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
创作背景
本书成书于1932年一1934年。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做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双目失明,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书。作者自称“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而双目夫明前也只上过一年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因作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经历的传奇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在苏联国内,此书上百次地再版,在国外,也有50多种文字译本。
作品梗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保尔早年丧父,家庭贫穷。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有一次,保尔偶然跳进冬妮亚的花园,由此和冬妮亚产生了爱情。 保尔头部在激战中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和冬妮亚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 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接着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
艺术手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如保尔走向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展开了出色而含蓄的环境描写。作者渲染了两种不同的气氛,一种是肃杀的;另一种是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这种气氛是用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样的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了“昨天”的遗迹,一方面写出了今天的“新景”;烈士牺牲在“昨天”那样的环境里,但是他们赢得了“今天”这样的环境。这样双重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又暗示了烈士用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苏维埃的新春,从而显示了烈士生命的意义,这就自然地激发了保尔关于人生的深沉思考。
我们阅读这部著作,不仅可以感受到保尔巨大的人格魅力,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而且可以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
主要人物
保尔·柯察金
食堂做童工,偷匪军官的枪,勇救朱赫来,钓鱼结识冬妮亚,成为骑兵战士,平息暴动,筑路,工地巧遇冬妮亚,入党,疗养院治病,与疾病抗争,失明瘫痪,海边彷徨,与达雅结婚,重获新生。
性格特点:阶级立场分明、道德风貌崇高,革命激情高昂、意志坚强、自觉无私、作战勇敢、不向命运屈服。
费奥多尔·朱赫来
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
性格特点:忠于革命事业,作战勇敢,斗争经验丰富,做事果断。
谢廖沙·勃鲁扎克
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在战斗中被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性格特点:天真活泼、热情、理智、勇敢。
冬妮亚·图曼诺娃
保尔少年时的女友,林务官的女儿。
性格特点: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但由于有资产阶级情调而落伍。
达雅
女工,保尔的妻子。
性格特点:充满热情,工作努力。
陈尔焦姆柯察金
保尔的哥哥,钳工,市苏维埃主席。
性格特点:勇敢,有责任心,对革命充满信心。
精彩片段
第二章 与朱赫来相遇
沙皇被推翻的消息传来,镇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被称为“布尔什维克”的士兵。保尔结识了装配工朱赫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打拳,给他讲解发电机的构造,教他电工技术,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保尔把偷的枪藏在院子里,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第三章 认识冬妮亚
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在开车时,为了自己和其他起义军的安全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保尔把他最大的秘密——从德国中尉那里偷了一支手枪的事,告诉了她。
第六章 被捕以后
冬妮娅得知保尔被抓走,着急地四处找他。捷涅克上校不愿让头目看到监狱里关押太多的犯人,便将保尔等人放了出来。保尔离开了监狱,但他没有地方可去,不知不觉来到冬妮娅家的花园里。狗叫声惊动了冬妮娅,当她认出是保尔时,她很激动,把保尔留在了家里。保尔在冬妮娅家得到了休息,但又不愿意连累冬妮娅,就执意要离开冬妮娅的家。他们约定不忘记对方。
第九章 死里逃生
保尔恢复了知觉,但他的右眼失明了,所以不能再上前线。保尔出院后和冬妮娅住到了布郎斯其的家里。他邀请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会议,在会上,保尔因为冬妮娅的打扮和轻蔑挑衅的眼光和她争吵起来,两个人最终分手了。后来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这个工作紧张而繁重,影响了保尔的健康,于是他到铁路工厂去担任共青团工作。保尔因为一次演说与另四名同志一起被开除出省委会。后来又回到党的队伍,并在大会上发言,还与伊万重归于好。
第十一章 车站邂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三个月内要修一条铁路。于是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保尔忘我地工作,连靴子都烂了。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第十五章 战斗新生活
保尔的视力逐步减弱,顽强的他挺住了手术。他住在莫斯科一条僻静的胡同里,并开始投入到《暴风雨的儿女》的创作中。小说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给老战友看,大家都称赞小说写得好,但是原稿却被弄丢了。为了提高写作的速度,双目失明的保尔邀请加莉亚帮他打字。他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小说终于完成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时战斗的行列,开始新的生活。
填空题
1.主人公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2.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阅读题
(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保尔·柯察金、朱赫来。(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答: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答出其中一点1分);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6分)
(1)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1分),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1分)
(2)经历(4分,每次2分,“铁环”及“冲破”各1分)
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1分),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1分)。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1分),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1分),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1分)。
示例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分),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
示例5:保尔的书稿丢失(1分),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1分)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QQ群号:1群:721150613 2群:1055029719
联系我: yikeshu_99 (复制添加)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