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设计说明
电机通常属于强电设备,为了提高效率,需用PWM
。但本赛题用的是N20
微型电机,供电电压1.2~9VDC
,空载电流30mA
,见图1.1
。空载功耗0.27W
,与一个1/4W
的贴片电阻差不多,见图 1.2
。为此还要专门设计一套PWM
电路,收获甚微,实在不值得。搞不好PWM
电路本身的功耗比所节省下来的还要多,得不偿失。
▲ 图1.1 N20微型减速电机技术参数
可以选用2N910
、D882
等中功率三极管。2N910
的主要性能参数:直流增益hFE
典型值:300
;饱和电压Vce(sat)
典型值0.7V
;集电极电流Ic
≤2A
;最大功耗(Pd)=1W
。它们能承受的电流远大于N20
型电机。平时常用的MOS
管IRLR7843
,漏极电流高达113A
,与N20
电机相比,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尽管不贵,但“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自取其辱。
▲ 图1.2 常用小功率电阻的尺寸与额定功耗
02 电路工作原理
一、信号检测
图2.1.1
是微型电磁车电路仿真图。V1
是调幅信号源AM
,代替LC
谐振电路检测到的感应电压。AM
的参数设置:载波幅度A=25mV
;载波频率f=20 kHz
,与引导线的电流频率fs
相等;调制指数β=1为满调制,载波幅度变化量为±A
;智能频率F=25Hz
,取决于赛道最小曲率半径和最高车速。
▲ 图2.1.1 微型电磁电路仿真
二、信号放大与调节
图 2.1.1
中U1A
的型号为OPA2350
,单价4.99
元,有些奢侈。可改用其他型号,例如:NX358
、EG8546
、COS2353
、COS722
等(
单价0.25 <sub> 1.2
元)
,只要带宽≥2MHz
就行。以上都是轨到轨型运放。原因是运放在单电源供电的条件下,且输入参考电压Vref = 0
时,它就有了检波作用。如果不是轨到轨运放也都能用,只是检波效果差一些。它们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例如LM 358
单价0.15 </sub> 0.45
元。二极管D1
型号不限于1N4148
,性能相近的点接触式二极管均可。D1
在这里并不是做检波用的,是为了防止电流倒灌,提高传输效率。
信号源V1
与运放U1A
的同相输入端相接,构成同相放大器。输入电阻Ri=R1=5.1k
Ω。反馈电阻Rf=RP
× 70% =355.1
kΩ。所以放大倍数为Ku1=1+Rf/Ri=69.6
。若考虑到D1
和R2
、R3
、Q1
输入阻抗的影响,实际放大倍数会比计算值小。输入电压峰峰值为100mV
,检波之后upp
被削去了一半,所以输入信号的等效幅度为Ui =upp/2=50
mV。实测通道B
的峰值电压为1.975V
,放大倍数为Ku1=1.975A/50mA=39.5
倍。
图 2.2.1
是微型电磁车电路的仿真波形。通道A
的坐标原点下移了1
格,且纵坐标为200mV/
格;其他通道的坐标原点未变,纵坐标均为2V/
格。
▲ 图2.2.1 微型电磁车电路仿真波形
三、驱动电路
三极管Q1
的型号为2N910
,是一个中功率三极管,可以用性能相近的三极管替换。以Q1
为中心构成了驱动电路。输入信号通过R3
送到Q1
的基极。电阻R4
是基极偏置电阻,把它跨接在Q1
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具有负反馈作用,可以稳定Q1
的直流工作点。
若将通道B
的峰值电压作为运放U1A
的输出,将Out1
作为Q1
的输出,实测Out1
的峰值电压为4.28V
,Ku2=4.28/1.975=2.17
倍。RL=43
Ω,可求得输出电流为4.28/43=99.5mA
,可见Q1
主要是起电流放大作用的。
假负载RL
在仿真电路中代替电机。实际电路中须将RL
去掉,换成二芯插座,一端接Q1
的集电极,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以便电机插拔。续流二极管D2
的型号为1N4001
,反向击穿电压约为100V
,额定电流在0.5~1A
之间,对Q1
起保护作用。
03 设计须知
本电路采用电池供电,并通过稳压电路为本电路提供5V
电源。仿真电路中没有给出这部分电路。稳压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的可以做在同一块PCB
上。设计PCB
时,需要把弱电部分的地与强电部分的地分开。两部分地线之间用磁珠或0
Ω电阻连接。PCB
上须设计一个二芯插头(公头),以便与电池夹上的插座(母头)连接。
附件1
是对引导线周围感应电压的测试数据,作为本电路设计的依据。见下页。
一、附件1:
电感在引导线周围不同位置上的感应电压——根据晋豹智能车队电磁组同学的测试数据整理,
表1列出了电感在不同位置上的感应电压值 (L=10mH,C=6.3nF)。
表F1 电感在不同位置上测得的感应电压峰峰值upp(h, x)/mV
图3.1.1
的曲线是对表1
的数据进行拟合之后绘制出来的。其中三条实线是实测值。虚线是以4cm
处的曲线为准,进行归一化的结果。
▲ 图3.1.1 电感上的感应电压曲线
可以看到,电感高度h = 4cm
时,感应电压的最大幅度为243 mV
,但当电感左右平移时,感应电压迅速降低。当h = 20cm
时,感应电压的最大幅度为62mV
,电感左右平移时,感应电压缓慢降低。当h=12cm
时的变化规律介于前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