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馆和平公园之中,和平女神的形象跃然眼前,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托起和平鸽,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的永恒传递。
“紫金草永远向阳生长,光芒万丈的太阳。紫金草永远向阳生长,民族崛起的方向……”和平女神像前的空地上,南京紫金草合唱团的60多名孩子们唱响原创歌曲《紫金草向阳生长》和《蚕豆歌》,现场观众深深为之动容。
伴随着婉转悠扬、青春洋溢的歌声,大家的目光被一群外国青年所吸引。来自南京各大高校的留学生们在现场为大家演绎歌曲《Mercy(感同身受)》。这首歌曲的作者是一名加拿大女孩——梅根·布莱迪。梅根的曾祖父是当年鼓楼医院外科医生理查德·布莱迪。1938年2月,理查德·布莱迪克服重重困难回到鼓楼医院,救治难民。梅根被曾祖父这段往事深深触动,写下了《感同身受》这首歌。她希望通过这首歌,让世界各地的青年一代都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感同身受”。
夏天的燥热已慢慢褪去,如今的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气息。眼下正是“和平之花”紫金草的最佳播种期,全体人员来到紫金草花园内的播种田,播撒下象征着和平与不屈的紫金草花种。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很多普通人遭受到了侵略者的暴行,这非常令人心痛。”姜彩利是来自韩国的高中生,她说:“今天我知道了'和平之花'紫金草的故事,能够亲手播撒它的花种,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希望明年3月紫金花开的时候,人们都能看到这些花,想起背后的历史。”
今天,留学生们还走进展厅,近距离“触摸”南京大屠杀历史。
在展览的“人道主义救援”部分,来自斯里兰卡的Samee(中文名:赛米)正在拉贝雕像前为观众诵读《拉贝日记》选段。他说:“我了解到拉贝先生等很多国际友人当年留守南京的故事,感谢他们救助了南京难民。我希望今后自己也能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传递下去。”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留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和保护了一万名以上的妇孺难民……”魏特琳雕像前,国际志愿者Nastassia Makatun(中文名:那斯佳)正在诵读《魏特琳日记》选段。那斯佳来自白俄罗斯,是东南大学的一名留学生,来到中国已经6个月了。她说:“中国非常美丽,我周围的同学都很友好,我非常喜欢这里。今天我了解到了南京过去的沧桑历史,如今的它已经是一座和平、美丽的城市,带给我们希望。”
在展馆的尾厅,矗立着一面壮观的“和平墙”,墙上镌刻着来自中外各界人士的参观感言与对和平的美好寄语。国际志愿者们聚集在这面意义非凡的“和平墙”前,向在场的观众分发以和平为主题的明信片,并邀请大家共同书写对和平的心声与祝愿。
来自浙江义乌的观众宣李阳收到了一张和平与爱主题的明信片,她郑重地在明信片背后写下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八个大字,她说:“我心中的和平是人们能够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共同努力创造美好世界。今天通过在展厅回顾南京大屠杀历史,我知道了和平的重要性,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倡导和平、传递和平。”
·编 辑:李雪琦
·摄 影:林琨
·视 频:杨梦秋 李安琪 程泓博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