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老师·伴你心快乐》总第165期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文化   2024-10-05 14:37   江苏  


孩子经常和班级里的孩子比较身上的衣着,嫌弃你给他买的东西太便宜,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人际观?



本期嘉宾


唐纪芸,江苏省黄桥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泰兴市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曾获泰兴市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泰兴市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一等奖,先后在泰州中学、泰兴中学、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泰老师”科普园


不同年龄段孩子对财富的认识


👶幼儿期(3-6岁):感官认识阶段

在幼儿期,孩子对“富有”或“贫穷”没有深刻理解,无法理解金钱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际关系。他们还处于感官感知世界的阶段,而不是对财富本质的理解。

👦小学阶段(6-12岁):实际理解阶段

孩子开始意识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并且对同伴的看法变得敏感,可能会出现攀比心理,尤其是对衣服、文具、电子产品等物品的比较。

👧初中阶段(12-15岁):社会意义阶段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深刻地理解金钱与社会的关系,物质财富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认同和社交地位的象征。这一阶段也是形成“嫌贫爱富”心理的关键期,孩子可能通过追求昂贵物品或模仿富有同学的生活方式来获得自我认同,甚至根据物质条件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高中阶段及以后(15岁及以上):理性决策阶段

到了高中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对财富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个人消费,而是逐渐涉及更广泛的财务规划、职业选择和人生目标的设定。一些对物质生活极度重视的孩子甚至会认为财富和地位是成功和幸福的唯一衡量标准。

孩子嫌贫爱富背后的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且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中,周围的朋友、网络上的内容、广告等可能无意中传递了“有钱就是成功”“物质决定幸福”的价值观。这种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财富的错误认知。
👪家庭价值观传递:家庭的物质观念、消费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如果家长本身过于看重物质生活,孩子容易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一价值观,并且认为财富是评判他人和自我价值的标准。

🧘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足:有的孩子通过追求物质来弥补心理上的需求。如果在学校里缺乏成就感或归属感,他们可能会通过外在的物质来提升自我认同,借此获得他人的认可。



当孩子表现出嫌贫爱富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理解个人努力、品质和责任感比财富更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的多元评价标准,而不是单纯依赖物质满足感。
👯引导孩子认识真正的友谊:可以与孩子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让孩子明白,朋友的相处应该更多基于相互尊重、分享快乐等内在品质,而不是物质上的相似。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审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意无意中传递了过于重视物质的信号。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传递财富与个人价值无关的观念。








“泰老师”分享会


案 例



小明的初中同学普遍家庭条件较好,有些同学经常带着新款电子产品或名牌服装到学校炫耀,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受此影响,小明开始对物质特别敏感,尤其喜欢与同学攀比手机、衣服等物品。如果他发现自己没有同学的东西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满,甚至因此与父母争执。


分 析



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身形象和社交圈子,同时因为小明的很多同学家庭条件优越,在这种环境中小明就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认为拥有好的物质是获得同伴认可的途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应      对



👫家庭讨论和反思:父母可以与小明一起讨论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引导他思考受欢迎的同学是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有钱才受欢迎,还是因为其他优秀品质,例如善良、聪明等。
多维度的鼓励:父母可以鼓励小明在学习或兴趣爱好上发展自己的优势,让他感受到自我成就感,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参与公益活动:鼓励小明去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的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生活背景的孩子,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引导孩子认识到财富不仅仅是享受,更应该有责任去帮助他人和回馈社会。



“泰老师”倾听室





小朋友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最近发现他越来越喜欢和班上有钱的同学玩,消费也随之升级,家长不给钱就会生气发脾气,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往期荐读

●【奋斗“镇”前方】永安洲镇:特色产业彰显乡村魅力

●大反转!就在明天!

●跨界创业,他成功带着高“甜”来袭

●景“泰”蓝,分分钟撩到你~




供稿:梁 语
编辑:郭耀蔚
责编:胡 明
审核:李 进
监制:朱 健

了解更多资讯

记得收藏、点赞!!!




泰州播报
泰州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