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

教育   2025-01-27 11:25   天津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
需要电子版(28页)
直接扫码下载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满族,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二、课文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于是他们中的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怀念,饱含着故土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者怀着浓浓的乡愁及悲愤之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下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
1.挚痛:诚恳而深切。
2.斑斓:灿烂多彩。
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4.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5.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6.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7.污秽:肮脏的东西。
8.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第二部分(②):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
五、问题归纳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
3.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4.“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5.“红熟的浆液”指的是什么?
“红熟的浆液”指作者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强调精神与土地的契合,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6.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7.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8.“埋葬”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9.“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10.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                 
古(                      huì(           làn    
chì(     )痛    háo      )鸣     lán      )语      ráo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3)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乡村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不是黄色,就是绿色,黄色是广阔的麦田。________。红色、紫色就在田野边上的花朵中。瞧,有几只小蜜蜂正兴高采烈地在花蕊中嗡嗡地采蜜。
①夏天,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②田野中间还有个稻草人在吓唬偷吃粮食的鸟
③春天,它们绿油油的,有点像可爱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绿的服装
④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可爱极了
⑤那绿色就在蔬菜上了
⑥你看:卷心菜、萝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们都在你的眼前
A.①③⑤⑥④② B.③⑤⑥②①④
C.①⑤②③⑥④ D.③①④⑤⑥②
5.仿写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___________。在沸腾的操场上____________,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______________,在教室的课桌上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后面题目。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语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课文第一段中的“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母亲的泥火盆
①几场冷空气交替之后,气温陡然下降,羽绒服、棉衣套上身,依然感觉寒气逼人。于是,打开空调,室内变得温暖如春,室温被时代发展调节得已难见气候分明。温室里的人们,似乎娇贵得弱不禁风,经受不住季节轮回的一丁点儿肆虐。这时,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烤火盆的情景,那红红的火光烘出泥土的芳香,围聚在火盆边,大人、小孩都能把平常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②那时,一到冬天,火盆总是如约而至出现在乡村人家的堂屋里,以供随时使用。名曰“火盆”,实际上是泥土制作的,专门用于烤火取暖。不要小看泥做的火盆,它的工艺是很讲究的。我家的烤火盆,都是由母亲手工制作出来的。
③制作火盆,又叫“泥火盆”。母亲首先挖来筛去砂粒、石子的优质黄土,与麦壳搅拌和成混合浆。稻草与泥搅拌打实做成圆形的盆坯,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晾得差不多干时,再在盆坯上面抹上一层混合浆,等晾得差不多干时再泥一层混合浆,如此反复四五次,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一只火盆才算制作完工。记得有一次,我认为火盆放在阴凉下干的速度太慢,便自作聪明地将两只盆坯搬到太阳下面晒,等母亲回家发现时,盆坯已被晒得裂痕累累,彻底报废了。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笑了,她告诉我,火盆在制作期间,必须放在阴凉下慢慢地阴干,才会牢固结实,所以,泥火盆期间绝不能将它摆放在阳光下暴晒,免得前功尽弃。
④各家使用的火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光滑溜圆,有的粗糙刺手,有的坚固可与砖块媲美,有的稍不留神落地便会散个八瓣开花,它的美观度与结实度同泥火盆人的技艺是密不可分的。
⑤【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庄上有的人家不善于泥火盆,便登门找母亲讨要,母亲总是慷慨相赠。
⑥我家的火盆以大、中、小为一套,大火盆是为过年架柴火守岁准备的,中火盆是父母他们都在家时才用,小火盆则是为我一人在家时而备,轻便省力。
⑦烤火盆里的火不是柴草生的,而是从锅膛内掏出来的火脚子,且以烧柴的木炭火为最佳。火盆底铺放一层木屑,或稻麦壳,俗称“惹火”料,取火脚子覆盖住“惹火”料,待表面热度消耗得差不多时,拿铁铲子顺着火盆边沿向内挤压一圈后,拨开表面的灰烬,露出“惹火”料的火脚子,温度一下子升高,继续烤火。几番轮回,“惹火”料也被惹得差不多了,便扒掉上面一层的浮灰,顺着火盆边沿往火脚子下方添加“惹火”料,一会儿,又生出一盆好火来。
⑧烤火盆,除了取暖的功能,它还是来料加工的作坊,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口福。【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偶尔,偷割一小块咸肉、咸鱼干放入铁盒烧烤,打开盒盖,金灿灿、油汪汪的肉块,只需舌头咂几咂,人已被弥漫的香气熏醉,久不沾荤的馋虫于片刻间得到食欲的满足。烤山芋干、烤大蒜头等等,可以拿来烧烤的食物品种很多,只要能下肚吃的东西,火盆都乐意提供烹饪服务,甚至在铁盒内放点米加点水,埋进火脚子,照样煮出喷喷香的米饭,炸出蹦脆的锅巴,不用掌勺握铲,孩子们无师自通地成了烹饪大师。
⑨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火盆似乎就是一只“神盆”,埋藏着“百宝盒”,打开盒盖,里面有爆米花、五香豆……全部是我喜欢的食物,口齿留香,至今还在我的喉间缭绕。
1.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③段中【A】句或者第⑤段中【B】句。(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
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
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
                                                                                                  
3.文章第④段交代各家使用的不同火盆,对于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4.【甲】【乙】两句话都突出了“笑”这一细节,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各自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甲】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笑了……(选文第③段)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魏巍《我的老师》)
相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
一、
1.lǒng   měng   gǎo  dàn   gèn   qì                  
2.(1)比喻 2)反复 3)拟人
3.B
4.D
5.示例:我留下无数欢声笑语 洒下我颗颗汗滴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有我书写描画的痕迹
二、
(一)1.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①这一标题的“题眼”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②这种表达方式很独特,文章集中笔力写“土地”,因而将“土地”放在最为醒目的位置上。
2.“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强烈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3.“不得不回去”表示被迫回去,“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有“一定”之意。语气逐步加强,态度愈加坚定。
(二)
1.母亲慈爱、疼爱孩子;她勤劳、聪慧、能干,待人真诚,热心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是个心灵手巧的热爱家庭的农家妇女。(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2.【A】句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泥的火盆与小瓷盆比较,突出圆整和光滑,把母亲泥出的火盆比作工艺品,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母亲泥出的火盆的美观和精致,表达了对聪慧、能干的母亲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B】句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寒冷天在火盆边烤黄豆或玉米的情景,赞美了火盆“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口福”,从侧面赞美母亲。
3.运用对比(或:侧面烘托),突出表现了母亲泥出的火盆的美观和结实,表达了对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极力赞美和敬佩之情。
4.相同点:这“笑”都表现了长辈对孩子的宽容和疼爱。不同点:【甲】文中母亲的笑,还表达了母亲对自作聪明的孩子的无可奈何。【乙】文中的蔡老师的笑表达了她对孩子们的温柔慈爱,师生关系的密切,表明蔡老师是假装发怒。
需要电子版(28页)
直接扫码下载

以上资料可扫【小猴云印】
直接云上打印

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QQ群号:1群721150613  2群:1055029719


 

联系我: yikeshu_99 (复制添加)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一棵树的独白
语文交流 家庭教育 学生天地 见解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