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2024-5期】宣南博物馆:明代长椿寺

文摘   教育   2024-03-04 22:37   北京  

读书行路公益课


“读书行路”

2024第5期公益课程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

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


“京师首刹”

文以载道,家国情怀


3月9日(六)上午9点半



宣南文化博物馆(长椿寺)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明代古刹长椿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雅致。
生长在北京,这一期“读书行路”,我们要听听老北京发祥地的故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这个展览以“文以载道、家国情怀”为主线,展现士子文化的内核。有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众多历史人物——顾炎武、林则徐、魏源、龚自珍、谭嗣同……
士聚宣南、斯文在兹,围绕宣南士人群体的生活、学术、精神追求等梯次展开,多维度解读宣南文化和士乡的精神特质,展现心系家国、勇于担当的士人精神。
活动由李老师规划主持,特邀馆内志愿讲解员曾老师主讲。



长椿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是明神宗朱翊钧遵生母慈圣李太后之意,敕令为高僧水斋禅师营建的。明神宗赐名“长椿”,意在祝祷其母健康长寿。作为皇家敕建庙宇,长椿寺曾盛极一时,明末清初有“京师首刹”之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别小看宣南,这里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域。战国、两汉的蓟城,隋唐的幽州,辽南京、金中都,这些都邑的中心都成为宣南的一部分。
长椿寺是宣南士人的燕集酬唱之地,历史上广结善缘、布施茶汤、兴办义学。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停灵于此。
2002年,长椿寺迁出原居民、修缮文物古迹。2005年开放。2019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椿寺镇寺三宝: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像与崇祯帝生母刘太后像(已佚)、米万钟撰并书《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碑、鏒金多宝佛铜塔。






读书行路


让孩子们的思维视野更开阔

  • “读书行路”的每一期课程,将教育理念融入到历史、科技、自然、人文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孩子们多元观察思考。

  • 课程欢迎家长参加,与孩子产生亲子共同话题。

  • 本期活动因长椿寺平房展厅场地局限,仅开放20名额,限五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家长报名。3月5日(二)19点统一开放报名,额满即止。谢绝空降。

  • 另,周末附近有个不错的去处:报国寺正在举办古旧图书书市,可以就近一游:




报名事项


1

活动时间


3月9日(六)9:30—11:30

请注意:3月5日(二)19点统一开启报名

2

活动报名

“读书行路”公益课程活动,免收所有活动费用。

限五年级及以上学生及家长报名,同一家庭2人以内。

每人一票,报名二维码见下,请长按或扫描报名:

请注意,报名统一于3月5日(二)19点整开启,额满即止。


3

预约门票

博物馆门票请另行预约

请查找“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公众号,免费预约。

4

集合时间地点

3月9日(六)9:20

地点:宣南文化博物馆(长椿寺)院内集合。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长椿街站下车向南走500米或19号线牛街站B口直达。



5

活动要求

1)内容涉及众多历史人文,建议五年级以上学生家庭报名。

2)小收音机是“读书行路”活动的标配,大人孩子都请携带收听。请在报名时选择“自备”或“代购”。届时提前检查好电量。

3)团体活动,请准时抵达,以免大家等候。

4)参观时场内请保持安静。

5)不触摸、攀爬展品。

6)课程中随时欢迎提问互动。




2024“读书行路”规划活动


3月16日、17日,清华大学
7月-8月,美国常春藤教育文化游学
7月-8月,英国教育文化实践游学
4月,盛世修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
4月,三山五园春赏系列
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
“读书行路·走近科学”系列参观实践
中国科技馆 航天主题展
行走古都中轴线申遗系列
“读书行路”天文俱乐部观测活动
首都博物馆特展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茶文化展
国家典籍博物馆 甲骨文特展
国家典籍博物馆 《永乐大典》特展
国家大剧院
故宫博物院特展
中国铁道博物馆
北京汽车博物馆
宣南文化博物馆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舞彩浅山滨水国家登山步道
……





