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钟祥姑娘,在如花似玉的年纪,为了山区孩子,怀着质朴的初心,远赴千里,来到通城,投身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她因爱而坚守,二十个春秋默默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她说:“我的青春叫无悔!”
有一种青春叫无悔
--记九宫小学全国优秀教师周丽萍
三年资教路 因爱而坚守
2005年,周丽萍在长江大学毕业了,22岁的她风华正茂,如花似玉,一些大单位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也正准备在大城市一展才华。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她改变了人生的选择。那是学校召开的一次讲座,说山区的孩子需要老师,湖北省教育厅打算在大学生中选调优秀生去资教。一向崇敬教师的她积极响应教育厅的号召,只身前往山区最穷的四庄乡资教,在这个人生地不熟语言还不通的库区小乡镇,开启了三年漫长且孤独寂寞的资教生涯。与其说是资教生,她更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定位她自己,因为志愿者的道路是一条通往爱的道路,有风雨,但更多的是阳光。
她工作的第一站是四庄初中,一间房、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就是她的全部家当。初次站上三尺讲台,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此时的她才强烈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她是多么迫切地希望这群孩子们能有一天飞出山沟沟去好好地看看外面的世界。可往往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作为一个涉事不深的班主任老师,她常常得晚上硬着头皮翻过一座满是坟山的山丘到乡里的各个游戏厅里去抓那些晚自习逃课出去打游戏的调皮蛋,他们土生土长在这里,而周老师却人生地不熟,有时候误入坟山深处她自己也会害怕得汗毛倒竖,虽然她也委屈地发过誓不再管这群不知好歹也不知悔改的“溜皮子”,可是每每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目光,特别家访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后,她又拾初心,也不得不再次和这群问题学生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
工作上的力不从心还算不上什么,身体上的折磨却让周老师苦不堪言,因不习惯学校的饭菜,她的肠胃长期在闹肚子和肠胀气两者之间徘徊,体重也从刚来时的110斤骤降到了95斤,这期间她想到了家里可口的饭菜,也想重回家里享受温暖,可她看到两个班的96名孩子都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咬牙坚持着,直到她带的班级在年级期末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她才松了口气。
更让人揪心的是对亲人的眷恋与工作的矛盾。2006年春,周老师在老家举办了简朴的婚礼,新婚不足五天,她就不得不离开丈夫返回学校,返回她那三尺讲台。至今她都深深地记得丈夫那欲言又止却又万般无奈的眼神,但是她实在难以割舍与这群大山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想让他们飞出山沟沟的信念。女儿出生满月,产假未休完,她接到了学校领导的电话,要求她返校带八年级的英语,面对两难的抉择,她只能让自己的妈妈带着襁褓中的女儿陪她一起重返讲台。面对家人,周老师的内心始终充满愧疚 。还有一次,丈夫出了车祸,脚踝骨骨折,需要动手术安插两根钢钉。此时她丈夫的父母远在黄冈,无法近身照顾,看着病床上的丈夫,她哭了,心理失衡了,作为一个妻子,她理该陪护好手术后卧床的丈夫,尽好一个妻子的责任。而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她必须以学校为重,以她的学生为重。为了兼顾工作和家人,她会在节假日和暑假频繁地奔波于通城、钟祥、黄冈之间,这一趟就一千多公里。一趟又一趟,一趟八九个小时的车程见证了她的不堪与劳累,一次次的花费也让她那点微薄的薪水全部化为乌有,但却没有化掉她的初心。资教的这三年,周老师耐守寂寞,甘愿清贫,但她却从未后悔!三年后,她可以走了,可与孩子们有了深厚感情的她却选择了继续留在通城坚守杏坛。
经历风雨 终见彩虹
周老师到过集苏区、库区、山区一体的大溪小学支教,每次骑摩托车来回30多公里的山路,教一群八九岁孩子的数学。山里小孩与家长的纯朴感染着她的这颗支教热心,她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点燃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孩子们也带给她好多难忘的第一次!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很懂浪漫!”山区的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爷爷奶奶也只能管他们吃饱穿暖,给不了心灵上的关爱,也弥补不了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他们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十分敏感!