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文艺复兴之旅回顾:一路收获欧罗巴

文摘   教育   2023-10-28 20:28   北京  

读书行路2023

 文艺复兴主题游学

回顾

  一次身心的旅行  

     我作为“读书行路”游学团队的助手老师,从欧洲归来数月,还时不时想起孩子们,想起李庚老师对学生的全身心陪伴,想起在博物馆中欣赏的一幅幅名作真迹,想起一处处实地的丰富体验......



寒假“英伦教育实践之旅”1月28日开启——

链接:↓ 【读书行路2024寒假】

"品味英伦"教育文化生活实践主题游学说明


1

 独特的体验

     读书行路游学的独特之处,在于李庚老师设计出许多专属的课程,绝非走马观花!同时也我也感动于李庚老师对孩子们润物细无声的陪伴。



01

参观大学,做专业规划


去了不少知名大学,了解大学的教育理念。
欧洲的大学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和城市融为一体,便于大学生接触社会实践,也欢迎民众去参观、听课。
在参观罗马一大时,当孩子们看见墙壁上满是外文论文时,立刻明白了外语的重要性,表达说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
李老师详细介绍了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异同,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发现自身特长,走出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在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里,李庚老师给孩子们讲起了校友但丁。启发孩子们,理解文艺复兴所开启的精神力量,要有独立的思想和批判性思维。
听听这一段:
李庚老师在但丁像前讲述何为“文艺复兴”

在苏黎世大学,李庚老师指着树上熟透的果实,告诉孩子们这种果子可以品尝。他自己率先摘下来吃几个做示范。有位孩子由衷地说:“难怪李庚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去各种尝试,他自己就是这样身先士卒呢!”



02

丰富的实践课堂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课内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李老师特意从国内带来了测量仪器和材料,指导学生们进行了水文实验、测量方尖碑等实践课程。

在景色优美的Bisenzio河畔,李老师提出思考题:“不用过河,怎么能准确测量河的宽度呢?”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思考着,提出了各自可行的方法。
孩子们在小河边取水样,很是开心。他们有礼貌地跟路边的外国人,打着招呼。留下一片欢声笑语。

回到宾馆,李庚老师带着孩子们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分别进行了各种样品的测试,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还是喝的水更纯净!
有位特别有心的孩子,看到行前说明里有水文实验后,也专门从国内带来了试纸,兴致盎然地动手测试。


协和广场,李庚老师讲解方尖碑






03

随时随地启发孩子们


参观完罗密欧与朱丽叶故居,李庚老师跟孩子们探讨起了女性权益,聊起了酒店里的女性专用设施,体现Lady First,还教男生女生如何追寻一生的幸福。
我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人生观念都不知从何处开口教育。李庚老师真是我们这些家长的及时雨,能够抓住每个时机,及时地引导孩子们成长。


27分钟的课程录音:



(↑ 李庚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女性保护和人生幸福)




在繁华的米兰街头,遇到正在直播的小姐姐,还有同龄的广州游学团队,有的同学很勇敢,有的想去交个朋友却又很踌躇。李庚老师就此场景,教孩子们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学着怎样去交朋友。
李老师一直在强调:“教育,是要给孩子教技术,而不是讲大道理。
在后来的旅途中,又遇到来自北方的游学团,孩子们就明显勇敢起来。有的上前去交谈、要到微信,立刻就体会到开心和自豪感。还有孩子勇敢地跟外国友人合影。真为孩子们的这种进步感到欣慰。
听听这一段“技术”讲解:
(李庚老师教孩子们如何交到朋友)




04

朝夕相处,耐心陪伴


李老师朝夕相处、时刻陪伴。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跟这样的老师交流。
有位孩子因为家长不理解自己,而愁眉苦脸,说即使我出国了,妈妈还不肯放手,所以我根本不想联系她。李庚老师就耐心地跟孩子聊天,启发疏导。我看到那位孩子笑容逐渐多起来,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了。
跟着懂青少年心理的老师出游就是好,有什么烦恼、困惑,都能随时随地被老师轻松地化解掉。
特别令我动容的是,尽管李老师已经连续带了两批学生,还是随时陪着孩子们,每每交流到深夜。哪怕是在回北京转机的间隙,李庚老师都在陪着孩子们。
从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们。回到北京后,我也能更加用心的对待孩子们了,而不再是以“忙”为借口来搪塞孩子们了。
李庚老师说:孩子们就应该是“忙”的核心啊。



