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南治法——论补中益气汤。东南治者,东方之人与南方之人同治也。东南俱系向明之地,腠理疏泄,气虚者多,且天分甚薄,不比西北之人刚劲。若照西北人治法治之,立见危殆矣。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当归一钱五分,黄芪三钱。紫胡一钱,升麻五分,陈皮五分,甘草一钱,此补中益气汤也。以此方出入加减,无有不妙。
二、西北治法——西北人赋质既坚,体亦甚壮,冷水冷饭,不时常用,始觉快然,一用热剂,便觉口鼻双目火出。故治法与东南人迥别,方用黄连五分,黄芩一钱,栀子一钱,陈皮一钱,枳壳一钱,厚朴一钱,甘草一钱,麦芽二钱,水煎服。
三、男治法——强阳不倒,此虚火炎上,而肺金之气不能下行故尔。若用黄柏、知母二味,煎汤饮之,立时消散。然而自倒之后,终岁经年,不能重振,亦是苦也。方用元参三两,肉桂三分,麦冬三两,水煎服,即倒。此方妙在用元参以泻肾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三分,引其入宅,而招散其沸越之火,同气相求,火自回合。
四、女治法——生化汤(千古名方)。生化汤原方 当归(八钱)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五、老治法——论老人宜补肾。莫妙用六味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与之常服,则肠无燥结之苦,胃有能食之欢。此方之妙,竟可由六十服至百年,终岁不断常服。盖老人气血之虚,尽由于肾水之涸。六味丸妙在极补肾水,又能健脾胃之气,去肾中之邪火。而生肾中之真阳,所以老人最宜也。
六、少治法——论少年人宜治脾胃。方用厚朴一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砂仁三粒,车前子一钱。此方为主,而逐症加减,自易奏功。
七、 随人之性情禀赋不同而治:禀赋不同而受病亦异。顾私己者,心肝病少;顾大体者,心肝病多。不及情者,脾肺病少;善钟情者,脾肺病多。任浮沉者,肝肾病少;矜志节者,肝肾病多。病起于七情,而五脏因之受损。
八、强治法——体质强壮:张飞、李逵、武松。麻黄汤证
九、弱治法——林黛玉。桂枝汤证
十、肥治法——六君子。肥治者,治肥人之病也。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然而气之补法,又不可纯补脾胃之土,而当兼补其命门之火。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方用人参三两,白术五两,茯苓二两,薏仁五两,芡实五两,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杜仲三两,肉桂二两,砂仁五钱,益智仁一两,白芥子三两,桔红一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
十一、瘦治法——六味地黄。瘦人多火,人尽知之。然而火之有余,水之不足也,不补水以镇阳光,又安能去火而消其烈焰哉。方用熟地三两,元参八两,生地四两,麦冬三两,白芍五两,丹皮三两,沙参二两,地骨皮五两,天门冬三两,陈皮五钱,各为末,蜜为丸。加桑叶六两,亦为末,同捣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妙在元参去浮游之火,而又能调停五脏之阳。
十二、富治法——富治者,治膏粱富贵之人也。身披重裘,口食肥甘,其腠理必疏,脾胃必弱。一旦感中邪气,自当补正为先,不可以祛邪为急。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三钱,半夏五分,为君主之药。倘有风邪,加入桂枝一钱,或柴胡一钱;伤暑,加入香薷一钱;伤湿,加入猪苓二钱;伤热,加入黄连一钱;伤燥,加入苏子一钱、麦冬五钱;伤气,加入白芍五钱;伤寒,加入肉桂一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妙在健脾顺气,正补而邪自退。况又逐经各有加减妙法,使膏粱之子,永无屈死矣。
十三、贫治法 ——贫治者,藜藿之民,单寒之子,不可与富贵同为治法,故更立一门。盖贫贱之人,其筋骨过劳,腠理必密,所食者粗粝,无燔熬烹炙之味入于肠胃,则胃气健刚可知。若亦以富贵治法治之,未必相宜也,方用白术二钱,茯苓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厚朴五分,共七味为主。
十四、产前治法——产前之症,俱照各门治之。方用人参二钱,白术五钱,茯苓二钱,白勺五钱,黄芩三钱,杜仲一钱,熟地一两,生地三钱,归身二钱,水煎服,此方纯是利腰脐之圣药,少加黄芩清之,则胎得寒,子自定。其次漏胎,乃气血不足之故,急宜以峻补之,则胎不漏。方用人参二钱,白术五钱,杜仲一钱,枸杞子一钱,山药二钱,当归身一钱:茯苓二钱,熟地五钱,麦冬二钱,北五味五分,山茱萸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此方不寒不热,安胎之圣药也。