可能周老师是学校里面和他们父母年龄最接近的老师,对他们周老师也有着妈妈般的严厉和细心。对于字迹潦草的孩子她会手把手教他们点横竖撇捺的书写方法并买好字帖督促他们反复练习;对于脸蛋通红精神萎靡的孩子她会温柔地用手心试探额头的温度并备好一颗糖果作为乖乖喝药后的奖励。慢慢地她发现办公桌上会时不时地会出现美丽的鲜花和可口的野果,它们总是被小心翼翼地包裹着,静静等待周老师脸上露出的小惊喜!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会做“生日蛋糕”!因离家远的缘故,几乎每一年的生日都是周老师一个人过,所以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给自己准备生日蛋糕。周老师教的学生却默默记住了她的生日并用蒸熟的红薯和山里的蜂蜜给她独创了一个生日蛋糕,那一年的生日她终身难忘,那生日蛋糕也成了她平生的最难忘的美味。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特真诚。”第一届学生陈琪在考取了武汉理工大学后的给她来的一封信让她陪感欣慰,信中这样写道,周老师:其实有很多的话想跟你说,由于时间匆促,只能写封短信给你了,我时常会想念你,我们这些学生永远都忘不了你及你的好。我会时常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我们一起收割稻子,采茶,布置元旦晚会,去大溪采风……。
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正因为这份对学生的爱,周老师在通城县任教的十多个春秋,她一直坚守在边远山区学校和教师岗位上,时刻做好献身山区教育的准备。她大学学的是动物科学,对于她这个非科班出道却需要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的人,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从英语教学到班级管理方法;从钻研教材到琢磨改进教学方法;从练好粉笔字到如何讲好一堂课。眼看着周老师一步步成长成为一名专业的英语教师了,可因为师资缺乏,学校又要她改教数学,她又愁怎么把数学教好,只得加班加点,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多年的教学一线的历练也让周老师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她不忘初心,始终毫无怨言地接受上级和学校给她的工作安排。
2019年为缓解城区学生就学难得问题,县教育局将她借调到了实验学校指挥部去跑实验学校的项目建设手续。为加快县实验学校顺利建成,有效缓解城区学生的入学难问题,她与指挥部的同志们分工协作,从征地的房屋拆迁到土地平整,从项目招标到通路通水通电,一次次的跑部门协调,活生生把自己从一个项目建设的门外汉逼成了懂施工程序会看施工图的小能手。在实验学校建成后因教育局人事股档案整理缺人手又临时受命整理全县教师档案工作。两年的时间三千多本教师档案,她将全县教师缺失档案整理齐全并全部上架,让教育局对教师档案可以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2021年秋,临调工作结束,领导征询她的意见,问她何去何从?刚好她收到一个学生与一位家长的来信。那个学生姓罗,母亲残疾,父亲出外打工,她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照顾多病的妈妈,压力可想而知,周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有时安抚,有时鼓励,有时送点她急需的学习用品,让她顺利地考上大学,走上了教师岗位。她来信说:“谢谢您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另一个学生姓王,聪明伶俐,家里也算富裕,可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小年纪却对什么不在乎,经常有出格的行为。周老师知道她是缺少爱,就主动把她带在身边,周六周日都不离开,有了周老师的细心照料,她发奋向上,如今大学毕业在自主创业,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她的母亲来信说:“我是生的妈妈,您是育她的母亲。多亏了您,才有她的今天。”看到这一学生一家长的来信,周老师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她毫不犹豫地说:“我仍回学校,与孩子们在一起。”就这样,她又来到刚回收的九宫小学。她与同事一道在校长的带领下,硬是将一个又旧又小的学校打造成全县很有名气的城郊小学,学生趋之若鹜,本期学生数还逆势增长。
蝉蛹破开厚茧才能化身为飞舞的彩蝶,生命的涅槃,岁月的蜕变,给了她永不凋零的决心。没什么比蜕变更痛苦,也没什么比蜕变更快乐。纵观她的教师生涯,虽然有过辛酸和泪水,但二十年的青春,换来的是一批一批的学生走进理想的高中,走进向往的大学,心怀感恩走进社会,从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二十年的付出,她的容颜发生了变化,不再年轻,不再靓丽,但她一点也不后悔!她说:“我不后悔我当初的选择。我的精彩就是学生的出彩。”
现在她把爸爸妈妈还有爱人孩子都接来通城,尽管生活不是很充裕,她还是坚定地说:“在爱学生的这条道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