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料 新视野 | 第二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召开

旅行   2024-08-10 08:36   江苏  



8月9日,第二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新史料与新视野”,来自国内外20所高校的近30名青年学者围绕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及抗战、国家公祭、战后调查和审判、日伪研究、中共抗日及根据地研究等主题和与会专家展开学术研讨。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社、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承办。研讨会面向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青年学者举办,并邀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点评指导,旨在鼓励青年学者挖掘、辨析、运用新史料,不断拓展学术视野、现实视野、国际视野,让优秀论文脱颖而出,推进学术研究后继有人。


自今年2月发出征稿启事以来,会议主办方共收到投稿论文63篇,主题丰富,视角多元。投稿学者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京都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出版社等单位。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宅巍为会议致辞,“很欣慰看到这么多青年学者加入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这也是我的愿望,年轻人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希望。”他表示,尽管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瀚海,但新史料的出现,对现有史料研究的再挖掘,新视角的运用,都表明未来研究仍有广阔空间。






研讨会根据文章主题、研究方向等分4组分别研讨。青年作者分享论文主题,专家学者逐一点评,并展开深入交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吕晶、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玉蕙、日本大阪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青凌作主题分享。纪念馆馆员刘嘉雯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李青凌此次特意从日本赶回来参加研讨会,她的研究方向为日军“慰安妇”制度研究。她说,作为一名女性,当在知道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后,没办法转身离开。读硕士时,她发现日本社会中鲜少有中国的学者为中国的研究发声,“我想去做这件事。”所以李青凌选择了去日本留学。“研讨会是一个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承的地方,对历史研究来说,年轻人的加入意味着薪火相传。在这里,除了跟同龄学者交流,我们还能得到专家们的点评、指导和鼓励。”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加入到日军“慰安妇”制度研究的队伍中来。

赵玉蕙的论文《国际检察局对松井石根实施检控的决策过程及其意义》因视角独特获得与会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当战争的亲历者群体消亡后,战争记忆如何传承下去?”赵玉蕙认为历史研究呼唤更多年轻力量,年轻学者视野开阔,语言能力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娴熟,为史料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前辈的指导也不可或缺,研讨会为青年学者和专家搭建了交流桥梁,专家的建议中肯切题,开阔思路,让我获益匪浅。”


26位青年学者交流发言

8位专家专业点评


会议尾声,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总结了本次青年学者研究的三个特点:一是跨学科色彩浓厚,青年学者们分别从国际法学、新闻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历史进行了挖掘研究;二是视野新颖,选题新、理念新、方法新,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找到新意;三是涉及史料丰富,数据库资料的使用较多,尤其是日文资料的使用明显增多。






张连红还对青年学者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期待和建议,希望大家与时俱进,利用数字思维和理念推动历史学的研究和发展,更多参与到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中来,并在研讨中加强与专家、其他学者的学术对话,提高学术性。


·编  辑:徐红霞

·摄  影:李雪琦

·校  审:李   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关注公众号后可进行预约参观操作。 世界记忆,家国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