05

精心设计的路线


瑞士的景色像童话一样美丽。
在阿尔卑斯山上,让人只想留在这里,做一只无忧无虑的牛羊。
左渊同学写到:
公路将雪山沿着山腰线剪开
车辆深入雪境
只为目睹大自然的造物之美
从山脚下葱绿的山野
到山顶上的云雾缭绕
丰饶埋藏在白雪之下
只有牛羊能够发现
而我们像进入一个梦境
好像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每一眼雪山
都会换来一声惊叹


游学实拍


忘不了,在世外桃源般的天空之城,漫步于梦幻城堡,散步、撸猫、喝咖啡、观察墙缝里的古代生物化石......

   忘不了,在达芬奇科技馆里,那一双双放光的眼睛。


忘不了,在比萨斜塔前,那一脸的帅气。
忘不了,在威尼斯水乡,那摇弋着的悠悠贡多拉。
忘不了,在法拉利,李老师给孩子们讲解跑车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忘不了,在勃艮第葡萄园,那一杯香醇的葡萄酒。


忘不了,在迪斯尼里,孩子们那兴奋的尖叫声。
太多的无法忘怀。
李老师设计的路线太精彩了!



06

欢乐的旅程


车上,大家不仅一路欢歌笑语,李庚老师还举办了知识竞赛,鼓励孩子们涉猎广博的知识领域。孩子们热忱参与,竞争十分激烈。
其中有一道历史题,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谁三过家门而不入?” 没想到,孩子们纷纷答道“李老师!”。那是因为李庚老师在把A团送回北京之后,几个小时后就跟着B团返回罗马了,中间根本来不及回家休息。于是就留下这个梗。家长们也被李庚老师那种执着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着。
在埃菲尔铁塔前,为知识竞赛的获胜者颁奖,这个地点够意思。
看,这自豪的小表情!
联欢晚会,有孩子讲起了相声,有孩子唱了Rap,有孩子飙起了高亢的《青藏高原》,还有孩子用英语进行了朗诵。
在开心、开放、包容的氛围的感染下,我观察到一位平常不怎么讲话的内向男孩子,也勇敢的上台飙了英文节目。
在FIFA国际足联总部,孩子们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在绿茵场上,孩子们尽情地奔跑着,玩得非常的开心,用家长们话说:“够吹很多年牛了!”
雨过天晴,蓝天白云,荣军院外面,绿油油的大草坪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那么绿,那么美。同学们在尽情地这大草坪上打着滚,做空手翻,追逐着,嬉戏着,奔跑着~
学识渊博的李庚老师,也披上旗帜,调皮起来了!
李庚老师在家长课堂上一再强调: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端着,不是做出权威的样子,而是要和孩子们成为勾肩搭背的知心朋友


2

 孩子们的收获

不是孩子有能力的时候,父母才放手;

而是父母放手了,孩子才能发挥能力。



01

责任感


出行前,孩子们自主选择了班长、组长、拍照、摄影、美篇等各种岗位。在旅程中,孩子们井然有序,服务他人,也接受他人的服务。让孩子感受到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孩子们的责任感自然而然地就会培养起来。
孩子们自己打包行李,还勇于自己解决问题。尽管英语不熟练,孩子们也可以搞定了房间亮灯、热水器的问题,可以换币去使用自动售货机,可以调换房间,可以在商场购物......,
当孩子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内心非常喜悦和兴奋。一见到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体验。
良皓同学写道:“我想去自动售卖机买点饮料,但是自动售卖机只收硬币不收纸币,于是我就去了酒店前台,一边对他说:‘Can I change coins?I want to buy some food.’  一边用手比划着硬币的形状,店员听懂了,把硬币换给我了!”
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相信孩子,敢于放手磨炼,孩子就会还回一个惊喜。  
“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比之前预计的要好得多。”这是老师之间沟通说的最多的内容。自己照顾自己、小伙伴互相帮助、小组为单位活动,组长、小助手、团长、兴趣小组组长,每个孩子都在团队中认领了角色,都表现出很好的参与性,都能主动承担工作为集体出力。
头一天分完房间后,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在酒店大堂玩起来,吃得好睡得香,时差比老师们倒的还好。
有老师、伙伴的陪伴,孩子们没有多少“分离焦虑”,反而是远方的家长有些失落,和老师反映“与家里沟通信号微弱”。
长大的孩子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家长,这一次的旅行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次很好的分别“实习”。

