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就是“王炸”!一年发表两篇《Nature》、一篇《Science》!该“国家杰青”团队取得植物免疫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学术   2025-01-28 23:11   法国  

柴继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作为首位中国科学家获得洪堡教席奖。
在2024年,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植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柴继杰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两篇)Science以及Nature Plants》发表了四篇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植物如何精确调控自身免疫反应以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理解,还揭示了多种新颖的分子机制,包括自我包装与磷酸肌醇结合控制免疫响应、TIR结构域蛋白通过相分离激活、植物特异性识别并利用病原菌效应子触发防御反应以及N-糖基化修饰促进细胞表面受体的激活。每一项发现都为未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这些成就彰显了柴继杰教授及其团队在全球植物免疫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卓越贡献。

论文列表(点击蓝色标题可进入全文):

1. 自我包装与磷酸肌醇结合:植物免疫系统的精密调控机制
Nature | 植物免疫学大佬合作研究揭示植物免疫的“双刃剑”如何实现自我抑制与激活的巧妙平衡
2024年6月1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了由中国西湖大学的柴继杰和德国科隆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Paul Schulze-Lefert团队的题为Oligomerization-mediated autoinhibition and cofactor binding of a plant NLR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发现了植物如何通过一种名为寡聚化的自我包装机制以及与磷酸肌醇的小分子结合来控制其免疫反应。这种机制确保了当面临病原体威胁时,植物能够启动适度的细胞死亡响应而不至于过度反应导致自身损害。这一发现为开发更高效的抗病作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相分离激活TIR结构域蛋白:植物免疫的新维度
Nature 重磅!柴继杰团队最新研究揭示植物免疫分子如何被激活之谜!
2024年3月13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中国西湖大学的柴继杰和德国科隆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Paul Schulze-Lefert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题为Substrate-induced condensation activates plant TIR domain proteins的开创性研究表明,在植物细胞中,Toll/Interleukin-1受体(TIR)结构域蛋白通过相分离形成液滴状结构被激活。这不仅提高了酶活性,而且可能影响到植物免疫系统不同分支间的沟通方式。该发现对理解古老蛋白质如何进化以适应新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劫持病原菌酶活性:植物防御的新策略
Science | 重磅!清华大学柴继杰/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团队揭示植物利用病原体毒力因子增强免疫的机制!
2024年2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清华大学柴继杰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团队合作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A plant mechanism of hijacking pathogen virulence factors to trigger innat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此研究首次解析了植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与病原菌PG酶之间的独特互作机制。不同于传统认为的直接抑制作用,PGIP通过改变底物结合方式促进能激活植物免疫的长链OG产物的产生,从而触发植物防御反应。这项工作为提高作物抗病性开辟了新路径。
4. N-糖基化修饰:解锁植物免疫受体激活的关键
“双非”高校博士生第一作者在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成果,通讯作者今年已连续发表Nature、Science
2024年11月7日,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侯书国研究员、西湖大学韩志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肖裕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发表题为 “N-glycosylation facilitates the activation of a plant cell-surface recep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于LRR XI亚家族的受体激酶MIK2,揭示了N-糖基化修饰在促进植物免疫受体信号复合物组装和激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植物免疫识别机制的理解,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此外,2024年11月7日,柴继杰教授团队Molecular Cell发表了题为Inducing rice chilling tolerance by the second messenger 2′,3′-cAMP的文章,深入解读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种康院士团队Molecular Cell发表的题为“COLD6-OSM1 module senses chilling for cold tolerance via 2',3'-cAMP signal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应对寒冷环境的新机制,为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作物耐寒性提供了潜在靶点。
中科院院士团队在Cell子刊发表研究成果,柴继杰团队受邀发表评论!揭示水稻“寒害”耐受机制

Ad植物微生物
分享植物与微生物相关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科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