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年时,我对所做的工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我总觉得,我应该去做一份体面些的工作,不说周末双休,也该一周休一天。做事有电脑,单位有空调,夏天不热,冬天不冷。
可理智告诉我:成家了,得以家庭、夫妻、大局为重,屈服于现实求得家庭稳定,肯定胜过冲动和任性带来各种变数。
可是,时间越久,我那刻意限制的内心就越憋闷,由此产生的自我怀疑就越沉重。
某个亲戚说:“读书也没什么用嘛,你读了大学,还是没有在城市过光鲜生活。”
短短一句话,彻底把我的自我怀疑推向至高处:我真的可以幸福吗?结婚到底能给我的工作带来什么?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家里的温暖,想起老公的爱护,我觉得是自己的心太浮躁了,不关结婚的事。
可到了白天,需要继续工作的时候,我在夜里做好的心里建设又全部崩塌: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工作不该如此!
在崩溃中愈合,又在愈合中崩溃。如此拉扯着自己,时间慢悠悠的来到了2024年。
这一年,我在《小狗钱钱》里看到了一句话:要始终帮人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赚到钱。
这句话的意思,要赚钱,我们要就帮到别人解决问题,且自己心甘情愿去帮,并能把事情做好。
由此思考角度出发,我开始思考:我愿意帮别人解决什么问题?别人能否录用我?为什么录用我?
就这三个问题,帮我刷掉了初选中的大多数面试单位和岗位,只剩下六七家公司的岗位可供我进一步做选择。
我再次重复先前的三个问题,选出了两家单位,并选出了电子表格与统计相关的岗位。
当然,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的不匹配,我没有去面试。我把自学相关知识,放进了主题式学习的任务清单中。日后若有机会,再去考虑是否要选择相关的岗位。
接下来,为了找到工作,我又开始重复上述问题。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安排,我把“我能帮别人解决什么问题”的范围扩大。
不考虑学历,不考虑节假日是否休息,但不要上夜班。然后,我再想明白自己能干好什么、愿意好好干什么。
等这些问题都想好了,我竟然选出了一份户外的工作。
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忙时天天累的只想躺下休息,闲时工作半天,放假半天。放假时要么出去走走,要么躲在家里学习。
每天干完活,一想到自己又帮领导解决了问题,心里美滋滋的。
至于工资待遇,当然是能者多劳,干得多了,工资自然就多。
别看这工资金额上存在不稳定性,其实,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数额背后,是在变化中求得发展的喜悦,这是我内心所渴望的自由之追求。
以前我瞧不上这种类型的工作,今日我才明白,那时候盲目贪图表面的安逸,不想争取,有些偏激。
如今想明白了,自然积极面对,及时学习,努力做好。
以前不管上班还是不上班,每天早上到了七点,闹钟响了七八遍还起不来床。
现在每天四五点钟醒来,穿衣叠被完毕,闹钟才会响。没有拖延,没有起床气,把工作、学习之事安排好,整个人舒爽有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神清气爽,一整天的工作干起来,累是累点,但干劲十足,不怕辛苦。
拿到工资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财知识,把钱进行合理分配。
至于以前一拿到工资就要买这买那,把钱花出去的坏习惯,早已没有踪影。
这中间一个又一个的改变与积极反馈,在不知不觉间,让我不再执着与工作要和学历相匹配的漩涡中。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学历的人,也不是高学历的人就能干好任何一份工作。
术业有专攻,一行有一行的学问,一岗有一岗的要求,我们是否愿意去学、去干,且干起来是否顺心有动力,不能光靠学历的高低这一条来评判。
毕竟,让我们做好一份工作的,不是学历,而是自身的学识和潜能。
再回过头来看亲戚说的那句“你这大学生工作不光鲜,看来读书无用”的话,根本就是错误的。
一份好的学历能让我们的工作变得光鲜,但这光鲜并不代表我们就能真心喜欢、开心接受、踏实享受。
每一份工作选择的背后,都有一个人们愿意接纳的意义。那是内心所追求的宁静。
我们内心真正想要什么,追求时的路径自然各有不同。这一点,我们是无法抗拒的。
高学历的人在做普通的工作,比如卖猪肉、送外卖、摆地摊,背后一定有缘由。
低学历的人在做老板,在创业,在创造更辉煌的成绩,背后一定有故事。
工作与学历不一定要匹配,但我们做了一份工作,却要讲究心甘情愿去做,且乐意努力,把工作越做越好。
读到此文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是本号原创拍摄,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