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颠覆想象:无儿无女,活一天开心一天,后事已经想好……
教育
2024-12-24 07:04
北京
▲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
者:王耳朵
来源:公众号“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人口统计中有个概念,叫一代户,指的是同辈人居住或单身居住。
10多年前做人口普查,全国绝大多数还是二代户,也就是说父母+孩子组成的三、四口之家是比较普遍的家庭模式。可10年过去,变化巨大,这两年一代户的占比已经逼近50%了。
我们身边未婚未育的、丁克的、空巢的……也眼见着越来越多。
提起这个,是因为前两天的一篇文章聊到独生子女的养老难处。留言区有读者表示担忧
:那些无子女家庭又该如何是好?
的确,在谁也逃不掉的养老问题上,没孩子的人难免比有孩子的人要焦虑。他们不止有主动选择丁克的、独身的,也有因空巢、失独而不得不成为一代户的。
最近我看了一些老人的现状和中年人的计划,觉得很有参考意义,分享给大家。
先看看几位老人是怎么操作的。
有个博主街头采访过一位上海阿姨:
73岁,没有孩子。
她和丈夫都是大家庭出来的,特别渴望人少清净的生活,所以结婚40年,一直没考虑过生孩子。
但老伴现在快80岁了,她自己也年过古稀。采访的小伙子都忍不住问,上了年纪,这样要怎么生活呢。没想到阿姨一脸惊讶:
“
??我俩明明生活得很好啊。
”
原来老两口很会安排无孩的老年生活。老伴比较宅,乐意在家看看书,同时包揽家务。阿姨则爱玩,就每天上公园跳舞、打鼓,顺便负责买菜回去。这样做到了
各自尽兴,同时配合默契,能彼此照应生活。
她还经常到处去演出,报团去旅游。别的阿姨总因为要带孙子抽不开身,她却一身轻,随时想走就走。
至于往后的问题,她也不太纠结,现在过得快乐最要紧。
这是老伴尚在的情况,但岁数大了,总有一天要面临着失去和孤独。
另一个上海的朱奶奶就是如此。她86岁,老伴多年前已过世,但因为喜欢清静,她断然拒绝孩子的陪伴照顾,坚持要远离子女住,自己给自己养老。
不孤单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奶奶尽力把日子过得认真充实。
首先吃饭。很多老年人没有子女在家的时候都是糊弄。但朱奶奶会用心为自己做每一餐,荤素搭配,甚至摆个盘让自己赏心悦目。
其次她有爱好和社交。
喜欢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中国队的比赛一场不落地追。
打理的花花草草,每天拍下照片,做成美图,发给老同学老朋友。一来问好,二来也是报平安,这是老人互相关照的方式。
她身体其实不好,每天要吃很多药,但选择了不靠子女养老,她就努力让自己维持状态,不依赖别人。
怕大脑退化,她每天做数独,学年轻人的电子产品、社交媒体。怕身体退化,她坚持锻炼,散步遛弯,对墙练接球,练了平衡还练了眼睛。
至于更远的事,她也一样不给自己增加思想负担。“真不行了,我就安安静静地走,一切从简,不麻烦别人。”
还有不少选择进养老机构的老人。
有在养老院工作过的网友坦言,她发现:
那些无子女的老人,其实在人生的前数十年早就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并不一定就比有子女的老人生活质量差。
某节目跟拍过一个70岁大叔,退休后他选择养老院做“终点站”。喂流浪猫,上手工课,养花烹茶,好像在度过一个悠长的人生假期。
看起来,没有孩子的晚年好像也没多难?
也先别想得太简单。
看起来轻松的背后,需要更充分的考量和准备。
最近刷到一个博主的视频,给打算无子女养老的人提了个醒。
她很快就要踏入40岁,预计不会结婚了,要么结了婚也很难有孩子了。
既然选择了如此,就不得不做好风险预估。不能现在一时爽,老后再迷茫。
摆在面前的,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首先
失能。
比如上了年纪骨密度变低,弯腰驼背不说,还会影响行走,甚至摔倒。连路都没法走的话,何谈生活?
