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色秋意浓,十一月上旬的秦岭,像是开启了油画滤镜,秦岭植物也正在讲述秋天的故事。
野外采集种子、人工繁育苗子。10月17日,秦岭国家植物园柞水基地迎来珍稀濒危植物树木长序榆、翅果油树、秦岭冷杉野外回归。“此次回归的三种植物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落叶乔木长序榆为我国特有,在陕西仅有5棵野生植株。”据秦岭国家植物园科研中心副主任李亚利介绍,通过3年对长序榆种子的采集,该园区成功繁育长序榆2000余株,成功回归250株,并开展长期监测工作,保证其种群野外数量的逐年增长。
“植物野外回归目的在于增加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分布点和分布数量,进一步扩大种群,使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李亚利解释道。为保护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目前,该园区以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已保育有植物6700余种,秦岭本土珍稀濒危植物1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4种,陕西地方重点保护植物48种,极小种群植物3种。
而在今年,秦岭石蝴蝶、羽叶报春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归野工作也频传喜讯。
秦岭石蝴蝶,分布极为狭窄,全球仅在汉中勉县有自然分布,野生居群数量不足200株,随时面临灭绝风险。多年来,汉中围绕秦岭石蝴蝶居群复壮,探索政府重视、地校合作、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从2012年开始资源调查、就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系统性保护拯救工作。
“我们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秦岭石蝴蝶野外回归苗首次出现有性繁殖,野外居群数量达到1.1万余株、分布地增加到6个县区,秦岭石蝴蝶实现恢复性增长,极度濒危态势得到扭转。”陕西省汉中市林业局野保站站长李耘欣慰地说。
花色粉嫩,形似爱心;叶片“开裂”,状如羽毛......“消失”了近百年的“报春使者”——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今年不仅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成功扩繁,春寒料峭的初春时节,2万多株陕西羽叶报春还在百花含苞待放之时早早盛放。
2017年,西安植物园的高级实验师张莹从野外带回了一些“宝贝”——陕西羽叶报春的种子。“由于植株数量有限,种子也仅仅收集了几十粒,弥足珍贵。”张莹回忆道,他将这些比芝麻粒还小的种子,分批种在实验室的培养箱中,悉心呵护,也正是这几十粒种子成为日后陕西羽叶报春的成功“回归”的希望。
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栽培,再到迁地保育、组培、杂交、基因组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西安植物园开展了规模化生产,制定出陕西羽叶报春在西安地区生长的地方标准。目前,通过人工栽培方法,陕西羽叶报春在西安植物园成功扩繁,数量扩大至10万株,野化回归1500余株,野外播种数万余株,成功保护了陕西羽叶报春的野生种群。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大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一花一叶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分布在祖国各地。而秦岭,处于中国版图的腹心地带,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中华绿芯”“中华地理自然标识”,拥有种子植物3883种、陆生脊椎动物5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9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
万物蓬勃生长,是山野气息的自然浪漫,是壮丽多彩的生命画卷,交织共绘出生物多样性的奇妙韵律。
如今,羚牛在草地上优雅踱步,金丝猴在树杈间悠闲“歌唱”,大熊猫不时出没“卖萌”,红豆杉点缀在林间熠熠生辉......秦岭万物蓬勃生长,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陕西也正以科研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限度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让地地道道的秦岭本土名花、名树稳定持续地自由生长,也让陕西省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更添几分殷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