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④ | 与科技共舞 农金“新”风扑面

财富   2024-12-31 17:20   北京  


回望农金2024
韧性生长的力量
金融向“新”热潮涌动,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农村中小银行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2024年,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践行绿色金融之路、探索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农村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碰撞出灿烂火花,洋溢着满满的“科技范”。
从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系统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首次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向“新”热潮涌动大江南北。
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在于创新驱动,纵观银行业,在当前息差持续缩窄、营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正在经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更是改革命题。聚焦赋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方面,践行绿色金融之路、探索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一年来农村中小银行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阵阵“新”风扑面而来。

因地制宜  向“新”而行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成为农村中小银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贯穿于过去一年的实践中。
我国幅员辽阔,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农村中小银行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其中的关键在于摸清家底,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狠下功夫。
看东部地区,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围绕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增长点。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突出强化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推动迈向高质量发展……以此为基础,遍布城乡的农村中小银行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逐步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战略。
——向新提质,积蓄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于“新”,关键在“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三个方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阐述和规划。“创新之核”更需“金融血脉”,这也为农村中小银行寻“新”求“质”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农村中小银行围绕国家战略部署,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金融之力助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在八桂大地,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盯全区产业链布局,围绕写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文章做好金融服务,支持工业贷款余额918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758亿元。在南海之滨,顺德农商银行聚焦“制造业当家”、“515”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推动先进制造业金融集聚区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助推企业加速向“新”。截至2024年11月末,全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余额为735.85亿元,同比增加85.55亿元,增幅超13%。
——逐绿而行,提升发展“含绿量”


“绿色”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年来,农村中小银行积极践行ESG理念,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将绿色金融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强对绿色技术、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形成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股权投资在内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特色业务,明确“生态工坊策略”,倡导“做金融管家”,为新质生产力蓄力赋能。围绕绿色产业特点,广州农商银行强化绿色金融领域的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推出4大类10余项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绿色+消费”、升级“绿色+信贷”、拓宽“绿色+融资”,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实践,《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国汪表示,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农业产业基础不同,科研条件与人才储备也不同,决定了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也决定了农村中小银行要根据业务规模、风险管控能力、人才队伍、信息科技系统等情况为农业新质生产力企业和项目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农村中小银行在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还刚刚起步,还需深入实践、久久为功。”
——因企施策,锻造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融资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不容小觑。小微企业是农商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重点投向初创、小微、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是农商银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之一。
一年来,聚焦科创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重点科技型企业,农村中小银行强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陪伴,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为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从看过去、重抵押到从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市场前景、产业背景、融资情况以及企业研发团队经验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农村中小银行加快扩围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标准。在江苏,江苏农信系统实施“伴飞计划”,利用科技、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数据资源,以及企业的创新积分、纳税、征信等信用信息数据资源,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纯信用、低利率的信贷支持,助力跨过“死亡之谷”。作为上市农商银行的佼佼者,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指引,升级“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搭建“鑫生态”联盟,推出“五专六维”服务赋能体系,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6900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920亿元。

数智驱动  向“新”求变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关注。“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作出系统部署。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末,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并给出了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遵循,其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2024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等文件,引导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为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金融专业化能力提供了政策指引。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这一年,农村中小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字银行建设,升级数字化新产品、新业务,着力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
深化“数智融合”。这一年,跟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农村中小银行持续深化科技手段与数据要素的融合发展,围绕提升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重塑业务流程等关键举措,不断夯实数智化支撑。
“当前,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数据价值反哺业务经营的更高阶段,需要将数据与科技两大关键要素从支撑赋能向价值赋能演变,做到以数连接、由数驱动、用数重塑,激活金融新质生产力动能。”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军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应多措并举实现数据挖掘力、数据服务力、数据运营力、数据管理力和数据续航力的全面提升,将多年深耕田间地头积累的海量数据转换为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加敏捷地洞悉市场趋势、精准业务营销、提升综合竞争力。
在安徽合肥科技农商银行构建的数字化“加减乘除”新方案中,通过自主研发搭建数字化业务移动办理平台、数字化业务运营平台和数字化模型智能决策平台,构建从业务办理、运营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积极与政府部门、科技公司、征信公司等开展数据合作,集成包括工商、司法、税务、政务等在内的多项数据,企业无需提供纸质申请和繁杂的申请材料,大大减少了科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深化“数业融合”。这一年,农村中小银行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聚焦新质生产力典型场景,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既有金融支持又有科技赋能的泛金融服务,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持续助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工具。青岛农商银行创新产业链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推出“鑫链融”线上保理、“鑫e函”电子保函、“e贴宝”线上票据等线上化产品,涵盖应收、预付款、存货、信用等供应链融资业务主流场景,支持传统产业集群“建圈强链”。
产业园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是农村中小银行业务拓展和信贷支持的重点。江苏无锡农商银行创新设立“一园一策”批量营销模式,在授信总额、担保方式、还款模式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定制专属授信方案,深挖园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拓客效率最大化。
深化“业技融合”。这一年,农村中小银行发挥两级法人资源整合功能,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对于农村金融拥抱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江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东升认为要做强“总行级”金融科技大平台,聚焦体验提升、产品创新和自主可控,以科技裂变带动发展质变。江苏省联社大力推广产品共建共享。共建方面,选取科技能力较强的农商银行,创建科技创新基地,集合地区技术优势与科技资源,以更敏捷灵活的方式,不断孵化具有普适性的产品并向全省辐射,目前已实现全省20余家农商银行落地,有效减少了重复研发,节约大量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创建“服务代表”品牌,为各农商银行配置服务专员,通过开展交流沙龙、上门赋能等服务方式,宣传农商银行的优秀产品。搭建“内源社区”,提供专业安全的源代码分享渠道,实现系统资源的跨地区共享应用,降低创新成本。依托现有大数据服务平台,深入挖掘、提炼优秀的数字化使用场景,建立场景共享渠道,实现全省共享落地,大幅提升农商银行数据技术运用能力。
在之江之畔,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持续建强数字普惠大脑,对内,打造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运营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符合浙江区域特征的大数据小微贷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精准刻画、快速响应客户融资需求。对外,持续提升科技赋能业务发展能力,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融资便利度和体验感。
瞭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引领着金融行业大变革,推动金融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中小银行应抓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向“新”求质的航路上蝶变升级。

文章首发于《中国农村金融》2024年第24期

往期推荐


年终特稿② | 应变求变  探寻改革化险“最优解”




年终特稿③ | 刀刃向内  破“卷”突围


编辑:王玺;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权威、深度、专业、准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