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省级非遗项目特种竹编
江川区竹编历史悠久,筛子、蒸笼、背篓、鸡笼、鱼篼……这些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生活生产用具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江川人。除了常规竹编,在江川还有一种破蔑成丝,用竹丝进行编制的技艺。数十年来,江城镇侯家沟村委会周德营村的李贵华潜心钻研,用自己独具的匠心坚守,成为了特种竹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项非遗技艺在他的巧手编制中“活”了起来。
李贵华编织出的竹丝扇造型精致、形态轻盈、图案美观,让人百看不厌。令人惊奇的是,编织用的竹丝宽度只有1毫米,厚度仅为0.03毫米,整体厚度不到半厘米的一把扇子,用到近千根这样的竹丝,扇面不着任何颜料就能呈现出图案来,且时明时暗、时隐时现,有回归自然之趣。正是这样一颗匠心,成就了一门独特的竹编技艺,李贵华因此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
2
付氏泥人云龙雕塑非遗工坊
江川付氏泥人云龙雕塑非遗工坊是玉溪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技艺传承保护培训基地。工坊拥有乡村博物“云龙雕塑博物馆”,馆藏作品300余件,建筑面积270㎡,陈列作品以抚仙湖周边石、木、泥等为原材料,展现云南民族特色、抚仙湖鱼文化、帽天山古生物和古滇青铜文化等系列雕塑作品。有泥塑教学实践车间2间,石雕教学实践车间1间,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占地面积480㎡。
(作品:独行者)
(作品:中华一家人 共进一家门)
3
云南十八怪,草帽当锅盖
在江川区江城镇小石关村,这里的群众祖祖辈辈都从事草锅盖编织。如今草锅盖的市场虽然小了,但依然有村民传承着这项手工技艺,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铜器錾刻
錾刻,以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为底,再利用其金属延展性在金属表面加工刻画浮雕装饰图案而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指尖上的精妙艺术。
2024年,铜器錾刻技艺申报为江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铜器錾刻技艺是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铜器或铜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或者用小锤敲击錾子,对铜材表面进行刻或削,使其按预先设计的图案行走,形成特定的纹饰。
铜器錾刻技艺主要以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表现形式为主,阳錾暨金属表面花纹凸起;阴錾暨金属表面花纹凹陷;平錾暨器物表面之间錾的线条;镂空暨让纹饰出现透空的状态(多以金银为主),一件精美的铜器錾刻作品是多种手法混合而成。
(马明智作品)
5
棕叶编织技艺
棕叶编织技艺传承人王韬睿(江城镇龙街村人)17岁初中毕业后在玉溪步行街摆摊现场编制棕编作品为业,为寻找编制材料走遍了云南省内蒙自、河口、西双版纳、个旧、普洱等地。在不断的实践和与前辈学习交流中提升编制技艺,从原来七八分钟编一个,到一两分钟编一个。鲜叶编制从原来的只会四五个品种到十五、六个品种。手法上从原来的两三种到现在的八九种编制手法。大型干叶编制作品雄鹰展翅、大展宏图用时五天,翅长达80厘米,金龙献瑞长约1米,涂上清漆后可保几十年光亮如新,神似形似,可用作室内陈列、装饰等。
(王韬睿作品)
江
川
发
布
微信号:jcfb_JC
欢迎分享或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江城镇政府
美编:杜莎莎
编辑:杜莎莎
初审:郭艳波
二审:李丹
终审:杨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