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一则职场心路的寓言

文摘   2024-09-27 08:29   湖北  

《杯弓蛇影》——一则职场心路的寓言

今天陪儿子做阅读时,听到《杯弓蛇影》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人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为疑神疑鬼引起恐惧惊慌,形容自己吓自己。小孩子听到这个故事,觉得好笑,觉得这个人太疑神疑鬼了。

我听这个故事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听多了也只是一晒了之。不过,今天心血来潮想了想,觉得太过于荒谬,也太过于反常。当一个人看到杯子里有蛇的时候,不应该是把酒倒掉么?就算是吃了,的还是脏东西,也应该是第一时间找医生啊这份疑惑,促使我深入探寻故事的原貌。

查阅古籍,发现《杯弓蛇影》的渊源可追溯至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怪神》及《晋书·乐广传》中的类似记载。应劭笔下,故事更为细腻生动:“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细读原文,诸多困惑之处顿觉释然。杜宣之恐惧,实则根植于两大缘由:首要因素乃客观环境的误导所致。让我们先回溯至故事的时空背景:此事发生于汲县,东汉时期的汲县,即今日河南省北部的卫辉市,西靠雄伟太行,南濒浩荡黄河。主人公应郴的具体生卒年份虽不详,但依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其子应奉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出任武陵太守,由此推测,应郴担任县令的时间大致应在汉顺帝在位期间,即115年至144年。

 

于东汉之时,北方民众主要饮用的为黄酒,且当时黄酒多为浑浊状态。巧合的是,北墙之上悬挂着一把赤红弓弩,在这浑浊的黄酒之中,红色弓弩的倒影确实难以辨识。

另一缘由,则是心理重压的不断累积。杜宣身为主簿,而应郴则是县令。在东汉,主簿乃各级官员手下掌管文书的辅佐之臣,负责文书、档案、印章的管理,并协助长官处理行政事务,其职责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县长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反观应郴,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应顺于和帝时曾任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要职;其父应叠步入仕途后,亦官至江夏太守;至于应叠之子应郴,则担任武陵太守。作为一名地方佐吏,面对来自显赫世家的上司,且这位上司很可能是来汲县历练的贵族子弟,杜宣自然心生敬畏,战战兢兢。作为下属,在上司的宴席上,即便心存疑惑,也不敢轻易拒绝,他所勉强咽下的,不仅是酒,更是无形的压力与深深的恐惧。

而故事的精髓,恰在于其深刻的心理隐喻。杜宣的病,非药石所能愈,唯有解开心结,方能重获健康。原文这一句,“非有他怪”,意味深长。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职场中的我们,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杯弓蛇影”时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误会或压力,或许正是我们内心恐惧与不安的源头。

这则古老的寓言,在现代职场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不再仅仅是嘲笑一个人的多疑与胆小,而是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职场人在复杂环境中寻求自我救赎与心灵解脱的艰难旅程。在职场的征途中,我们或许都会成为那个偶尔被困扰的杜宣,但重要的是,我们在品味这则寓言中要清醒,那“杯蛇”仅仅是一个某件事物的一个影子,并不是真的存在。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些束缚心灵的枷锁或许不需要“郴”的解释就能自行解开何况职场中知心的“郴”并没有那么多,有些时候自己的“杯蛇”唯有自己化解。若能如此让自己重归宁静与自由,那这《杯弓蛇影》才没有拂作者写作的本意,也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摄影:李翊

谭永西工作室
信息发布、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