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红蓝融合”与您相伴的【第746期】
人物小传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人。他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存高远、饱览诗书,以儒雅为世人所称道。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吴隐之即使每天喝粥,也不接受外来之财,一世廉洁俭朴,深为百姓爱戴,其清廉正直之风不仅影响了家族风气,更流传千年。晋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吴隐之因年老请求致仕,次年与世长辞。《晋书》评价他:“酌水以厉精,晋代良能,此焉为最。”
简要事迹
遣女率薄俭养德
吴隐之“事母孝谨”,在母亲去世时,他悲痛得“辍餐投箸”,行人皆为之动容。当时邻居韩康伯的母亲常对自己儿子说:“将来你若是当了官,就应当推荐像吴隐之那样的人才。”韩康伯成为吏部尚书后,便推荐吴隐之任辅国功曹,之后又被谢石点名要过去做主簿,主要职责是掌管文书。谢石是东晋著名人物,在皇帝身边炙手可热,但他的聚敛无度也是出了名的。吴隐之在他身边工作期间,却恪守本心,真正做到了“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谢石对吴隐之的生活很关心,听闻他的女儿要出嫁,知道他因为家穷,“遣女必当率薄”,便吩咐下人带着办喜事所需的各种物品去帮忙操办。下人们到了以后,发现门内冷冷清清,只看到一个丫鬟牵着狗,丝毫不见办喜事的氛围,还以为走错了门。上前询问才知道,吴隐之由于拿不出给女儿操办婚事的钱,宾客一人未请,嫁妆一件未置,甚至要通过卖狗来贴补嫁资,在场的人们都对其清高气节十分佩服。
清廉乐善我独清
后来,吴隐之调任晋陵太守,担任一郡的最高长官。当时晋陵地近京师,官府还在此地安置从北方迁来的百姓,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绝佳机会。但吴隐之做太守期间一直清廉俭朴。当地百姓经常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农妇从太守家出来,傍晚时分又背着满满一背篓柴回到太守家中,都以为这是太守家的仆人,其实她就是吴隐之的夫人刘氏。晋代门第观念非常严重,因此人们认为太守夫人亲自上山砍柴是不可想象的。晋陵太守任满后,吴隐之升任御史中丞、左卫将军,回到了都城建康。此时东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外敌入侵、动乱迭起,而达官贵人或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醉生梦死,或狼狈为奸争权夺势,吴隐之与他们不同,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不仅不事奢华,而且“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正是他一生为官的真实写照。
虽饮贪泉不易心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吴隐之被派往广州任刺史,朝廷希望借助他的清正廉洁来解决岭南地区的长期积弊。当时广州辖境包括如今广东、广西两省大部分地区,而州治所在的南海番禺,多有象牙、珍珠、海味和名贵药材出产,自东汉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来自南洋、天竺、波斯等国的商船一年数次带来远方奇珍,“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地官员很容易产生贪腐的念头。接到任命,吴隐之立即携家眷启程,途中听到一个传闻,在广州郊外二十里处石门镇有一涌泉,该泉清澈见底且口感香甜,但百姓们却将这泉水唤作“贪泉”,说喝了这“贪泉”之人必产生无尽贪欲,以至于路过的官员都不敢稍有停留,以示清正廉洁。抵达广州后,吴隐之却不像其他官员绕道而走,而是特地赶往泉水所在之处,感慨地对同行的人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大意是,不被私欲驱使,心绪便不会错乱。过了岭南而丧失清白,无非是自己有贪欲。说完便走到水边,一面掬水而饮,一面慷慨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以此表达坚持自律、不易节操的坚定立场。
评析
吴隐之一生为官、一世清廉,纵使财富唾手可得,却依然坚守底线,真正做到“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据《晋书》记载,“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仕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吴隐之的行为也深深影响了家属子女,他的弟弟及儿子后来都做到郡县的长官,“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他的儿子吴延之官至鄱阳太守,也像他一样厉行清廉的节操,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宋代古成之曾以《贪泉》为题赋诗一首:“贤良知足辱,为尔戒贪名。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这正是对吴隐之饮“贪泉”而不贪以及他清廉为官的最好诠释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