十五、产后治法——论产后宜补,产后之病,不可枚举,终以补气补血为主。如产后诸症,以补气血为主。方用人参三钱,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炒黑一钱,益母草一钱,水煎服。
十六、上治法——上治者,治上焦之症也。如头疼,目痛,耳聋口舌生疮,鼻肿之类。
十七、中治法——中治者,或胸前生疮,乳上生疮,两胁、两背、两手生疮是也。然而疮疡别有专门,此不必再赘。既已立门,存一治法,统治中焦部位之疮,无不神效。
十八、下治法 ——下治者,乃生腿痈,多骨痈,囊痈,骑马痈,鹤膝风,两脚烂疮,脚疽等项是也。
十九、内治法——内治者,言人有病在脏腑而治之也。
二十、外治法——摩治法,浴治法
二一、不内外治法——内者,胸腹之中;外者,风邪之犯。今既无胸腹之病,又无风寒之侵,忽然跌仆为灾,断伤受困,此不内外之因,又一门也。方用当归五钱,大黄二钱,生地三钱,赤芍药三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丹皮一钱,败龟板一钱,水一碗,酒一碗,煎服。
二二、深治法——深治者,病患深而深治之也,如人病在膏肓,或在骨髓,或在脑中者是,此等症,成非一朝,则治亦非一日,必须多服汤药于日间,久服丸饵子夜半,非数百剂,非数十斤,不能奏效。大约劳瘵之症居多,而虚劳次之。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山药三钱,丹皮二钱,泽泻二钱,茯苓三钱,北五味一钱,麦冬三钱,芡实五钱,水煎服。此朝服方也。晚服丸方:用紫河车一具,鹿角胶二两,龟胶三两,元参三两,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地骨皮五两,人参二两,白术五两,白芍五两,炒枣仁三两,枸杞子三两,麦冬三两,人乳二碗,浸熟地,晒干,砂仁五钱,各为末。每日半夜,白滚水送下五钱。此方不热不寒,可以长服,方名中正丸。
二三、浅治法——浅者,因病未深而浅治之,不必深治之者也。如人患细小疾病。何必张皇而用人参,惊惧而加桂、附。饮食不调,用六君子可也:头痛,用小柴胡汤可也:咳嗽,用逍遥散可也;水泻,用五苓散可也:腹痛,用小建中汤可也;两肋饱闷,亦用逍遥散可也。
二四、皮毛治法——皮毛治法者,感轻之症,病未深入营卫,故从皮毛上治之也。凡人生白癜风与紫癜风者,乃暑热之时,人不知而用日晒之手巾,擦其身中之汗,便成此病,最无害而最难愈。方用苍耳子一两,防风三钱,黄芪三两,备为末,水打成丸。米汤每日早晨送下三钱,一料服完必愈。神方也,紫白癜俱效。
二五、筋脉治法——筋脉之治,用当归三钱,芍药一两,熟地二两,柴胡一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此方乃肾肝同治之法。筋虽属肝,而滋肝必责之肾。
二六、脏治法——脏治者,五脏中有病而治之者也。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五脏同治法——脾肺同一治,肾肝同一治,心肾同一治也。肺气之伤,必补脾气,脾气既伤,肺气亦困,故补肺必须补脾,而补脾必须补肺。
二七、腑治法——腑治法甚多,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膀胱之气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方用人参三钱,莲子三钱,白果二十个,茯苓三钱,甘草一钱,车前子三钱。肉桂三分,王不留行三钱,水煎服。一剂即如注。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参,其次则用肉桂三分。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方用熟地三两,元参三两,火麻子一钱,升麻二钱,牛乳一碗,水二钟,煎六分,将牛乳同调一碗服之。
二八、六经治法:(略)
二九、卫气营血治法:(略)
三十、三焦治法:(略)
三一、气血:
气治法——气治者,气实气虚而不可不平之也,气陷,补中益气汤可用;气衰,六君子汤可采:气寒,人参白术附子汤可施;气虚,则用四君子;气郁,则用归脾汤;气热,则用生脉散:气喘,则用独参汤;气动,则用二陈汤加人参;气壅滞,则用射干汤:气逆,则用逍遥散。
血治法——血治者,乃血病不肯归经,或上或下,或四肢皮毛,合处出血者是也。治血以四物汤为主,加荆芥、茜草更妙,顺其性而引其归经也。然而用六味丸汤治血症亦妙。
三二、寒治法——寒治者,乃火盛而正折之也。
三三、热治法——热治寒也。
三四、温治法——温治者,不可用寒凉,又不可用辛热,不得已乃用温补之药,以中治之也。
三五、清治法——清治者,不可用凉药,又不可用温补,乃改用清平之剂,故曰清治。
三六、淤血:
王清任《医林改错》五逐淤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淤汤、身痛逐淤汤所治基本涵盖了一身血淤之证。
三七、虫毒:瘟疫治法、瘴疠治法、
