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和珅偷读禁书,并把书送给乾隆的宠妃惇妃,惇妃看过后直接找乾隆抱怨,乾隆生气了解事情,又夸赞和珅:事儿办得不错。

文摘   生活   2024-06-22 18:17   四川  

13岁的和珅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了当时一等一的学校“咸安宫官学”读书。

 

能进入这个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才貌俱佳、家境殷实有背景的八旗学子。五年过后,学有所成的人,更是品、貌、学三优,前途一片光明。

 

但和珅不同。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家道中落,继母他又依靠不上。

 

以至于,和珅既要用功读书,又要负责自己与弟弟何琳和学费、生活费,日子明显艰难。

 

这不,开学报道头一天,和珅就因为穿着朴素不光鲜、父亲已经去世等原因,被负责登记名字的太监嘲讽、挖苦。

 

好在,和珅的心理素质不错 ,他把太监的欺辱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改变命运。

 

毕竟这官学里,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都是相当不错的,他不想浪费,也浪费不起。

 

别的同学打闹嬉戏、翘课斗蛐蛐的时候,和珅在专注地学习。别的同学在跟风追潮流,心思用在别处时,和珅一门心思惦记的,还是学习。

 

没过多久,和珅就被同学们孤立了,一个“书虫”的绰号,明明白白地承载了和珅被孤立的根本原因。

 

但是,和珅不是一个闷头只管读“死”书的人。




当别的学生和老师们搞好关系,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翘课不被追责、调皮捣乱不被责罚的时候,和珅眼里的“和老师搞好关系”,是为了学走老师肚子里的知识、头脑里独到的见解,并让老师尽可能多的关注自己。

 

因此,当和珅被同学陷害,遭老师吴省兰冤枉,当众被责打之后,和珅选择的不是记恨老师,而是想方设法筹措银子,买好贵重礼物去给老师赔礼道歉。

 

和珅的主动,换来他和老师双方的冰释前嫌,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和珅得到的提点,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吴老师无意间发现和珅模仿乾隆的字体,觉察出和珅日后会刻意讨好乾隆的主意。

 

可是,伴君如伴虎,光有讨好之意怎么够呢?

 

吴老师立即借助安禄山取悦唐玄宗而得罪太子李亨、结怨杨国忠的故事,指导和珅:左右逢源、搞好社交、搭建好人脉圈,与取悦皇帝同等重要。

 

这一次谈话,和珅思路被打开,获益颇多。他回家就找了弟弟何琳彻夜谈心,互传经验与心得。两人的仕途也在此次做了分工:和珅从文,何琳从武。

 

后来两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仕途大好,这足以证明和珅决策与行事的正确性。

 

再有,官学里开设了文化课和武学课,和珅两门课都学了。尤其是文化课方面,和珅做了仔细的分析。

 

在和珅生活的时期,朝廷对蒙藏个地区的政策已经已和平方式为主,辅以灵活、适当的武力处置等多种方式。

 

既然是和平时期,那工作探讨、文化交流、习俗互动等事情,总要涉及到不同语言的使用。

 

并且,乾隆对少数民族是很看中的,不然不会在官学中开设满、蒙、藏文的相关课程。

 

其他同学觉得,学了这些语言,科考用不上,平时还用到的机会又很少,学了简直费力不讨好。

 

和珅却不同,他看到了时政事实背后的种种关系,主动学习了蒙文、藏文。

 

哪怕日后用到的时候少,和珅也觉得,学好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了一项技术,技多不压身,有备才无患。



有一年,西藏六世班禅找专人呈送文书给乾隆。

 

文书里书写的都是藏文,乾隆看不懂,跟随他住在热河的大小官员也看不明白,乾隆气得当场大骂。骂完以后又急诏远在京城的和珅。

 

和珅得到圣旨,紧赶慢赶地来到热河,只为给乾隆翻译文书的内容。因为和珅的良好表现,乾隆命他负责班禅来热河为乾隆祝寿的相关事宜。

 

和珅差事办得漂亮,乾隆很满意。加之他对喇嘛教的教义与经典掌握相当通彻,深得班禅等人的赞赏,乾隆更是惊叹和珅的知识储备范围之广。

 

乾隆过完生日,直接把蒙、疆、藏地区的工作事务,以及外交方面的相关工作,交给了和珅。

 

和珅肩上的任务越来越多,权柄也越来越大,追随在乾隆身边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这时候的和珅,有才、有能、有乾隆的信任,风光无限,让人特别羡慕。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对乾朝政大局的深刻剖析,并花功夫对照分析的结果,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一切的努力,使他像一座宝藏一样,总能在乾隆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若说上述经历,是和珅为了自己的前程,不得已而为之,那接下来的事件,便是和珅拉上乾隆,干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

