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红蓝融合”与您相伴的【第736期】
管宁割席,以愧希荣,
牵牛代牧,备汲息争。
原典
汉管宁,少与华歆同席肄业。有乘轩过门者,歆废书往观,宁遂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邻有牛暴田,宁为牵牛著凉处牧之,牛主大惭,若犯严刑。里中有井,汲者争先而斗,宁多买汲器,置井旁,乃各自悔责。
释文
东汉末年的管宁,小时候和同学华歆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某次,有做官人家的车子经过学堂门口,华歆就抛了书本去看,管宁因此把席子割断分开坐,并且对华歆说:“从此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邻舍人家有一头牛在田里乱跑,毁坏了庄稼。管宁就牵着牛到阴凉的地方,并且自己亲自看守着。牛主人知道了非常惭愧,好像犯了严厉的刑法一样。乡里有一口井,大家为了抢先打水,常常因此争吵起来。管宁就买了许多水桶,事先盛了水,放在井旁边。那些抢水的人,见了非常惭愧,深深责备自己以前的行为。
人物简介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临朐)人,三国时期隐士,被后世誉为“三国第一高士”。著有《氏姓论》,又有文集三卷。《全三国文》收录有《辞疾上书》《辞征命上疏》《辞辟别驾文》《答桓范书》。
红蓝短评
君子的力量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
——逸樵
《中华好家风》栏目自开播以来,关于管宁的故事,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上一次是第三期时,选自《世说新语》的“管宁割席”之典,讲述了管宁与其同学华歆之间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蔡振坤所著《德育课本》中的“管宁善化”片段,里面除了上一则故事中管、华之间的故事,还记述了管宁“牵牛代牧”“备汲息争”的事迹,让各位紫粉朋友们更加全面了解这位被誉为“三国第一高士”的君子风采。
东汉灵帝之末,世间纷扰、烽火连天,群雄竞相逐鹿,苍生流离、无处为家。在此背景下,管宁之种种行止,犹如清风明月,映照出君子于世之独特韵致与力量,宛若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温润而泽。
当他与华歆同席读书,面对权势的诱惑,华歆弃书观车,而管宁则毅然割席断交,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个人志趣的坚守,更是对内心纯净与高尚价值的捍卫。在管宁看来,真正的君子,应视荣华富贵如浮云,不为外物所动,坚守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这份超然物外的气度,正是君子力量的源泉,它让管宁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清醒与自尊。
再看管宁处理邻里之事,无论是牵牛至阴凉处守护,还是预先备水以解决争水之困,他的每一次行动,都蕴含着对他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体现了君子“仁爱”与“责任”的精神内核。管宁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引导着周围的人: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给予多少;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心灵的宽广与深邃。
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管宁:“渊雅高尚,确然不拔”。钱穆在《国史新论评管宁》云:“但论三国人物,管宁必屈首指。”管宁自幼不为利诱、恬退修心,不为名淆、志在育德。从上述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我们可以鲜明感受到他轻武训、重文教的经世主张和善于以德化人的处世智慧。
古人尝言“君子如玉”,相比披坚执锐的勇士武夫而言,君子之力确实少了些以力服人、以剑破局的霸气与直接。然而,真正的和谐与文明,鲜少靠外在的约束与强制达成,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理解与共情。勇士武夫,凭借力量与武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以铁血手段解决纷争;而君子,则凭借学识与修养,在人群中熠熠生辉,以道德教化引领风尚。管宁没有选择以刑罚或强力作为解决冲突的手段,而是以一种近乎“无为而治”的方式,通过自身的德行与修养,触动了人性的本质,让人们在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后,自发地循规向善,这正是君子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至善之举。
君子的力量,不在于外在的权势与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纯净;不在于言语的华丽与张扬,而在于行动的真诚与无私。在管宁身上,我们看到了君子如何以自身的生命之光,照亮并温暖着周围的人与环境,让这个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这正是君子之力的真谛所在——以生命影响生命,让道德光辉在人间薪火相传。
视频来源 | 妙音动漫《中华德育故事》
文案来源 | 德育故事(蔡振绅著)、百度百科
栏 目 | 中华好家风 (66)
策 划 | 逸 樵
总编辑 | 岱 青
责任编辑 | 秋 实
投稿邮箱 | honglanrong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