经知名的杰尼斯事务所,是1962年成立的,其他还有奥斯卡推广有限公司( OSCAR PROMOTION )等等等等。

杰尼斯已经爆出社长性侵15岁男艺人丑闻,挂掉了

至于我们ACG爱好者比较熟悉的Sony Music(经常在动画和游戏里看到),是1968年索尼入股哥伦比亚唱片才开始成型,都算晚的了(虽然后来层级更高)
此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前赴后继的艺人公司,总之自70年代,日本各大艺人公司的群雄割据就已经开始了。
既然是群雄割据,商战也是一种战,自然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对艺人公司来说,营业的核心资源,自然就是作为商品来包装的艺中之人了。

多少佳丽,前赴后继

以堀普罗公司(HORIPRO)举办的艺人选拔赛为例,这项活动的报名人数经常达到数千甚至上万,对于日本这样人口总共只有2亿,每年出生人口才一百万上下的国家来说绝非小数字。
最终的胜出者从来是一只手数的过来,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文化产业毕竟是“上层建筑”之一,需要经济基础的托举,只唱歌跳舞是不能让煤炭与铁矿石变为运送人民的钢轨的,还需要被歌声鼓舞起动力的实业生产者们。
在80年代,日本抓住了半导体技术的窗口期,顺利的让整体经济上行到了逆袭美国的程度,那么当然国民生活大家都好,包括演艺界。

日本逆袭美国经济在电影里也有折射,比如《机械战警3》日本人收购OCP

但到了90年代,美国对日本韭菜下了剪刀,一串操作后经济泡沫炸裂。艺人市场的过量填补、饱和矛盾也就凸显起来,被动加剧内卷到了“过卷”的程度,并延续至今。
卷的方向包罗万象,年龄当然也在其中,尤其是,它卷起来更容易。
毕竟,作为“商品”概念的艺人,本身已经极大的剥离了“自然人”的属性,重要的是能否为其运营公司盈利(例如大家熟悉的偶像禁止恋爱)
至于盈利以后,艺人自身如何,那就是“资本主义特色”的另一回事了。

偶像那边杂七杂八的事情也有动画体现,但不建议看,会不幸


日式现代封建特色

造成现在日本艺人狠卷到疯狂年轻化,是有好几条日本国情助推,这里具体提三点。
第一点,日本本身就存在较为严重的幼化审美,尤其体现在“特殊行业”。
日本自古以来生产力长期低下,穷人家如果生了女孩,无法作为壮劳力又多张嘴,所以经常很小就被迫送去这些“特殊行业”换取一些生存机会,才七八岁都不奇怪。
这种“特殊行业”长期存在,已经到了某种反噬文化的效果,让人们对过度的幼化审美先是见怪不怪的麻木,进而不免开始追捧,然后甚至形成主流风潮让人们盲从。

《鬼灭之刃》的花魁鲤夏,以及两个很自然的在旁的,小女孩

更让我国人民可能感到震撼的是,日本到了1958年才正式颁布了《卖淫防止法》,才做到了至少面子上进行了一些起码的管理。
至于更早的什么江户、大正时代就更别想了,大正花魁甚至还经常出现在手游角色里作为日本文化特色呢。
即便脱离了“特殊行业”范畴,这种“唯幼择优”的思维惯性也普遍存在于日本人的思维之中了。
于是,对于艺人、明星、偶像等等的喜好自然也投射上去。
比如在中国也有很多人知晓的山口百惠,就是生于1959,出道1972,时年仅13岁,刚刚形成现代运营格局的70年代就已经如此了。

山口百惠,可能是父辈甚至爷爷辈的推

不过,相对而言70年代还没很卷年龄。
比如山口百惠的前辈,日本偶像始祖级的天地真理,她是1951年生,1971才电视台出道,至少20岁了。
第二点,就是日本特有的学制。
日本大学学费虽然没美国那么离谱,却有一个“入学金”的奇怪习惯,学生第一年需要交一笔学费之外的钱。
而即便是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这笔钱的平均金额也不低。
根据日本工薪阶层平均大约20-30万日元的月薪对比,相对便宜(但普遍不好考)的国立大学第一年也要吃掉3-4个月的家庭收入。
别忘了,日本婚姻习惯是男方单人养家。
对更多数普通的、甚至平均线以下的家庭来说,这真是个会深度思考或者直接放弃思考的事,阶级跃迁的客观难度是很凸显了。

美国人是地狱难度的话,日本多少也算个困难难度了

此外还有一项针对女性的特殊情况,那就是“短期大学”。
它在概念上接近我国的大专学校,但不仅比我们大专少念一年,也很难“专升本”进阶。
并且这些大学教的很多科目,按事业标准看都多少有点“废”,所以在更广泛的选择面上,是相对少数。
这里就体现出,日本女性长期受到社会系统性的压迫了。
由于需要为家庭、婚姻等社会需求输送自己这一“人力资源”,导致短期大学成了许多女性的选择,这样姑且算是受过“高等教育”,但就业并无优势,甚至坊间对短期大学还有“新娘大学”的外号。