2023游学

回顾链接



游学系列回顾1—文艺复兴之旅:一路收获欧罗巴

游学系列回顾2—南京啊!南京

游学系列回顾3—桃花潭水深千尺

游学系列回顾4—黄山归来,不看岳

游学系列回顾5—大同的故事(辉煌的北魏王朝)

游学系列回顾6—大同华严寺、九龙壁(音频)

游学系列回顾7—云冈的微笑(音频)

游学系列回顾8—天文馆:脉冲星—黑暗森林(音频)

游学系列回顾9—艺术+科技+非遗携手国家大剧院(音频)

游学系列回顾10—规划 · 教育(音频)


2023“读书行路”已完成活动


【2023-1】直播:新年学习规划,课题活动启动

【2023-2】春节自驾游学:蔚县古城+云冈石窟

【2023-3】中华世纪坛:“五星出东方”历史文物展

【2023-4】人文自然游学专题:金陵古都+黄山画境

【2023-5】“发现小行星”国际课题行动(三期)

【2023-6】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双城记》(加三场)

【2023-7】国家大剧院建筑揽胜 “京韵·婺风”特展

【2023-8】书法俱乐部线下观展:苏东坡的艺术人生

【2023-9】九九消寒:奥森健步 观“天宫”过境

【2023-10】三山五园:西堤踏青赏花+汉服诗会

【2023-11】故宫:“国子文脉”进士文化联展(加三场)

【2023-12】走近科学:中科院计算所

【2023-13】走进法源寺 丁香盛开

【2023-14】西藏文化博物馆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

【2023-15】“雪域星光”西藏传统文化艺术展

【2023-16】智化寺:明代京乐古刹回响

【2023-17】京西古道:登山、古迹、博物馆

【2023-18】读书俱乐部:“世界阅读日”线上分享

【2023-19】史海钩沉:圆明园游园怀古(陈博主讲)

【2023-20】北京天文馆:寻找外星文明展

【2023-21】“丰功伟业”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

【2023-22】故宫:状元是如何诞生的

【2023-23】大钟寺,古钟历史、铸造实践

【2023-24】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特展(加四场)

【2023-25】海淀镇:三山五园周边的历史发展

【2023-26】中国美术馆60年“致敬经典”精品特展

【2023-27】“发现小行星”国际课题行动(四期)

【2023-28】“走近科学”《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

【2023-29】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题游学

【2023-30】地坛书市 徜徉书海

【2023-31】“走近科学”:全国科普日首钢主会场

【2023-32】自驾草原天路古堡,体验现代牧场奶业~

【2023-33】中秋赏月观灯海 回顾历史拍天宫

【2023-34】国庆自驾游学 探秘独乐寺

【2023-35】“走近科学”:一滴油的奇妙旅行

【2023-36】三山五园系列:长廊故事会

【2023-37】线上公益课堂:“警惕青少年抑郁症”

【2023-38】金秋赏桂:颐和园博物馆 慈禧的故事

【2023-39】心理课堂:青少年学习心理建设

【2023-40】精品讲堂:百件文物世界史

【2023-41】党建专场:北大二院、北京中轴线

【2023-42】三山五园系列:万寿山·佛香阁探秘

【2023-43】“故宫·色彩”古建筑精品鉴赏课

【2023-44】参观新保利文物、“世界第一窗”

【2023-45】奥森健走支援甘肃震区重建

【2023-46】国家话剧院观剧《我不是坏小孩》+后台探班




天地之间,让孩子们身心舒展~


2024年暑期美国英国游学即将开启
祝福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收获!





