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韵藏珍】凹弦纹箍形玉饰

文化   2024-05-11 16:33   河南  

【名称】凹弦纹箍形玉饰

【年代】西周

【尺寸】通高7.9、直径7.2、厚0.4厘米

【来源】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

【收藏单位】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凹弦纹箍形玉饰,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青玉质地。豆青色,因受沁有黄褐色斑纹和灰白色斑块。玉质细腻,有光泽,半透明。体呈半圆柱形,器身外表面以阴刻线饰二组四道纵向凹槽和十数道凹弦纹。器身边缘匀称规整,纹饰线条简洁流畅,打磨精细,无穿孔。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左手腕处,推断该器应为墓主的腕饰。

箍形玉器,最早见于红山,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之一。其形制一般为扁圆筒状,腹壁斜直,一端为平口,另一端为斜口。靠近平口边缘通常钻有两个对称的圆形小孔,又称为斜口筒形玉器。

该凹弦纹箍形玉饰,从外形看与斜口筒形玉器似有不同,但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的瓦沟纹箍形玉器相较,确有相似之处。朱乃诚先生将这类箍形玉器称为弯板状玉饰,因其形制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极为少见,故研究者较少。目前所知该类型器不过数件,这类箍形玉饰的共同特点在于其形制均为四边形,器身弯弧状,有瓦沟状纹饰或素面,边缘有穿系孔。

虢国墓地出土此类箍形玉器共计2件,均为M2009虢仲墓所出。除该件外,另一件形制更接近红山文化的斜口筒形玉器,有学者研究认为,该箍形是由红山的斜口筒形玉器流传至后世改制而成。

红山文化的箍形玉器应是用在祭祀礼仪活动作为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的法器由其改制演化而来的弯板状玉饰,作为手臂或手腕的装饰用玉,无论从出土数量还是墓主身份来看,无不彰显着主人身份地位的显赫与尊崇。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凹弦纹箍形玉饰出自国君虢仲墓,同样也成为墓主人权势与虢国实力的象征。

(供稿:陈列保管部)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10佳人文景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