三八、碎治法——碎治法最奇。人有病腹中癥结,或成虫形、鸟形、蛇形。各药不愈;或头内生鹊,手内生鸠之类,必内无异症,而外显奇形,如瘿如瘤之类;必须割去瘤瘿,去其鸟鹊,始能病愈。然此犹是节外生枝,虽动刀圭,无伤内脏,用生肌之药一敷上,即如无病之人。
三九、大治法——大治法,周身有病,统上下左右尽治之也。防风通圣散、五积散、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如气血全亏,一身多病。(诸病凡胃气衰者,用药不可大剂,不可不知。更有暴病中寒,脉微欲绝,四肢冰冷者,初服须急服生附、干姜各五钱救之,参、术又在所缓。)
四十、小治法——葱豉汤。小治法者,乃上焦之病也。病既在上焦,若大其剂,则势下行,反为不美。张公曰:人以为轻病也,不十分留心,谁知大病成于小病乎。小病而斟酌尽善,又何大病之生也。岐天师忽用大剂以治大病,忽用小剂以治小病,如神龙变化,不可测度,真圣化神兼而立方也。
四一、重治法——白虎、承气、参附四逆之辈。论大渴 大汗 大吐 大泻 阴阳脱。重治者,病出非常,非轻淡可以奏功,或用之数两,或用半斤、一斤,而后可以获效。如大渴、大汗、大吐、大泻、阴阳脱之症,从前俱已罄谈,而方法亦尽,余可不言。然而尚未尽者,大渴之症,必用石膏,往往有一昼夜而用至斤许者。大汗之症,必用参芪,往往有用参斤许者。然亦偶尔有之,不可拘执以治凡有汗亡阳之症。盖阳药不宜偏多,而阴药可以重用故耳。
四二、轻治法——桑菊银翘之辈。轻者,病不重,不必重治,而用轻剂以治之也。如人咳嗽、头痛、眼目痛。口舌生疮,皆是小症,何必用重剂以补阳,用厚味以滋阴哉。法当用轻清之品,少少散之,无不立效,如小柴胡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汤,世人不知轻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为式。方用柴胡一钱,黄芩一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此小柴胡汤。
四三、王治法——王治者,不可以伯道治之,而用王道治法为必全,而尊尚之也。
四四、霸治法——霸治者,不可用王道,不得已而霸者也。如人病至危,安可仍用六君子辈,迂缓从事,以图速功哉,势必如宋襄之速亡而已。故一遇大渴、大吐、大泻、大满、发背、痈肿之类,死亡顷刻。若不用大剂去毒去邪之药,单刀直进,摧荡逐除,而欲尚补正则邪自散之论,未有不一败涂地而不可救者也,故必须大剂与之为得
四五、先治法 ——先治者,宜先而先之也。先治法最妙,无奈世人不肯先服药何,所以邪由皮毛而入营卫,由营卫而入脏腑也。
四六、后治法 ——后治法者,宜后而后之也。
四七、急治法——急治者,不可须臾缓也。
四八、缓治法 ——缓治者,不可急而姑缓之也。
四九、初治法——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
五十、终治法——终治者,病已愈而为善后之计,故曰终治。如伤寒愈后,作何调治;中暑之后,作何汤饮:中风之后,作何将息是也。妙者,可以为终治之法。
五一、长治法——长治者,永远之症,不可以岁月计也。如病痿症、痉症是也。
五二、短治法——短治者,乃病不必长治,而可以短兵取胜,则用短治之法。譬如阳明之症初起,乘其口渴引水自救之时,急用石膏、知母煎服。一剂而渴减,再剂而渴止,三剂而病如失,即不可再与四剂矣。盖石膏初用有荡邪之功,久用有损正之失,故可暂用而不可长用。附子理中汤,亦不可久用,有太刚则折之虞。大承气汤止可一剂,而不可至再,重则有大下亡阴之祸。
五三、久治法 ——久治者,日久岁长而治之也。此乃寒虚之人,不可日断药饵,如参、苓,芪、术之类,日日煎饮始好。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黄芪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白芥子一钱,神曲五分,肉桂一分,麦冬二钱,北五味三分,苏子五分,水煎服。
五四、暂治法——暂治者,乃强壮之人素不服药,一朝得病,用药暂治之也。
五五、《标本病传论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五六、本治法——本治者,治心肾之法也。人非心不能宁静致远,非肾不能作强生育。故补心即当补肾,补肾即当补心也。是二经一身之主宰,脏腑之根本也。
五七、标治法——人如病大小便不通,或疟症不已,产后风寒,皆作末治也。
五八、正医法—— 五脏之中,除肺一经之外,俱可正治,独肺经不可正治。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咳嗽自己。治有隔一、隔二、隔三之治。
五九、反医法——塞治法——塞者,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气虚中满是也。盖中满之疾,原是气虚而成,不补其虚,胀何从解。
六十、偏治法——偏治者,乃一偏之治法。譬如人病心痛,不治心而偏治肝;譬如病在上,而偏治下:譬如病在右,而偏治左;譬如病在四肢手足,而偏治其腹心也。
六一、全治法——全治者,乃人病痨瘵之症也。痨病用不得霸药,宜用通身清火之味治之。