脑力也会失能,尤其一到退休,忙碌了一辈子突然无所事事。可能会变得很迟钝呆滞,怎么办?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
怎么应对虚无感。
年轻时没什么感觉,但到了一定岁数,身边的朋友都忙着顾各自的家庭。你没事干,也没人陪,真的可能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产生怀疑。那种空虚和孤单,能不能承受?
还有,
会不会和社会脱节。
有子女的老人可以通过年轻人了解到新鲜事物,没孩子的呢?就像现在,老年人不会智能手机不懂扫码支付都很难出门。
最后最关
键的,
钱的问题。
万一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得了场大病。住养老院、请护工、看病治病的钱,都需要提前准备吧?
……
再麻烦的事儿,年轻时都不成问题。
但上了年纪,再简单的问题可能都会成为问
题。
只想着现在轻松其他两眼一抹黑?最后坑苦的是自己。
想起深圳一对70后的丁克夫妻,从决定丁克的那天起,他们就考虑进了以上所有问题,并在20多年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有所筹备,以应对风险。
他们的做法挺值得参考:
为了延缓生理上的衰退,他们早早开始健身,定期撸铁。
饮食也调整结构。不会像年轻时没心没肺摄入高热量高脂肪,而是碳水蛋白质蔬菜合理搭配。
避免脑力上的衰退和落伍,他们培养爱好,尝试新事物。
比如喜欢旅行,就每隔一两年安排一次旅行,体验各种有趣的东西。比如40多岁,学着拿起装备拍时髦的vlog,还摸索运镜和技巧。尽可能把生活过得有盼头。
关于精神上会遇到的虚无感,他们也很担心。
所以他们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比如侍弄花草、做公益,给山区的孩子送衣服和玩具。这类事,会给人以很强的价值感,让人不陷入焦虑、自我怀疑。
至于钱从哪来,他们早就做了长远的计划。
先是20多岁时拼命赚,在2006年攒够钱买了房。之后一个人的工资用于日常开销和房贷,另一个人的工资做其他分配。
除了买养老保险,其他的意外险疾病险适当购买,又根据自身情况做了适量定投理财。力求到了岁数后,他们的养老金+理财收入足够日常生活和偶尔旅游的开销。
再往后,他们的想法是:真到了走不动的那天,就住养老院。甚至想过真得了什么不治之症,那就不治。想清楚一切问题,做好一切打算后,他们反而更轻松了。
毕竟人生在世,能陪自己到最后的,可能不是子女,而是老伴或者自己。
看了他们突然发现,其实有子女和没子女的晚年,不是A和A-的区别。而只是A和B的区别,是否按自己的心意过这一生。
儿孙满堂也好,独善其身也罢,人最终都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打算、为自己铺路。
不是你有人可指望了,就真的后顾无忧了。
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正视问题、正视需求,才是对自己负责。
他们的故事讲完了,不禁设想起自己的晚年。
联想到之前湖南一个61岁千万富翁,被几个孩子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后自缢身亡的新闻。
突然意识到,决定我们晚年是轻松还是艰辛的,或许不一定是有没有子女、有几个子女,而是
身体健康和经济独立,缺一不可。
注重饮食、作息,定期体检,学会储蓄、理财,购买养老保险,有足够的养老资金,这些才是保证晚年安心的东西。
除此之外,老年最怕因病致贫。
一位从事养老产业8年的专业人士表示:生病行动不便,每天需要有看护、医疗、康复方面的大量支出,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本加起来,一年大概需要10-20万。
不知道需要为老病时“被照护”准备多大一笔钱的人,可以用这个数字做参考。
其实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我们国家的养老市场也会渐趋成熟。北京上海等地就曾提出过“9064”和“9073”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长者居家养老;6%或者7%享受社区养老服务,享有日间照料;4%或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现在“助浴师”“陪诊员”这些新职业也在兴起,未来的养老生活质量说不定也会越来越高。
有的地方还开始组建遗嘱库这样的民生机构。杭州有位一辈子独身的83岁刘奶奶,两年前就到「浙江遗嘱库」,嘱托护老。遗嘱库为她在养老院入院申请上签字。有任何问题,也会作为监护人第一时间出面。还会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帮请护工,定期上门探访,过年过节陪老人吃顿饭,为老人买换季衣被,帮助老人购买墓地……
看完这一切,其实不论对有孩子还是没孩子的人,都是一种关于未来的提醒。
任何阶段,我们的美满从来都无法绑定在别人身上。
还是那句话,身体健康和经济独立,再加上心态阳光,才是幸福的底气。
来源:本文转载自王耳朵先生,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
哦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
普通家庭,真的不要给孩子投资太多 (深度好文)
为什么你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叛逆?
