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余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涌现出众多优秀教师,他们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己任,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对事业有着“心百折而无悔,身尽瘁而不惜”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对人民、对学校、对学生有着厚重的责任和深沉的挚爱。喜迎“双甲子”校庆,营造尊师重道氛围,官微陆续推出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动人故事,讲述榜样事迹、深化师德教育,引领广大教师学榜样、立师德、铸师魂。
娄成后(1911.12—2009.10),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绍兴县,是卓越的植物生理学家,农业教育科学家。
娄成后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34年获广东岭南大学硕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聘为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4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
一生经历 两世为人
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娄成后赴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北农大强调理论结合实际,下放大批人员深入农村,熟悉田间生产实践。娄成后在亲自参加土地改革、田间劳动后,才真正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难、贫苦,农民的勤劳、朴素,也深入了解到我国黄土高原地带丘陵多、人均耕地少、水源缺乏、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历经“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北京农业大学校址几经迁徙。直至20世纪80年代,学校科研教学工作重上正轨,针对国内急需建设加快前进步伐,娄成后邀请国内外生物学、农学专家来到北京农业大学,或就其生物科学的专长短期讲学,或在新设的“旱区农业现代化”综合课程授课。
娄成后在观察标本
盛世中华,和谐文明,回首往事,娄成后感叹:“历经世界两次大战,频逢外侮内乱,而我们国家在艰苦奋斗、迂回应战中,日趋昌盛,领导有方,前景光明。我在青年有为时,承前辈扶持,毕生不离职守,竭尽所能,得偿夙愿。追忆往事,偶捡得李商隐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依稀一生经历,两世为人!”
桃李天下 教诲不止
娄成后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七十多年间,对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高等教育以及我国的农业发展付出了终生努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娄成后主讲过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电生理、高级植物生理专著等课程;主持编写了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植物生理学》。曾聆听过娄先生教诲的学生无数,他指导毕业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和一大批本科生,他们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在我国有关生物和农业的科研、教学与生产单位工作者居多,很多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娄先生培养研究生最独特的地方就是给予每个学生最大的自由思考和发挥空间,鼓励学生长期坚持探索。如他自己所说“青年学子解决疑难问题应不受传统论断约束,敢于持续探索、多方验证才能有所收获。”
娄先生在90岁高龄后,仍然创新无尽、笔耕不辍、教诲不止;他每天仍然不断思考总结一生的研究,常常提出新的想法;仍然在阳台上种植物,做点小实验来验证他的想法。在最后生病住院期间,他仍在不断思考,继续用笔记本电脑写文章,和前去探望他的教师、学生讨论研究科学问题。
耄耋高龄 尤思国忧
晚年的娄先生仍然关注国家发展,关注三农,心系民生。他时刻牵挂农业生产,每遇自然灾害,都及时向中央提出相关建议。
1992 年,娄成后院士(中)与张维院士(右,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石元春院士(左,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在天安门城楼参加庆祝教师节活动
1998年,我国遭遇洪涝灾害,他捐款并联系多位专家,向中央提出关于提早育苗、抢险补损、生产自救的建议。
2008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雪灾肆虐我国南方。娄成后看到南方的灾情,心急如焚,夜不能寐。虽然年事已高,不能外出,寓居家中的他决定以自己所学,提出对策、写成建议,为学校、国家作贡献。根据对农业生产的多年分析观察,娄成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王学臣教授一道提出了实施以“育苗移栽”为措施的灾后农作物栽培应急建议。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娄成后天天收看电视直播的地震灾区救援报道,时时思索着灾后重建、农业恢复等问题,还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钱拿出来,捐助灾区重建。在娄成后捐献的一堆现金中,有的10元面额、有的50元面额、有的100元面额,他用一个小包认真装好共计1万元。知情者透露说:这是老人家平时积攒下来,为孙子结婚准备的。
2009年娄成后又连同几位院士提出三项惠农的建议。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他有着超前的意识,很早就提出并始终强调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农业。
情系乡土解民生
顶天立地治学问
躬耕教坛育英才
向大先生们致敬!
来源 | 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 | 俞晨依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冯金璐 吴笑含 张舒然 杨雨睿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