六二、常治法——常治者,可以常法而常治之者也。头疼,即以蔓荆子一钱,川芎五钱,白芷一钱,甘草一钱,半夏一钱,细辛一钱治之,病去如扫。此常治之法,可为师也。
六三、变治法——变法者,不可以常法治,不得已而思变之也。变症不同,用药各异,吾举其大者言之。
六四、专治法——专治者,专治一脏,单刀直入之谓也。如人病直中阴经寒症,势如奔马,不可止遏。倘征兵分调于各路,势必观望低徊,而不能急遽以救主,不若止用一二大将,斩关直进之为得也。方用人参一两,附子二钱,水煎服即愈,方名参附汤。
六五、分治法——分治者,症犯艰难,不可作一症治之,乃用分治之法。如人便血矣,又溺血;腰痛矣,又头痛:遗精矣,又健忘:吞酸矣,又泄泻。症既纷出,药难一般,不得不分之以相治也。或治其上,或治其下,或治其有余,或治其不足,止正可以混同一例。然而得其道,则分中可合:不得其道,则合处仍分。
六六、通治法——通治者,因其通而通之也。
六七、 升治法——升治者,乃气虚下陷,不能升而升之者也。凡人因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方用人参一钱,黄芪三钱,柴胡一钱,升麻三分,当归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白术三钱治之。此方即补中益汤,余为之增定其轻重,以为万世不删之定则。东垣一生学问,全在此方。
六八、降治法——降治者,不能下降,用药以堕之也。降胃=小半夏汤、旋复代赭汤;降肺=苏子降气汤;降肝=镇肝熄风汤;降气=四六磨饮。如腹中痛,手按痛甚,或胸中伤食,手不可按者,皆宜堕之也。方用白术二钱,枳壳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山楂二十粒,麦芽三钱,厚朴一钱,水煎服。
六九、开治法——开治者,气闭不开而开之也。如关隔之症是也;或如尸厥气闭是也。
七十、闭治法——闭治者,乃虚极下脱,关门不闭而闭之也。如人交感乐极,男女脱精而死者,或梦遗精滑不守者是也。男女走精而亡,亦因气虚不能自禁,一时男贪女爱,尽情纵欲,以致虚火沸腾,下元尽失。
七一、敛治法——敛治者,乃气将散而收敛之也。譬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阳而气欲散也。又如下血与吐血不已,此血欲散而不能住者是也。气散仅存一线之阳,倘再令其奔越,则阳脱而死所不免也。然而治脱之法,惟在敛其肺气,使皮毛腠理固密,则阳从何散。
七二、解治法——解者,邪聚于一处,而分解之也。如人病结胸等症。
七三、泄治法——泄治者,汗之也。邪居于腠理之间,不肯自出。必用汗药以疏泄之。方用荆芥一钱,桔梗一钱,防风一钱,甘草一钱,苏叶一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五分,水煎服。
七四、 同治法——论四物、逍遥、六君、归脾、小柴胡、参苏。补中益气、四君子诸汤加减法。同治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逍遥散可治木郁,又可治数郁;六君子汤可治饮食之伤,又可治痰气之积。然而方虽同,而用之轻重有别,加减有殊。
七五、 异治法——异治者,一病而异治之也。如人病中湿也,或用开鬼门之法,或用泄净府之法是也。虽同是水症,何以各施治法而皆效?
七六、意治法——医者,意也。因病人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症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药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病人之意耐用之奈何?如病人喜食寒、即以寒物投之,病人喜食热,即以热物投之也。随病人之性,而加以顺性之方则不违而得大益。
七七、收治法——论久嗽久泻久汗。收治者,气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方用人参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五钱,苏子一钱,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外越,若不急为止抑,则阳气立散,即时身死。
七八、平治法——论气虚、血虚、肾虚、胃虚、脾虚诸用药方。平治者,平常之病,用平常之法也。气虚者,用六君子、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四物汤。肾虚无火者,用八味汤:肾虚有火者,用六味地黄汤。肺虚者,用生脉散。心虚者,用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肝虚者,用建中汤。胃虚者,用四君子汤。脾虚者,用补中益气汤。郁症,用逍遥散。伤风,用小柴胡汤或参苏饮。有热者,用二黄汤。胃热甚者,用竹叶石膏汤。
七九、奇治法——奇治者,不以常法治之也。
八十、隔治法——补母泻子,泻南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