人到中年第一课:做好失去一切的准备
我,985大厂职工,被儿子气到抑郁住院后,才醒悟:教育,请别再一味地对孩子让步,否则后果严重!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夫妻的关系,决定孩子的命运
参加家长会后,看当下的中考
儿女有出息去了国外,等于没有生;儿女去了大城市,等于生了半个……
9点做不完作业就“熔断”?没想到那么多家长反对
一女生“全损课本”流出,戳穿无数孩子最无奈真相:你“假努力”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北大心理学教授:孩子的青春期不断提前,但心理成熟却推迟了 (附应对方案)|精选
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颠覆想象:无儿无女,活一天开心一天,后事已经想好……
我给女儿做“多巴胺戒断”一年后,孩子能量暴涨,那个阳光上进的她又回来了……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给孩子撑腰
10后,放学后就没有玩伴了
妈妈给女儿买房,却被记恨5年:父母对儿女最好的爱,不是出钱出力,而是……
孩子最讨厌的3种聊天方式,希望你没有
江苏663分学霸,放弃复旦上二本:毕业有编制,工资21万!
人到中年后,就算关系再好,父母也别伸手跟儿女要这三样东西!免得伤感情……
父母最大的远见:中学6年,只陪孩子做这3件事 | 精选
重点大学儿子抑郁躺平,当我不再“无条件接纳”,如今他积极向上,内驱力大爆发
一位高二女孩妈妈的深刻反思:和女儿吵翻后,我才读懂了孩子的3个秘密……
毕业即”烂尾“,名校高材生回家啃老,刺痛了多少父母的心……
卧底家长群八年:抽象的爸、操心的妈和被“鸡”的娃
女孩遭遇校园霸凌求助妈妈被无视:不被父母“看见”的孩子,结局早已注定
恢复孩子灵气的最好方式:牢记三要三不要
贵州高中生“孤独死”事件,其实另有内情……
为什么孩子总是想学好,却又做不到?这事真别怪孩子!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
脏乱的家庭环境里,盛产心穷的孩子
当妈妈足够强大,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可能想不到!
重点班学生抑郁过半!容易抑郁的孩子,从这些细节就看得出……
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越不“合群”,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孩子有这4个“小爱好”,将来智商情商都不低,中了的父母就偷着乐吧……
你吃的苦,孩子没吃过,孩子吃的苦,你也没吃过,你怎么能教好孩子?
班主任很反感这4类家长的行为,当然容易影响到孩子,有你吗?
看了重庆棒棒父子的“穿越照”,我才明白:孩子长大后是否会心疼你,其实早有预兆
真正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这8个小习惯 | 精选
孩子入学垫底,3年后学霸,父母做对了什么?
千万不要共情孩子过了头!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推荐
跟青春期孩子相处最有水平的方式:眼瞎、口哑、手懒、心宽、耳聋
比霸凌更残忍!这股风气正在小学蔓延!90%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管
永远不要和人性较劲:越有本事的父母,越懂这6个养育中的人性真相(深度好文)
一位中年父亲的逆袭:当我学会“拆解力”,青春期儿子的叛逆消失了
大批青少年大脑正在“腐烂”?!牛津年度热词, 揭露了教育最大的困境
学霸和学渣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太说明问题了!
孩子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觉到被爱
攒够多少钱,才能提前退休?这个50岁中年人说了大实话
在医院早高峰挂号时,听了4个家庭的对话,我才明白,为什么有的精神科医生不喜欢接诊年轻的抑郁患者(推荐)
当我读懂“饿鼠效应”,终于改掉了儿子躺平、懒散、厌学的坏毛病
核工部退休高工阿姨一段采访火了:来生我绝不把孩子培养优秀!
一个妈妈的真实自述:我用10几年把儿子养成了别人口中的废物,但我并不后悔……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