· 遇到困难怎么办?
相信孩子、激发孩子,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并不差。李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去沟通解决困难,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后面远远跟随,观察呵护,为孩子保驾。
这种方法也是李老师多次提示给家长的,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实用。

· 在旅行中,老师们还不断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与合作意识。
在迪士尼游玩时,李庚老师手把手指导他们下载使用英文APP;帮助他们树立时间概念,遵守集合时间;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现金、计算汇率;告诉他们每天要关注天气预报调整第二天着装。

· 在游玩时和小伙伴产生分歧怎么办?
教会他们表达想法积极沟通。在旅途中迷路怎么办?教会他们使用谷歌导航,一路指导归队。
· 在旅途中生病怎么办?
老师们耐心观测、陪伴,教会他们观测体温,按时吃药调整饮食,战胜疾病。
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总会遇到困难、麻烦。让孩子们体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能力的提高将受益终生。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希望这次旅行除了看山看水参观学校博物馆,也能给他们带来思维的改变。
孩子们通过交往,很快就熟络起来,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想吃零食、加餐就三五成群结伴去买,俨然已经习惯了当地生活。每天晚上旅行回来还在一做游戏、运动、团建。返回时,机场上的狼人杀已经扩充到十几人。依依不舍,不亦乐乎。
十几天时间,孩子们一天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就是一大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笑容更多了,更加自信了。
这就是成长。



02

爱心满满

一位同学在离开酒店时,留下一张便条,满满的温暖:
“感谢您为我们打扫房间,我们在这里度过了舒适愉快的时光。谢谢。”
这是礼仪之邦的风范,也是孩子们在世界面前最好的展现。

巴黎小皇宫的展品文物琳琅满目,却是免费参观。
展厅内的自愿捐赠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李庚老师借此讲解了博物馆的运作形式,以及捐赠箱的意义。同学们听罢,纷纷掏出一些零币捐赠。博涵同学说:“内容这么丰富的博物馆,值得多捐!”
孩子们开始思考,如何回馈这个社会。

期待,2024巴黎奥运会




03

感触收获


傍晚回到酒店,孩子们还在讨论着当天的收获。整理思路,写出一篇篇的观后感。连家长都感叹,说:“我家孩子能写这么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和预期”。
一方面,游学内容丰富多彩,有了大量的新鲜素材;另一方面,李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讨论,开放思想、不设局限。在这样的氛围下,灵感自然就容易被打开了。
家庭教育,也应该是这样的氛围啊。
左源同学在游学过程中,思涌如泉。哪怕是通过一条隧道、路过一座小院,看到一幅自然图景,小诗都能信手拈来。
"我看见自己清晰的倒影
我与那广袤无垠的天地交融
一望无际的山野
满眼的绿
有细长的溪流纵横其中
宛若丝带妆点大地的裙边
那丝带平整柔软
却是点睛
.....”

左源说,她很喜欢这样的游学氛围:包容、自由,无拘无束,所以能够随时随地找到灵感。
这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佛罗伦萨,领主广场


江翰同学认真体验、勤于思考。家长读过孩子的观后感,也感触颇深:“通过游学,我对儿子有了多角度的看法,常常在想:‘这是我儿子吗?’,感觉好像开启了一个新世界。”

“走出圣彼得大教堂,我又回头看了一眼。八月的风抚过广场,抚进大堂。我就在想,哪怕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之前接触着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但我们应当保持着敬畏。而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高大的教堂和精美的建筑。
我认为,千年的东西,不应该用十年的目光,去审视,去批判。哪怕再不同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去尝试理解,去包容接纳.....”
政霖同学每次都出席头脑风暴讨论会,抒发他的内心激荡:
“透过车窗,我就看到了大斗兽场——曾无数次在书中出现的建筑,如今就在眼前。
它的宏伟让我敬畏。巨大的圆形斗兽场是古代建筑师聪明才智和工艺的永恒证明,矗立在时间长河之中。靠近它,感觉就像踏入过去,想象着人群的欢呼声和史诗般的战斗在围墙内展开,他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让我的内心与辉煌的古罗马帝国产生了深厚的联系。......”
在乌菲兹美术馆里,达芬奇、拉斐尔、波提切利等课本上提到过的那些名人们真迹,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同学们用手机逐一记下那一件件令人心动的作品:

  



04

影像实践


坤桐同学拍的照片超好,又有一头潇洒的卷发,大家都用“大师”来称呼他了。家长们也每天在群里期盼他的大作,每次一发照片,就引得赞叹声一片。
这次欧洲游学,去过了耳熟能详的卢浮宫、凡尔赛、乌菲兹等。对孩子们的审美熏陶,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孩子们还用视频编辑、纪录游学的点滴。初到罗马时,网络不很好,为了做好视频,有孩子深夜还在想着办法,来解决网络问题。

(A团快乐出行的视频,李庚老师拍摄制作)


(B团快乐出行的视频)


(学生制作的游学路线)



05

手绘、朋友圈


    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灵感,才能被触动。孩子们用画笔或者电子产品进行了创作。

       各种各样的美图在孩子们的朋友圈里涌现,越来越精彩。可以发现,有的同学最初只发照片没有文字,慢慢地增加了文字介绍,又逐渐增加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06

联欢晚会,才艺展示


    孩子们有多彩的才艺,无论是Rap,还是讲相声,还是飙英文歌曲,都令我们刮目相看!


(临时搭班,也能表演相声,点赞)


(表演英文朗诵)


3

家长的感想



家长们从机场的依依不舍,旅途中的担心,到后来完全放手,逐渐惊叹于孩子们的蜕变。


景昀同学写到:“这次的旅行,不仅是对美的新认识,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又能有几年的青春之时呢?在自己想要去,能去的情况下便尽情地去享受吧。毕竟,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她还告诉我:“难忘巴黎最后一站,圣心大教堂俯瞰。老师您能不能帮我在最后再补上一句:我们,下次,再见。”
当我写到这里时,忍不住又流泪了。何时才能,再与你们一起出行,读书、行路,去敞开心扉、体验世界的辽阔……


2024寒假“英伦教育文化实践”游学
2024年1月28日出发
介绍请点击↓
【读书行路2024寒假】
"品味英伦"教育文化生活实践主题游学说明

详情请咨询“读书行路”课题组:
微信 Ligeng01









回顾

↓ “读书行路”往期英国游学情况,请点击参见如下链接:

· 2019“读书行路”游学之伦敦行

· 2019“读书行路”游学之伯恩茅斯


部分往年游学回顾链接:

2016“读书行路”美国教育文化游学回顾

2016“读书行路”文艺复兴主题游学回顾

国内游学回顾—— 应县木塔

游学系列回顾1—南京啊!南京

游学系列回顾2—桃花潭水深千尺

游学系列回顾3—黄山归来,不看岳

可以听的游学现场:

游学音频:龙门石窟 鱼跃龙门

游学音频:一杯邀明月,两弹绽豪情

游学音频:黄龙,绚丽青春的色彩

游学音频:绝美九寨、环保小卫士

游学音频: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

游学音频: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和实践

游学音频:汶川地震纪念地

游学音频:做人,应该张扬还是收敛?

游学讨论:是否可以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游学音频: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地理人文

游学音频:旅行的意义在路上

游学信札:致青春

游学音频:三角函数有什么用?

2023音频:大同的北魏王朝

2023音频:大同华严寺、九龙壁


2020年“读书行路”选摘

[2020-22期]“燕京八景”之世界文化遗产“居庸叠翠”

[2020]心理小记(一)

[2020]老师,我今晚失眠,想要跟您聊聊心里话~

[2020-20期]世界读书日之微信读书

  [2020-19期回顾]京城人文:百年前门

[2020-18期回顾]人文课堂:世界遗产 - 十三陵神路

[2020-15期回顾]玲珑塔下话万历

[2020-14期]微信读书推荐

[2020-7期]“三八”直播课堂 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


2019年度“读书行路”各期活动回顾链接:

[2019-46期]青春期是一场最美的窑变

[2019-45期]首博穿越回顾一

[2019-45期]首博穿越回顾二

[2019-41期]正阳门火车站回顾一

[2019-41期]正阳门火车站回顾二

[2019-40期]孩子,都可以是艺术家

[2019-39期]志愿者服务日畅游故宫

[2019-38期]中学生高考选课沙龙

[2019-37期]秋日團城

  [2019-36期]  太庙活动

[2019-35期]国庆系列—圆明园

[2019-34期]国庆系列—古建博物馆

[2019-33期]国庆系列—首博“园说”

