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人龙合纹玉璧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国君虢仲墓。质地为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玉质细腻,半透明。器身正背面纹样相同,均饰内外两层变形龙纹,在璧面上还有一条切割时留下的痕迹。器物造型形制规范、线条流畅、做工精细。主题纹饰为人龙复合纹,是西周时期玉器常见的装饰主题之一,古代先民信奉神灵,将天神地祇人物化,人龙纹结合,象征人能乘云气,御飞龙,具有护佑或吉祥的意义。
玉璧作为礼玉六器之一,担负着祭天地、祭祖先、事鬼神的重大宗教责任,是礼玉中极为重要的核心玉器,《周礼》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记载,就是指玉璧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上天。“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古璧,男执蒲璧”,是说玉璧也可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玉璧具有极高的价值属性,因此也被当作信物或馈赠品,《荀子·大略》中记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将玉璧作为瑞信和凭证,表达相见之礼。从商周时期开始,玉璧作为身份的标志,被贵族阶层所佩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玉璧被贵族用作随葬品,目前已发掘的古代贵族墓葬中有众多的玉璧出土,常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用来祈愿尸身不腐。
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璧的存在横跨了整个历史时期,可谓流传久远,其中商周时期是玉璧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的玉璧素面无纹饰,器形比较简单,商代出现弦纹。到周代,玉璧进入繁盛时期,这时的玉璧数量骤增,纹饰复杂,质地优良,且体型较大,无不透露出周人对玉璧的青睐。
在虢国墓地出土的礼玉六器中,玉璧的数量最多,有30余件,分为龙纹璧、弦纹璧、素面璧和刻铭璧四种。在这些玉璧中,龙纹璧最为精美。这些玉璧的面世,对了解西周时期礼制、社会风尚和制玉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是西周玉璧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