随便找一份大约是2009年的数据,就看个意思

这种选择狭窄的未来道路,加上日本社会分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结构,造就了普通人在学生时代之后,普遍要面对虽生犹死的牛马窒息生活。
这种学制下,越小的时候越快乐,越有人生活力,以及相对应的,越拥有不入常理拼搏的机会和社会宽容。
所以趁着还是高中生/初中生赶紧折腾一下,是很自然的结论。
第三点,就是与日本封建属性的社会分工相结合的身份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牛马一直是牛马,贵族一直是贵族,几乎不存在生活阶层变化的。
这件事最近也有佐证,12月日本新闻报道了悠仁皇子通过推荐入学试考上筑波大学的生物系。
这个大学相当于咱的985,而皇子的成绩,是20分,不是20/100,是20/1000……这不用多解释了,咱也经历过几千年封建社会都懂。

汉字大家都认识就不翻译了

另一边,甚至可能更糟。
这种制度下普通人的生活日趋艰难,往往家族传上两三代就容易进入凋零的状态,于是经常倒逼着更年轻的孩子去“拼一把”。
否则,可能就要从事“特殊行业”之类,迈向更黑暗的深渊了。
比如,前些年突然爆火过的虚拟偶像“绯赤艾利欧”,就出身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
即便人气爆火有了些收入,她的家庭仍旧不得不选择廉价的福岛大米作为食物……

B站上的近况,此前也有多位亲人健康堪忧,让人不由得叹息
还有其他许多方面,包括上文提及的经济泡沫挤压,以及资本逐利必然过度压榨,年纪不轻会容易挂等等,但字数所限就不再列举。

声优种田梨纱曾因事务所过度压榨而被迫休业算是动静比较大的例子

总之,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普通人如果想要一些好的生活机会,虽然不是唯一选择,但比起其他更惨的,“为了拯救家庭,选择站出来成为艺人/偶像”几乎算是好的选项了。

一些近例

实际上,如果稍微更深入的了解一下细节,我们会发觉很多摆在面前的案例。
比如《明日方舟》女主角的日本声优黑泽朋世。
她本就是童星,1996出生,2008就参演了“幻想乐团(Sound Horizon)”的舞台剧,时年仅仅12岁——罗德岛的干员确实很小就出来打拼了。

2019的黑兔子与2010的白雪姬

再比如LiSA,作为能入选日本奥运会闭幕式曲目《红莲华》的演唱者,这咖位算是日本当今名片级的歌手。
她1987出生,在2005年的高中时代就组建了摇滚乐团“CHUCKY”。嗯,虽然大约不是高一但是高中生没误。
还比如在声优出道上非常梦幻剧情的中岛爱。
她1989年生,在2007年参演《超时空要塞F(MacrossF)》天下闻名之前,2003年就应募过星尘推广有限公司(Stardust Promotion)出演嘉宾,时年14岁。
上述都是属于“正常范畴”,还没把悠木碧这种类似于我国谢苗的特例算进去。
就算略去她4岁试镜广告的逆天履历,作为92年生人,人家03年也声优出道了,时年11岁……

综艺节目上的悠木碧幼年形态

总之,就日本那情况一罗列,高中生出道真的很正常了,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也没什么奇怪的。
相信大家最近看小红书的“战报”,也对这种“资本主义特色”有些认识了。
一句话,不是人家想努力,实在是吃人的资本社会太能吸。

假装结语

虽然《BanG Dream! Ave Mujica》的剧情似乎显得总是很颠,但也许那是因为,这份艺术创作扎根的生活本身,就很颠。
在各种奇怪的社会框架之下,逼迫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为了生活,只能毫无道理的燃烧自己,取悦他人,宛如一出笑不出来的喜剧。


翻找资料时,我也不由得感慨,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世上的事情总归都是不容易的。
就像最近小红书这波风潮带来的感悟,希望这地球上多一点信息共享,多一些相互理解吧。
不过,想到我们能拥有这份“文化冲击”也说明,虽然并非彻底完美,但我国大部分年轻人,确实在科学上最适合念书的年纪能念到书,能被照顾的很好,令人宽慰。
本文出于字数、尺度等方面考虑,许多信息并不能很详细的展示,仅作简介。
最后再吐槽一句,由于文化接近,以及部分领域的社会进程相对快于我国(虽然最近各种被追上),让日本在很多事情上,真是个不错的“大体老师”了。


参考资料:

[1]日本旺文社教育信息中心,2024年度大学の学費平均額
[2]部分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 点击关注Steam游鉴室 ↓

挖掘好玩的游戏以及一切

小鸡游戏
小鸡游戏官方公众号,百万玩家都在关注!每天推送热辣的资讯,硬核的游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