[2019-32期]国庆系列—北京大学

[2019-31期]国庆系列—双清别墅

[2019-29期]中秋观影

[2019-26期]英国游学之伦敦行

[2019-26期]难忘的伯恩茅斯

[2019-26期]英伦微留学-元琦妈妈的分享

2019-26期]英伦游学第二周-你好!伦敦

[2019-25期]李老师的一堂示范课

2019-21期]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2019-17期]曹雪芹故居,植物园赏花

[2019-15期]奥森慈善健走

2019-14期]海棠花溪专场

2019-12期 ]海棠佳韵,陶然春城

2019-11期]春和景明”颐和园赏花

[2019-8/9期]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2019-4/5期]春游西海、汇通祠

[2019-3期]“台湾游学”特辑——阿德哥

[2019-2期]英国游学——“情人节”专辑

[2019-2期]英国游学之伦敦上元夜

[2019-2期]英国游学之北京欢迎你

[2019-1期]回顾2018,展望2019(上)

[2019-1期]回顾2018,展望2019(下)


  2018年度“读书行路”各期活动回顾链接:

2018-1期]那一年我们的回忆(李约瑟谜题)

2018-2/3期]仰望星空——北京天文馆

[2018-4期]文化遗产系列——北京钟楼、鼓楼

2018-5/6期]回味经典——从《诗经》到《红楼梦》

2018-9期]三山五园系列——西堤赏花

2018-10期]明城墙遗址VIP专场

2018-11/12/13期]首博特展: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

2018-14期]“海棠花溪”元大都遗址公园

2018-15期]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赏花

2018-17期]着眼未来的教育

2018-18期]缂丝团扇和汉服

2018-19期]中山公园古建之美

2018-20期]航空总医院健康科普长什么样?

2018-21期]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们相处

2018-22期]解密中国地质博物馆

2018-23/24期]首博特展: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

2018-26期]《相宇有成》钢琴音乐会

2018-27期]国庆专场——北大红楼(回顾一)

2018-28期]国庆专场——北大红楼(回顾二)

2018-29期]国庆专场——北大红楼(回顾三)

2018-31期]国庆游园:天坛

2018-32期]天宁寺探古

2018-34/35期]首博特展:大辽五京

2018-37期]洞穴探险科考讲座

2018-38期]百家讲堂: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成长

2018-40期]《孙子兵法》启智育才


2017年度“读书行路”各期活动回顾链接:

2017-1期]直播讲座:假期规划和书单

  [2017-2期]  寒假,我们读书行路

2017-3期]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2017-4期]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世界史(加场)

2017-5期]进阶讲座:“舒适平和,体味大英”

2017-6期]春光明媚,颐和园赏玉兰

2017-7期]活动图文录音:探秘周口店

2017-8期]悦读倡议

2017-9期]孩子的学业规划和专业选择

2017-10期]三山五园系列——圆明园牡丹行

2017-12期]“燕京八景”——北海公园,阅古赏春

2017-13期]现场讲解:悦读分享,爱上阅读。

2017-14期]音频版:北大红楼

2017-15期]“燕京八景”——北海游园阅古

2017-16期]品味京剧之美

2017-17期]家长沙龙——“读书与游戏”

2017-18期]人工智能与我们的未来

2017-19期]美·好·中华特展

2017-20期]人工智能与未来

2017-24期]认识鲁迅

2017-26期]中華之美:古代建筑博物

2017-27期]古都游园景山行(图文)

2017-28期]“大美山西”游学之“阅览大唐”

2017-28期]大美山西游学之应县木塔

2017-28期]“大美山西”游学之“如何为孩子选书”

2017-28期]大美山西游学之南禅寺

2017-28期]大美山西游学之悬空寺

2017-29期]北京云居寺

2017-31期]家长沙龙: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

2017-32期]北京最古老的教堂

2017-32期]利玛窦创立的宣武门教堂完整音频

2017-33期]国博特展秦汉文明(音频及回顾)


  2022年度各期活动:

【2022-1期】教育沙龙:“期末妈妈”的心理调试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一集)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二集)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三集)

