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2024-34期】回顾:赏秋八大处,瞻仰佛舍利

文摘   2024-11-07 15:47   北京  

读书行路 第34期

 赏秋登山,

瞻仰佛舍利

传递欢喜 

      “八大处”的意思是西山中的八处古刹。古人曾形容:“三山如华屋,八刹如屋中古董。八大处天然之美有过于西山诸胜。”

      从二处到七处登顶。在一片金黄的灿烂中,给孩子们传递内心的欢喜。



“读书行路” 登上六处的现场录音

❀ 请点击,边听边看 ↓

 


赏秋登山

瞻仰佛舍利



真挚感人观后感

“读书行路”让我们能聚在一起,美好的因缘。


家长感想


    家长Kevin非常喜欢历史,几乎每次活动都带着孩子来参加,感恩于李老师不辞辛劳地边爬山边讲了整整四个小时。Kevin情不自禁地写道:

昨日下山,日将傍晚。

秋色正浓,游兴无减。

月星初上,京华渐远。

天穹广盖,地展方圆。

繁华将现,华灯万盏。

良师契友,半日欢谈。

讲僧论佛,寻古访泉。

君臣朝堂,下里巴言。

最知足者,粗茶淡饭。

读书行路,谨守自然。

古木森森,恰证真言。

大千世界,随性随缘。


家长Zoe也是一位重度文博爱好者,看看她的观后感:


《李庚老师是我的学习榜样》

    我的工作是导游,是一名讲解者,同时也是一名倾听者。周末,带着孩子跟着读书行路李庚老师去了八大处公园研学。

    来北京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幽静、景色秀美、很有历史的地方,“八大处”,意思是有八座古刹。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寺庙和佛像被损毁。灵光寺里存放着珍贵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的牙骨舍利。

    大悲寺里还有国宝级文物——元代泥塑大师刘元雕塑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最震撼的是目睹了两棵七百多年的银杏树。金秋时节,笔直的银杏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黄叶,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银杏树!

    这里是寺院,自然离不开佛教文化。经书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是空无的,一切都是因缘际会。就如我今天能看到这颗美妙的银杏树,就如我们这么多家庭相聚,就如我能认识李老师。

    李老师就是榜样。看起来他信手拈来的知识,都是长期的积累。我希望也能像李老师那样,持续学习,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李老师不断启发家长们,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嘉琪妈妈的做法令我们赞赏,和孩子一起合作了这篇观后感,真是践行了什么叫言传身教。




    曾老师的观后感:


《谢谢今生能遇见你》

    心经中讲“色即是空”,意味着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空无的,没有绝对的实体。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正如我们相聚在八大处,聆听李庚老师给我们讲了4个多小时,这一切都是有因缘的。

     在二十四孝浮雕前,那些孝子们的故事感动着我。最受感动的是王裒,因为妈妈生前怕打雷,儿子就在那些打雷的日子里,去墓地陪伴着妈妈,这得有多么深厚母子感情,才发自内心地去做这事呀。我相信,他并不是受制于道德约束。他们母子一场,这又是怎样的因缘呀。

    回到家,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儿子听,并对他说,“谢谢你,让我今生遇见了你,我感觉很幸福。”

    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有因缘的。谢谢你们,今生的遇见,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谢谢李庚老师,在夕阳西下,让我们看见了金光灿烂的北京城;在幽静的寺庙里,让我们惊叹于银杏叶的金黄;在元代雕塑前,让我们嗅到了檀木的清香……   

    We briefly staggered, and the tide ebbed at the end, paying tribute to this meeting.

     我们短暂相遇,潮起潮落,致敬这场遇见~



赏秋登山

瞻仰佛舍利


学生感想

    在北京最美的季节里,大家跟随着李老师爬山、观景、听讲解,内心甚是欢喜,同学们纷纷投稿。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真情实感,多带孩子们出来读书行路吧。



@万古长空 老师作品


    佳莹同学写道:

    怡然同学非常喜欢李老师的活动,暑假曾跟着李老师出国游学。她写道:


《八大处活动有感》

      今天,通过听取李老师讲解,了解了佛陀牙舍利的来历,以及佛陀与弟子们的故事。很感动。我们需要学习佛陀对他人的包容,学习佛陀的修行定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定力。

      在这里,各处特点不同。有700多年银杏树,有的有敬佛石碑,有的有泉眼,让我更深刻了解了八大处的精髓,包括寺庙和有趣历史。

      特别感谢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用心组织!


     梓硕同学,别看年龄小,也勇敢地发来了观后感,赞!

      孩子们平常喜欢围绕在李老师的身边,因为李老师耐心陪伴,不批评,不指责,不给孩子扣帽子。

     对于孩子们写的观后感,我们当家长的,也要向李老师学习,只要孩子动笔了,就多多鼓掌,不指指点点。




     郁达夫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让我们继续抬头“读书行路”,去往未来人生更高远的前方。


☆ ☆ ☆ ☆ ☆

"读书行路"教育人文游学报名中

2025年寒假 ★ 北京往返

A线 春节前 1月16~28日 英国

B线 春节后 2月2~13日 澳大利亚

行程通知已在“读书行路”群发送:

点击:"品味英伦"教育生活实践游学

点击:"温暖澳洲"多元人文教育游学

请私信咨询课题组微信 Ligeng01


赏秋登山

瞻仰佛舍利

读书行路
一,教育人文公益课堂; 二,《读大学》读者群; 三,国际游学交流平台。 \x26quot;读书行路\x26quot;是李庚老师领导的长期课题,人文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免费,以讲座、交流、运动、实习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抬头读书、认识世界、思考实践、放飞心灵,寻求一生真正的幸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