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文
对于养老金问题,他也非常有研究。2006年美国爆发养老金危机时,他开发了一套SmartNest养老金管理程序,被美国政府采纳。
前不久的一次峰会上,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家分享了他对于个人养老金解决方案的建议。在愈发严峻的养老形势之下,这些建议对我们来说尤为有价值。
“从全球范围来看,居民寿命在延长,人口结构在加速老龄化,养老系统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相较以前,在养老支出方面,个人承担的部分将会变得更多,”莫顿教授表示。
个人应该如何准备养老金呢?莫顿教授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原则。
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是由现金流决定的
莫顿教授认为,一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准并不是由财富总额决定,而是由现金流来决定的,所以养老规划的目标,不是资产积累,而是为退休以后安排好替代性收入。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没有说达西先生价值10万英镑,而说他每年值4000英镑。这就是我们看待生活水准的方式。”若干年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次讲座中,他就曾用一个形象的方式,强调了收入现金流的价值。
退休以后,不管是生活开支,还是医疗支出,依靠的都是现金,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收入现金流来维持生活。任何资产,权益类资产也好,房产也好,不管市场价值有多高,都无法直接“当钱花”。
去年苏州一位老太太的遭遇曾让很多人觉得心寒。这位老太太将3套房产全部给了孙女,约定孙女先把其中一套给老人居住,并且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然而孙女拿了房子以后,却对奶奶不闻不问,连老人生病期间的医药费也不出。
有钱不等于值钱,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相关阅读:回乡我看到两个老人不同的人生终局,但明白人性经不住考验
将收入变动作为风险点,而不是回报率的波动
良好的退休目标是,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工作生涯晚期持平,所以,当我们在做养老投资决策时,应该关注的风险点是退休后的收入变动,而不是回报率的波动。
很多朋友做养老规划时,常常纠结于收益率,对此,莫顿教授的观点是:“每个人最担心的是生活水准,而不是达到那个目标的收益率分布。”
根据国际经验,退休后的收入达到退休前工资的70%(也就是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生活水平基本能与退休前持平。一旦低于国际警戒线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大幅下降。不过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经不到45%。
这个收入的巨大落差就是莫顿教授所说的养老“风险点”。如果想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收入差额。
分配资产来降低退休收入风险
当我们老了,没有了工作收入,退休工资又不够用,不想钱越花越少,就只能成为通过投资来创造其他被动收入。
但绝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就不是投资高手,更别说老来脑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刚性兑付被打破后,投资环境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与此同时,我们退休后的风险承受能力却是越来越小的。
莫顿教授建议分配资产降低退休后收入风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配置,用安全无风险的投资稳住养老基本盘,用高风险的投资去博取超额回报,风险可控的同时提升整体收入。
相关阅读:连续25年平均收益8%,为啥她还会后悔没买养老年金?
在这次演讲的最后,莫顿教授说:“我们需要意识到养老其实是一个两部曲。在工作阶段我们朝着目标努力,不断积累,获取资本。真正重要的是退休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不再积累,取而代之的是支出你前半生的积蓄,所以完备的养老体系需要尽可能做到无缝衔接。例如,终身年金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会为你的后半生提供很好的保障。”
莫顿教授建议的终身年金险,也是我们一直推荐的养老年金类型。
这样的养老年金,可以为停止工作的我们提供安全、稳定、与生命等长的持续现金流,弥补退休后的收入落差。而且有了养老年金的安排,我们的其他资金可以去追求潜在的高收益,而不用担心输掉所有养老本。
比如下面这款产品,36岁女性,年交20万,交5年,从60岁开始每年可领取8万元,活多久,领多久。
90岁时,累计领取了249万养老年金。如果此时退保,还能拿回53万元;如果此时不退保,继续领,领一辈子。
想要咨询养老年金的朋友,请添加微信沟通,微信号:tbs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