【2022-3期】周末教育沙龙“双减之下”

【2022-4期】周末教育沙龙“慧学习、惠生活”

【2022-5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二)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三)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四)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五)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六)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七)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八)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九)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二)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三)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四)

【2022-5期】小研究生课程——家长的收获(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程——家长的收获(二)

【2022-6期】中国电影博物馆

【2022-7期】假期的学习与生活

【2022-7期】心理调适与青少年研究生课题

【2022-8期】书法俱乐部:写春联、过大年

【2022-9期】家庭教育对孩子阅读的引导

【2022-10期】永宁古城观星赏灯

【2022-11期】2022新年联欢会精彩回放

【2022-12期】大年初五颐和园赏腊梅(一)

【2022-13期】“三国”会,英雄榜

【2022-14期】“日下春和”首博站

【2022-14期】“日下春和”与“浑天一统星象图”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一)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二)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三)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四)

【2022-16期】2022元宵节才艺展示

【2022-17期】“三国”会,我讲三国

【2022-18期】周末教育沙龙~生活・美育

【2022-19期】周末教育沙龙——品读《论语》

【2022-20期】摄影俱乐部:“遇见最好的自己”

【2022-21期】颐和园赏读长廊(一)  玉兰乐寿

【2022-21期】赏读长廊——玉兰乐寿(回顾)

【2022-22期】周末教育沙龙——面对孩子成长

【2022-23期】京东大溶洞、西红柿采摘实践

【2022-24期】清明假期—故宫特展“何以中国

【2022-24期】清明观展:何以中国(回顾)

【2022-25期】天壇齋宮  不負春光

【2022-26期】宋庆龄故居回顾

【2022-27期】汇通祠西海写生

【2022-28期】运用脑图促进学习进步

【2022-29期】“世界读书日”赏读圆明园

【2022-30期】“何以中国”党建专场

【2022-31期】北京中轴线 北段

【2022-32期】国家植物园、卧佛寺春游

【2022-33期】周末教育沙龙——共同面对

【2022-34期】“母亲节”文艺汇演

【2022-35期】周末教育沙龙“我与博物馆”

【2022-36期】首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成果展示

【2022-37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第二期 报名

【2022-38期】周末教育沙龙——五月五“过端午”

【2022-39期】小研究生开题指导

【2022-40期】周末教育沙龙——带你了解盲人的生活

【2022-41期】心怀勇敢不惧未来 临考教育心理调适讲座

【2022-42期】“爱在父亲节”朗读会

【2022-43期】中秋活动——颐和园景明楼“临水赏月”

【2022-44期】北京科学嘉年华光年深处——深空探测展

【2022-45期】“仰望苍穹”国家天文台密云基地 

【2022-46期】长陵博物馆&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2-47期】重阳节——香山碧云寺游园

【2022-48期】北京中轴线的人文之旅

【2022-49期】“发现小行星”国际课题行动

【2022-50期】中科院科学节——地质地球物理所专场

【2022-51期】“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2022-52期】“奋进新时代”线上课——大国重器

【2022-53期】微课视频来了:冬至漫话•九九消寒

【2022-54期】密云观星




不忘初心,助力家庭教育

为孩子铸造一个美好未来

 

     多年以来,“读书行路”课题的老师们不懈坚持,开展了大量家庭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课堂服务。请向李老师申请安排。




14


“讀書行路”  是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公益课题项目,在李庚老师的倡导下,已坚持14年时间。


“读书行路”教育课题的四大特色:

  1、把提升青少年素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放在首位,注重人文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传递,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激发个性潜能;

  2、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鼓励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世界,提倡抬头读书和亲身实践;

  3、探索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知识点的融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互动、实习实践,使学生耳目一新;

  4、秉持公益性宗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服务。


"读书行路"公益教育活动的五大板块:

  1、校外公益课堂

     2、教育咨询和心理辅导

     3、家长课堂和读书沙龙

  4、在线音视频直播、录播

       5、教育文化游学




读书行路
一,教育人文公益课堂; 二,《读大学》读者群; 三,国际游学交流平台。 \x26quot;读书行路\x26quot;是李庚老师领导的长期课题,人文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免费,以讲座、交流、运动、实习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抬头读书、认识世界、思考实践、放飞心灵,寻求一生真正的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