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料理#米其林餐厅#……
你是不是常常看到这些热门话题
你是否对“分子料理”充满好奇
餐厅里那些造型独特的菜品
到底什么口感?又是怎样制作的?
在中国农大,学生不用出校门
就能拥有“米其林”的体验
纵享“分子料理”的丝滑
让我们来到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李媛教授的“食品物理化学”课堂
一起踏上“分子料理”的奇幻之旅吧
学生模拟制作的寿司
学生模拟制作的面条和煎蛋
学生模拟制作的葡萄
分子理论与料理实践的碰撞
“‘分子料理’源于西方烹饪学派,是由两位热爱生活、热爱厨艺的人尼古拉斯·柯蒂和埃尔维·哲斯共同创立,一位是物理学家,一位是化学家,在科研之余,他们发现厨艺中蕴含着许多分子科学的奥秘,于是一拍即合,决定创建分子厨艺这门学派,将科学与美食完美结合。”课堂上,李媛正向同学们讲授着“分子料理”的源起。
“我会给同学们安排了解许多经典的分子菜品,在学习它们的制作方法和结构原理后还有品鉴活动,让大家亲口品尝真正的分子餐厅菜品,感受‘分子料理’的独特魅力”,李媛介绍到,在课程的最后,学生们还需要提交一篇关于实践过程的论文心得,大家会详细描述自己制作分子美食的步骤、使用的容器和设备,并分析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对课程提出建议,并分享品鉴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这门课程,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还提升了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激动人心!动手制作“分子料理”
“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正式开始!”
傍晚的实验室里座无虚席。
同学们身穿白袍,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热情。大家量取清澈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仿佛在为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铺设舞台,接着海藻酸钠被少量多次地加入到水中,每一次加入都伴随着细致的搅拌,直到完全溶解。同时,少量氯化钠溶液渐渐变得均匀透明,为接下来的凝胶之旅做好准备,重头戏来了!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创意配料——从缤纷的饮料到新鲜的水果汁液,从梦幻的食用色素到醇厚的牛奶,他们将这些配料与海藻酸钠溶液巧妙融合,色彩斑斓的液体闪耀着诱人的光泽。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同学们将混合好的溶液倒入各式各样的模具中,无论是滴管的饱满球状,还是针筒的创意挤压,或是纸杯的简单塑形,都赋予了凝胶独特的形状与生命力。随后轻轻滴上一层氯化钙溶液,静待片刻,凝胶在眼前缓缓成形,轻轻倾倒去除多余液体,一个个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凝胶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学生制作的分子美食
不仅如此,李媛还现场展示了柚子皮如何变身高端料理,这是她去顺德出差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一道分子菜品。“柚子皮经过民间的一些浸泡和处理方法,可以去除苦味,同时保留其多孔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柚子皮具有超强吸附功能,可以吸附各种美味的肉汁,最终这道独特的柚子皮料理呈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味。”李媛表示,这道柚子皮料理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充满了科学的魅力,展示了分子美食的神奇之处——通过科学的手段改变食材的质地和口感,从而创造出全新的美食体验。
“大家知道吗,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棉花糖也是分子料理的一种。白砂糖在加热和高速旋转的作用下,形成了拉丝状的糖丝,最终变成了一朵松软的棉花糖。这个过程中糖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种新的超分子结构。”
“豆腐脑其实是大豆分子经过加热变性后形成的凝胶结构,也是一道典型的‘分子料理’。”
……
通过实操,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分子料理”不仅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可以是对传统美食的创新与升华。
知行合一,可解思乡之情
“教学讲求‘知行合一’,除了上手实操外,课程还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特色”,李媛让同学们上台讲解自己品味过或独具家乡特色的菜品,并用“分子料理”的知识对这些菜品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为课程的未来实践方向提供了多种思路。”
“一次有位同学讲到了东北的糊塌子,动情处竟然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在北京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那种味道了,我当时就鼓励他,可以把这道菜带到实验室,用‘分子料理’的原理去研究,或许就能一解思乡之愁。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分享各地美食,如鸡米花、杏皮奶等,他们都用分子理论去解释这些美食的制作原理,让我也大开眼界。或许未来,同学们可以亲自上手,以‘分子料理’的形式制作自己的家乡菜了。”
利用这些生动的教学方式,李媛的课程让同学们掌握了科学原理,同时也激发出大家对美食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活学活用,创造美好生活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吃”,但大多数人只关注食物是否好吃,而未曾注意过食物的风格特色及其艺术形式,李媛表示,“分子料理”课的开设初衷就是让学生们感受食物背后的魅力与艺术,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食品,用艺术的感觉制作食品,在制作和享受食品的过程中,品味艺术感与成就感。
“课程始终秉持‘活学活用’的育人理念,强调‘会动手,会制作,会设计’,希望同学们能够意识到每天吃进嘴里的食物都来之不易,从而尊重这些食物。”
长期以来,中国农大的课程设计坚持在育人过程中注入更多乐趣,用“寓教于乐“的课堂引领青年学子了解农业、热爱农业、投身农业。除了广受欢迎的“分子料理”课,在中国农大你还能体验到“人人都是烘焙师的‘小麦面食加工实验技术’”“带着酒杯去课堂的‘葡萄酒文化与鉴赏’”“做坛泡菜回家过年的‘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会拉丝的‘世界奶酪文化与品鉴’”等宝藏课程。
在多彩的理论中寻找美味
在亲身的实践中制作佳肴
在仔细的品鉴中发掘魅力
在可口的料理中感悟科学
这样多彩的中国农大
你爱了吗?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