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IF=69.2)亮点推介!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团队发表《PNAS》论文,揭示非传统抗菌策略对抗作物病害
学术
2025-01-31 23:58
英国
2025年1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钱国良教授团队在《PNA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oil microbiome bacteria protect plants against filamentous fungal infections via intercellular contacts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生防细菌如何通过VI型分泌系统(T6SS)独立于其抗菌代谢产物,实现对病原真菌的接触抑制机制。1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contact killing的研究亮点文章,对该研究进行了针对性报道。细菌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及植物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生防细菌能有效遏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致病性,成为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绿色资源。这类细菌的作用方式多样,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它们分泌抗菌代谢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不需要直接接触病原体即可生效。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依赖细胞间直接接触的细菌互作方式逐渐引起了关注。T6SS作为一种接触型分泌系统,使细菌能够将毒性蛋白注入目标细菌内部,从而达到杀菌目的。尽管该系统主要被认为是参与细菌间竞争的工具,但已有证据表明它也能用于攻击酵母等单细胞真菌。钱国良教授的团队发现,即使在缺少抗真菌代谢物宁溶霉素的情况下,产酶溶杆菌的突变体仍能有效地通过T6SS与真菌接触来抑制其孢子萌发。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一过程涉及改变真菌基因组DNA的数量,并且此现象不仅限于单一菌株,还适用于荧光假单胞菌2P24以及黄褐假单胞菌FoE9。这些发现为基于接触抑制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示我们,未来探索此类细菌-真菌相互作用可能开辟出一条对抗植物病害的新途径。南京农业大学作为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钱国良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博士后林龙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丹宇副教授、邵小龙副教授、博士生杨逸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黎副研究员、钟彩虹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建东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王蒙岑教授的参与支持。此外,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及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资助。钱国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入选国家级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青年学者,2019年)、江苏省杰青(201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的青年学者(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2019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年)等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