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

教育   2025-01-17 16:08   天津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

需要电子版(37页)
直接扫码下载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嚼 jué :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觉jué :觉得  jiào :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七、问题归纳
1.这一些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和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拟人) “叹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度不满。
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
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课后思考探究
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这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照着习惯”和“躲”反映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部队的欺压,每有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出现了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奇观”奇在山路曲折迂回使火把排成“之”字形,火把与星光相接,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奇特、壮观的景象。其中蕴含着作者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颂扬。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嘲讽,也是为敌人军中部分士兵想抗日而不能的无奈感到惋惜,也有对红军自身战斗能力的肯定。
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笨重”一词指红军队伍的设备落后、沉重,队伍庞大,人员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状况,表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的欣慰和自豪。
文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写。赏析下列语句,并再找出一两处精彩的描写,做一些批注。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之多;“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像山泉在呜咽”比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像波涛在澎湃”形容木林被风刮动的声音。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夜景的欣赏中,忘记寒冷和危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他示例】
(1)例句: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星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2)例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赏析: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轻松愉悦的心情,营造了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意境。
五、点拨:课外搜集并阅读红军长征的相关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进一步了解并认识长征的重要意义。


同步练习

一、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     )      呜咽(      )     酣然入梦(     )  咀嚼(     )    

盛饭(      )     落得很远(     )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从句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空缺的横线上。

①她拿出仅有的      (A.一点 B.一袋 C.一碗)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A.害怕 B.担心 C.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A.凭着 B.鼓着 C.靠着)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A.沉重 B.笨重 C.繁重)的队伍战胜了。

3.选出与加点词含义相同的词所在的句子。

①准会疼死人。(     )

A.不准他来。           

B.钟走得不准。

C.以此为准。           

D.这几道题十分钟准能做好。

②我已经落得很远了。(     )

A.反而落个不是。       

B.这里落了两个字。

C.谁也不愿落在后面。   

D.他们两个落伍了。

4.下列语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B.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使他的大学学习生活很轻松。 

C.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①。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6.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7.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答:                                  

8.“在‘之’字拐的路上”,红军战士为什么非要“一步一步地”才能上去,而不能三步并作两步?

答:                                  

9.“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                                   

10.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A.像波涛在澎湃          

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11.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12.“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抢”是否说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                                                                                                 

13.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一种人格精神魅力最能吸引你、打动你?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精练

1.zhuì  yè hān  jué  chéng   là   

2.①A②C③B④B   

3.①D②C   

4.C   

5.C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6.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7.喊声笑声传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8.“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9.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能镇静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10.DBCA

11.C

12.“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吃饭的速度快。“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13.本题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即红军精神入手。

需要电子版(37页)
直接扫码下载

以上资料可扫【小猴云印】
直接云上打印

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QQ群号:1群721150613  2群:1055029719


 

联系我: yikeshu_99 (复制添加)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一棵树的独白
语文交流 家庭教育 学生天地 见解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