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开石石门开
有一则笑话,流行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一直以为只是一个单纯的笑话,直到昨天,我才明白这个笑话中也含有睿智的深意。
说是在那个年代,有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一个人说:“哎呀,我昨夜吃了玉米煮肉汤。那个玉米真好吃!”看到他那个嘚瑟劲,另一个人白了他一眼,说:“有肉煮什么不好吃,煮石头也好吃。”一群人哄堂大笑。那笑声,瞬间就能明白肉才是人间美味,玉米只是沾了肉的光而已,连石头这个啃都啃不动的东西,也可以变得有味呀。这个笑话传了很久,我们都在笑前面那个人,直至昨天,我才改变自己的看法。
昨天,通城几个“网红”相聚锡山,一位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一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一位是通城三届的作协主席,一位是通城火爆的文史专家,一位是通城最高学府的语文高级教师,还有三位是《书窗》杂志社的主编,做东的是锡山石门开民宿的老板。民宿开办在锡山半腰,背靠巨石石门开,左青龙右白虎,稳如泰山。两边林木葱翠,院内环境优雅,着实可人。布置简单,一草一木,有江南园林之风;临崖小池,翠竹相映,别添一番风味。是晚天公作美,晚霞似火,有如主人的热情,更绝的是红霞一边似被人裁剪一般,笔直笔直的,像一匹多彩的红绸挂在天边,精美绝伦。坐在民宿边的小木桌旁,微风习习,心静身凉。煮茶品茗,聊家乡文史,说山乡变化,心情已嗨;凭栏远眺,县城尽收眼底,激情飞扬。三角梅雨后吐蕊,娇艳欲滴,似也在羞羞言说;树蛙静静地趴在一旁的女儿墙上,一动不动,如在认真地偷听,大家心情更爽。
聊到那个笑话,主人说:“这正是我想做的。锡山上的石头多,我就想把这些石头与肉一同煮一煮,让它变得有滋有味。”“这肉就是我们通城的本土文化。”“我就想把这里营造成一个本土文化的窗口,让大家在休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
主人姓李,叫李韶。他说他与石有缘。他是北港镇桂家大屋原石人村人。石人村因石似人形而得名。父辈对他说,做人就要像石人一样,沉得下心,每临大事有定气,事业就会成功。与他家不远,有一个村庄叫界牌塘,与湖南相邻。相传某年该村与湖南相约以塘为界次日来定界牌。是夜,湖南人把石界牌偷偷挪到塘这边,想独占整口水塘。该村有个樊姓举人,力大如牛,他双手擎起四人才能搬动的那块巨石,把它往湖南塘那边一放,脸不红,气不喘,一下子镇住了湖南人。自此,那口塘就归界牌村人所有了。父辈对他说,做人要有真本事,关键时候才能镇得住人,别人才能服你。他带着父辈的嘱托走出山乡,走出湖北,扎扎实实地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说到锡山的石头,大家聊得更欢了。一个说:“我最喜欢金鸡石。当年杨起莘为之赋诗‘千年古石号金鸡,化雨霏霏长羽仪。不把稻粱为食啄,且将天地作笼棲。祥云架上非孤立,入晓声中岂乱啼。过客莫同凡鸟看,等闲飞入凰凰池。’这首诗有通城人的境界与志向,越读越有趣。”一个说:“我欣赏圣人泉石。那石下的流淌的泉水是县城人的福水圣水。它的故事让人动容。”这个说锡山又叫血山,抗战时期这座山是中日相互争夺的山,你守我攻,我守你攻。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爱国之情值得弘扬;那个说罗真人是通城史上唯一得道成仙的人,他就是在此修炼的,道教文化值得探究。还有的说李自成,还有的说电视塔------
在石门开民宿聊天,聊得最多当然是石门开。说到石门开巨石的故事,通城有几个版本。坊间传得多的是陆姓老翁为通城祈福的故事。文史专家又讲了个罗真人与紫微大帝斗法的传说。但众多的版本有一处是相通的,就是石门开了,通城人就有福了。
听着专家们热火朝天的聊天,望着儒雅帅气的主人,我在心里暗暗祝愿大家心想事成,也希冀这片古老与神奇土地上的这把文化金钥匙,能把石门开这块巨石的石门打开,让山乡人民再沐传统文化的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