 

这一天,和珅从亲戚苏凌阿那里得到了禁书《石头记》的誊抄本,读起来废寝忘食、爱不释手。

 

和珅称赞书中故事,更把自己与书中的一些人物做了代入,把书中的背景与现实做了比照与思考。

 

和珅认为,这是一本能流传后世的奇书,价值久远。

 

但是,这本书作者没有写完,没写完就无法流传后世,和珅心有不甘:如此佳作,怎能不完整?怎能不见天日,怎能不被流传呢?

 

他与苏凌阿想办法,决定找一个才学不凡的人续写剩下的部分,高鹗与和珅一拍即合,接下续写任务。

 

可是,《石头记》已被禁,该怎么保证书写完后能正大光明的保存、刊印、流传呢?

 

和珅与高鹗思量好久,比照了各种办法,唯有痛下决心,违背原作者的本意,修改书中部分人物的结局,以及其他不合规之处,以争取乾隆的喜爱,然后才有机会让乾隆解禁此书。

 

和珅是特别了解乾隆的人,他心思之细、思虑之深,乾隆身边的很多臣子都难以匹敌。

 

由此,修改《石头记》的关键任务,就由和珅去操作。

 

全书续写、修改完成,和珅把书名换成了《红楼梦》,然后把书送到了儿媳妇和孝固伦公主的母亲、乾隆宠爱的妃子惇(dūn)妃那里。

 

这样,和珅才能把自己摘出来,置身事外,等待乾隆安排自己去调查《红楼梦》被“误禁”一事。

 

惇妃收到书,读了就停不下来。她的喜怒哀乐紧紧追随了书中人物的种种经历,乾隆明明待在她的身边,却感觉到了冷落。

 

乾隆好奇询问惇妃:“你在看什么书?”惇妃抬头看着乾隆,开口抱怨:“是《红楼梦》,原先叫《石头记》。如此奇书并无不妥之处,却被民间的那些文人雅士污蔑成禁书,皇上你真该好好管管。”

 

爱妃都这么说了,乾隆这位爱书之人,怎么能坐得住呢?他急诏和珅审查《红楼梦》被禁之事,和珅本是操纵此事之人,自然知道该怎么答复乾隆。

 

乾隆听过和珅的话,当即下旨解除《红楼梦》的禁令。和珅如愿以偿,着手刊印《红楼梦》,让其在世间流传,一直至今。

 

而乾隆在颁布禁令之后,也捧起《红楼梦》读了起来,越读越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而和珅的差事也办得漂亮。


《红楼梦》能够流传,我们还是要感谢和珅的付出。

 

他是大贪官,贪婪成性,是我们所有人都该警惕的反面例子。但他能得乾隆一辈子的信任与保全,定不是表面上的讨好乾隆那么简单。

 

就今天的故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和珅从十几岁开始,就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执行力。

 

他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也能从细微处发现机会。

 

入了国内一等一的好学校,那授课的老师自然就是行走的知识库。能搭上一个老师做学习的靠山,便是进入了老师的人脉圈与知识圈。

 

乾隆在官学里专设满、蒙、藏文课,不是浪费资源,而是蕴藏长远意义。能学会这些语言,将来入朝为官做事,总能有用上的时候。

 

一本书被禁,是因为部分文字与句意,我们不能因为局部问题而片面否定整本书的整体价值。设法保全一本有价值的书,比埋没这本书更有意义。

 

和珅发现了这些内在的信息与机会,并顺势做准备,方向明确,行动积极。

 

不少人说,和珅脖子上的一处红斑,触动了乾隆心中对心爱之人马佳氏的承诺与回忆。和珅能得乾隆一辈子的关照,与此息息相关。

 

而我却认为这个说法不全面。

 

和珅得乾隆赏识与提拔的前提,是和珅的胆量与才学。之后,乾隆才在无意间,发现了和珅脖子上的红斑。

 

再者,和珅追随乾隆的这些年,也是实实在在地为乾隆做事,为朝廷解决问题。他是一个贪臣,也是一个能臣。

 

而敏锐的洞察力与坚定的执行力,就是和珅能力充沛的加分项。

 

这还真是应了那句名言:拥有敏锐洞察力与坚定执行力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



本文素材来源于《和珅:帝王心腹》,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点击下方,可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李章琼笔记分享
历史人物故事、读书笔记分享,精彩内容持续更新,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