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乾隆一反常态,要宣愉妃侍寝。侍从慌张地跪了下来:“愉妃都78岁高龄了,要不换两个新册封的年轻妃子来吧?”乾隆一听生气了:“不,别人不行,朕今晚只要愉妃!”
按规矩来说,像除夕这样重大的节日,皇帝要和皇后一起守岁,乾隆怎么就不懂规矩,要找妃子来侍寝呢?
再说了,愉妃都已经78岁了,乾隆比愉妃还要大三岁,他又为何非要愉妃不可呢?这还得从乾隆和愉妃结婚之事说起。
愉妃的姓氏,是海氏。海氏属于蒙古八旗家庭的其中一员。本着“满蒙结合”的要求,乾隆在继承皇位之前,早早就奉了他父皇的旨意,娶了海氏的女儿为侍妾。
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愉妃,在这里,我们暂时称她为海氏。
海氏进门时,乾隆已经有了心爱的妻子富察皇后,以及他喜欢的七八个侧福晋、侍妾。
海氏虽然有几分姿色,但因为进门迟,且性格平和,为人安分守己,常常被乾隆忽视。
1735年,乾隆继承皇位,按礼制悉数封赏后宫。已经陪伴乾隆6年的海氏,只得了个常在的位分。
幸而,海氏身上那种不争不斗、安稳过日子的品质,是乾隆所珍惜的。所以,没过多久,海氏就升了贵人。
4年后的某一天,乾隆无意间走到了海氏居住的永和宫。他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看着永和宫的宫门。
随行的太监小心提醒乾隆:“这是海贵人居住的宫殿,皇上要进去坐坐吗?”乾隆又看了一会儿,才吩咐说:“叫海贵人出来见驾。”
等海贵人站在乾隆面前时,乾隆盯着海氏看了好久,才和海氏一起进了屋。一夜和谐相处之后,海氏怀了身孕,生下了五阿哥永琪。
永琪身体很好,不像其他皇子那样,体弱多病,这让乾隆很喜欢。而且,“洗三”的时候,永琪给了乾隆一个惊喜——他响亮地哭了一番。
在清朝时期,孩子“洗三”时哭得响亮,会被视为吉兆。所以,永琪这一哭,让乾隆对他更喜爱了。这时候,永琪的母亲海贵人,也升为了海嫔。
其实,永琪带给乾隆的惊喜还不止这些。他在语言、书法、骑射武艺、学习等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乾隆知道,永琪长大后必定是文武全才之人。
一番仔细思量之后,乾隆决定,把永琪的母亲海嫔升了愉妃,地位在其他三位妃子之上。
愉妃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儿子的缘故,只短短几年时间,地位就能快速提升。
不过,不管身居何位,愉妃的生活始终保持低调,不争宠,也不为儿子争前程。
转眼十几年过去,永琪在乾隆的关怀备至之下长大,成了乾隆最为优、秀的儿子,并得了荣王的尊贵封号。
这时候的愉妃的地位,却渐渐退到四妃之末的位置。而且,乾隆这次没有晋升愉妃的位分,愉妃和永琪也没有任何意见。
或许他们母子俩都知道,乾隆有着“立太子应立嫡”的执念,永琪的未来可以前程似锦,却不可能成为太子。所以,他们觉得,一切都无需担心,乾隆自会安排好。
1763年的一天,九洲清晏突然发生火灾,乾隆被困其中。侍卫和住在九洲清晏周围的大臣、皇亲贵胄,都不敢冲进火场救人。
还是永琪从远处赶来,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艰难地背着乾隆走了出来。乾隆脱险后,头一次有了立永琪为太子的想法。
当然,永琪不是嫡子,这事还不能张扬。为此,乾隆只好先册封永琪为荣亲王。
荣亲王之位,距离储君之位仅一步之遥。在清朝时期,能被封为荣亲王的皇子,在皇帝眼里就是储君的预备人选。
乾隆的暗示很明显,偏偏永琪在受封之后不久,得了名叫“附骨疽”的重病。因为医治效果不佳,永琪在24岁的大好年纪里去世。
此时的愉妃52岁,乾隆也55岁。他们还没有规划好未来,就失去了优、秀孝顺的儿子,内心痛苦不已。为了避免触景生情,乾隆不再去找愉妃。
转眼九年过去,乾隆的第三位皇后去世了。乾隆在伤心之余,又想起了往事。当初从潜邸王·府跟随自己进宫的妃嫔们,几乎都离自己而去了,只有愉妃还安稳地生活着。
乾隆知道,愉妃只会比自己更思念永琪,所以,不管自己觉得多孤独,乾隆都不忍心去打扰她。
直到1791年的除夕之夜,乾隆孤孤单单一个人,思念着永琪、富察皇后等亲人。不知何时,他吩咐侍从:“召愉妃来侍寝。”
此时愉妃已经78岁,太监不得不提醒乾隆,要不要找新册封的、年轻漂亮的妃子来侍寝。
乾隆知道太监不懂自己的心意,但仍旧发了脾气:“别人不行,朕只要愉妃!”
当晚,愉妃奉召陪伴乾隆过除夕,自此之后,乾隆和愉妃经常相伴。不过,美好的时光只过了半年,愉妃离开了人世。乾隆非常伤心,追封愉妃为愉贵妃,隆重地举办了葬礼。
愉妃平淡寡欲的生活方式,一般人实在难以做到。她人生里的波澜起伏,大多来自儿子永琪。除此之外,少有事情能让她分心,更别说改变初心了。
人生应当怎么过,全靠自己如何选择。生活是否比别人顺遂、幸福,也从来不依靠与他人的比较,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否舒心、坦然。
我们无法知道,愉妃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满意,但她在生命终结之前,能和乾隆做伴,想来她心里是无憾的吧。
本文参考自《清代后妃杂识》《金枝》等书籍。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