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至鹏城,金叶铺就创新路。10月25日,“INNOPORT创业郑州航空港”宣传推介及产业对接会在美丽的深圳隆重举行。
中电创新科技集聚示范区执行副总裁邓捷芳、河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王岩、赛感科技CEO熊赓超,iCANX基金合伙人刘曦等四位嘉宾围绕“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这次圆桌论坛汇聚了高校、企业、投资三个维度的代表,试图通过多方对话,为当下科技创新面临的难题寻找答案。
"转什么?怎么转?敢不敢转?"河南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王岩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三大困境。这三个简单的问题,道出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痛点。
作为一所有着112年历史的高校,河南大学正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王岩介绍说,学校确立了"新工新医,强理振文"的办学主线,整合了51个科技创新团队,在军民融合领域凝练了21个先进技术成果。
但要让这些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还需要跨越重重关卡。"高校的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转让或转化时常常会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王岩说,为了打消科研人员的顾虑,学校正在准备出台三个文件,包括科技成果单列、赋权等措施,让科研人员能够大胆地进行成果转化。
但即便突破了制度藩篱,从实验室到市场依然是一段充满艰辛的跋涉。赛感科技CEO熊赓超深有体会地说:"技术、产品、用户,这是科技创新必须跨越的三重门槛。用户才是最终买单的人,技术和用户之间还隔着一个产品。"
熊赓超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科技创新中的隐性难题:科学研究往往像是在寻找"灯塔",发现未来的方向和可能性。但在发表论文时,研究者往往只能呈现出最好的那个"点",就像水瓶上最完美的那个部分。然而,要将这个"点"变成真正的产品,还需要填补周围大量的"窟窿"和"坑"。
"发现优质金种子,跨越死亡之谷。"这是iCANX基金合伙人刘曦道出的投资理念。在他眼中,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轨迹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在公司成立之前,它只是一个科研成果,处于最低点;在资本的助力下,它可能攀升到一个高峰;但如果无法完成真正的产品化,就会迅速跌入"死亡之谷"。
"大多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都是在这个阶段死掉的。"刘曦说。他将资本比喻为爬山跑车的动力来源:"我们不能把自己当做煤,而要当做油,甚至是电力、氢能这样的清洁能源,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产生负面能量。"
近年来,科技投资的风向在快速变化:从半导体芯片到医疗自动驾驶,从企业服务SaaS到新能源,再到当下的AI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刘曦认为,变化本身就是常态,关键是要在泡沫破裂后回归本心:"我们创业不是因为资本加持而创业,而是因为真正想把成果落地,推动技术发展。"
作为这次圆桌论坛的举办地,华强北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这个曾经诞生了腾讯、大疆、海能达等科技巨头的地方,见证了无数草根创业者的成长与蜕变。
"在方圆10公里内,你能找到所有的产业链。"熊赓超说,"这就是为什么深圳能够诞生这么多硬科技公司的原因。"
但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华强北人流量已不足当年的十分之一。这种变化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在电商冲击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华强北如何延续它的创新基因?
"不要太保守,也不要太冒进。"刘曦建议新一代创业者要保持华强北的创业热忱,同时吸收像中关村这样的沉稳特质,"要把格局放大,以全球视野来做产品,真正走向全球市场。"
作为华强北核心地段的创新平台,中电志方舟正试图打造新的创新生态。他们已经孵化出UI智能、大象机器人、防老科技等独角兽企业,期待能够为华强北注入新的活力。
从实验室到市场,从草根到巨人,科技创新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只要坚守初心,聚焦产品,放眼全球,科技创新的种子终将生长为参天大树。
"INNOPORT创业郑州航空港"2024年度创业盛会现已开启报名!
无论您是初创企业还是成长期项目,是本土创业者还是海外创新力量,这里都为您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大赛不仅提供创投基金支持、产业对接服务,更有创业社区和数字化平台助您腾飞。全球创业大赛报名将于10月31日截止,全民创业季等您来战!
把握机会,立即登录官网 http://innoport.zzhkgq.gov.cn 或关注"创业郑州航空港"微信公众号报名参赛。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构建创新未来,成就创业梦想!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