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余年来,中国农业大学涌现出众多优秀教师,他们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已任,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对事业有着“心百折而无悔,身尽瘁而不惜”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对人民、对学校、对学生有着厚重的责任和深沉的挚爱。喜迎“双甲子”校庆,营造尊师重道氛围,官微陆续推出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动人故事,讲述榜样事迹、深化师德教育,引领广大教师学榜样、立师德、铸师魂。
沈隽(1913.7 ─ 1994.10)是优秀的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创建了我国果树生理学、果树解剖学和果树矿质营养研究室。
沈隽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1937年10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果树系深造。1941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5年,任农大园艺系主任,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8 年兼任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从1956年起,沈隽担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近 40 年。
沈隽毕生致力于果树学教学与研究,培养大批园艺科技人才。在果树资源开发利用、果树栽培技术等的研究上有颇多建树,1982年-1991年曾四次获国家科委、农业部、北京市科技进步(成果)奖。
严谨治学 ,求真务实
沈隽学识渊博,视野广阔 ,见地深邃。他讲授课程总是广泛收集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从中去芜存菁,归纳提炼,才写成讲稿。他讲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形成明确的概念和牢固的知识框架;并特别注意讲清道理,引导学生掌握要领,独立思考。他注意倾听,慎于思辨,不苟同,不跟风,在授课和日常活动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严谨学风。
有一次课堂上,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樹”字,立即擦掉改成“树”字。因为那时正值推广简化汉字,他以实际行动支持此项改革。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58 年“大跃进”中,面对浮夸风,沈隽保持沉默,不予认同。有的地方干部编造高产数字,找他签字,意图制造经专家验收确认的假象,沈隽拒签。在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的争论中,沈隽不随大流。他指出,保花保果是争取果树丰产的一般原则,而疏花疏果则是保证稳产优质的具体措施,古已有之,两者不是并列的问题,不能把保花保果等同为不疏花不疏果。他的科学态度,在果树界传为美谈。
沈隽在果园
别具匠心 培育园艺人才
沈隽终身从事果树和园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倾注了毕生心血。1941年到金陵大学任教后在国内首次开设了“果树生理学”和“果树解剖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回忆,当年在金陵大学读过沈隽先生的“果树生理”、“果树解剖”课,日后获益匪浅,深深敬佩沈先生的远见卓识。
沈隽很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对每届研究生都亲自讲解查阅文献和建立卡片的方法以及如何选题、设计试验、撰写报告等。沈隽的弟子李光晨教授后来回忆道 :“沈先生给我们讲‘绪论’和‘果树分类’,他把我们带到一个丰富果树资源的王国里。那时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他在课堂上向我们展示许多精致的挂图,又带我们去植物园,看各种果实和分类标本,并请全国很权威的果树分类专家给我们作专题讲座。”
半个多世纪以来,沈隽先生尽心竭力,在中国的园艺教育事业中辛勤耕耘,桃李满园,上千名果树及园艺科技人才出其门下。每到一地都会有学生们围拢在他的身边,欣慰之情,溢于言表。1990年,在北京农业大学85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沈隽深有感慨地说:“对老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他自己的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就和所作出的贡献。”他常以“青出于蓝胜于蓝”而高兴和自豪。
沈隽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倾注心力 推动园艺事业发展
沈隽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园艺事业。1980年,沈隽应邀赴美考察和讲学,在短短的50天的时间里,他访问了8个州的20所大学、研究中心、实验站和果园以及种苗公司,作了多次学术报告。尽管他的摄影技艺高超,却很少拍摄人物和风景照,而是抓紧一切机会,抢拍有价值的先进技术、仪器设备、果树栽培方法和新品种等。回国后,立即制成幻灯片,供教学、报告使用。
老年时,他独身生活,每天还要搞业务工作,用颤抖的手审稿子、改学生论文。为了调剂生活,他借阅了英文原版的《海明威文集》。但因为忙于工作,他始终没能看完一篇。
直到生命垂危,沈隽仍以病弱身躯,审阅完最后一批《园艺学报》送去的待发稿。1994年10月8日下午,当吴德玲前去取文稿时,沈先生躺在病榻上,已无力起身,示意说:“文稿已审阅完,放在书桌上”,又轻声说:“ 我恐怕不行了。”次日,他平静地永远合上了睿智的双眼。鞠躬尽瘁,终其一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沈隽先生尽心竭力,在中国的园艺教育事业中辛勤耕耘,桃李满园,上千名果树及园艺科技人才出其门下,许多人已是中国园艺界的骨干。沈先生常说“老骥伏枥”,他一生都在践行。当年石元春校长给沈先生的八十寿辰贺词:“春华秋实”,言正意准。他鞠躬尽瘁,为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 | 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 | 张文蕾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张舒然 杨雨睿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