  2022年度各期活动列表(可点击):

【2022-1期】教育沙龙:“期末妈妈”的心理调试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一集)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二集)

【2022-2期】《仰望苍穹》讲座视频(第三集)

【2022-3期】周末教育沙龙“双减之下”

【2022-4期】周末教育沙龙“慧学习、惠生活”

【2022-5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二)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三)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四)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五)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六)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七)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八)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九)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二)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三)

【2022-5期】小研究生课题小论文选编(十四)

【2022-5期】小研究生课程——家长的收获(一)

【2022-5期】小研究生课程——家长的收获(二)

【2022-6期】中国电影博物馆

【2022-7期】假期的学习与生活

【2022-7期】心理调适与青少年研究生课题

【2022-8期】书法俱乐部:写春联、过大年

【2022-9期】家庭教育对孩子阅读的引导

【2022-10期】永宁古城观星赏灯

【2022-11期】2022新年联欢会精彩回放

【2022-12期】大年初五颐和园赏腊梅(一)

【2022-13期】“三国”会,英雄榜

【2022-14期】“日下春和”首博站

【2022-14期】“日下春和”与“浑天一统星象图”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一)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二)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三)

【2022-15期】谷爱凌苏翊鸣的教育启示(四)

【2022-16期】2022元宵节才艺展示

【2022-17期】“三国”会,我讲三国

【2022-18期】周末教育沙龙~生活・美育

【2022-19期】周末教育沙龙——品读《论语》

【2022-20期】摄影俱乐部:“遇见最好的自己”

【2022-21期】颐和园赏读长廊(一)  玉兰乐寿

【2022-21期】赏读长廊——玉兰乐寿(回顾)

【2022-22期】周末教育沙龙——面对孩子成长

【2022-23期】京东大溶洞、西红柿采摘实践

【2022-24期】清明假期—故宫特展“何以中国

【2022-24期】清明观展:何以中国(回顾)

【2022-25期】天壇齋宮  不負春光

【2022-26期】宋庆龄故居回顾

【2022-27期】汇通祠西海写生

【2022-28期】运用脑图促进学习进步

【2022-29期】“世界读书日”赏读圆明园

【2022-30期】“何以中国”园林古建所党建专场

【2022-31期】北京中轴线(已完成)

【2022-32期】国家植物园、卧佛寺春游(延期)

【2022-33期】周末教育沙龙——共同面对

【2022-34期】“母亲节”文艺汇演

【2022-35期】周末教育沙龙“我与博物馆”

【2022-36期】首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成果展示

【2022-37期】青少年小研究生课题 第二期 报名

【2022-38期】周末教育沙龙——五月五“过端午”

【2022-39期】小研究生开题指导

【2022-40期】周末教育沙龙——带你了解盲人的生活

【2022-41期】心怀勇敢不惧未来  临考教育心理调适讲座

【2022-42期】“爱在父亲节”朗读会

【2022-43期】中秋活动——颐和园景明楼“临水赏月”

【2022-44期】北京科学嘉年华、光年深处——深空探测展

【2022-45期】“仰望苍穹”国家天文台密云基地 

【2022-46期】长陵博物馆&蟒山国家森林公园

【2022-47期】重阳节——香山碧云寺游园

【2022-48期】北京中轴线的人文之旅

【2022-49期】“发现小行星”国际课题行动

【2022-50期】中科院科学节——地质地球物理所专场

【2022-51期】“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2022-52期】“奋进新时代”线上课——大国重器

【2022-53期】微课视频来了:冬至漫话•九九消寒

【2022-54期】密云观星




15


“讀書行路”  是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公益课题项目,在李庚老师的创立并倡导下,已坚持15年时间。


“读书行路”公益教育课题的四大特色:

  1、把提升青少年素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放在首位,注重人文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传递,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激发个性潜能;

  2、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鼓励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世界,提倡抬头读书和亲身实践;

  3、探索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知识点的融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互动、实习实践,使学生耳目一新;

  4、坚守公益性宗旨。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服务。


"读书行路"公益教育活动的五大板块:

  1、校外公益课堂

     2、教育咨询和心理辅导

     3、家长课堂和读书沙龙

  4、在线音视频直播、录播

       5、教育文化游学


读书行路
一,教育人文公益课堂; 二,《读大学》读者群; 三,国际游学交流平台。 \x26quot;读书行路\x26quot;是李庚老师领导的长期课题,人文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免费,以讲座、交流、运动、实习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抬头读书、认识世界、思考实践、放飞心灵,寻求一生真正的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