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东星
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生气情绪的踪影:
它藏在9岁的大儿子揍向小儿子的拳头中;
藏在老公业绩不好在公司被骂、回家后臭着脸的表情上;
躲在收银员遇到顾客却只能隐忍的声音里。
我们常碰到让人生气的事,却不太了解生气是怎么一回事。人为什么会生气?
图源:《青春变形记》剧照
生气的秘密
首先,生气往往是因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每个人都希望在期望内达成自己的目标。当无法如愿时,自然会感到愤怒。
其次,生气也可能源自于被踩到底线。生气是我们情绪上的火警,当我们感觉到事情不对劲、不公平或只是令人沮丧时,它就会响亮地响起。
每个人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都有一条自己觉得是有安全感的底线。当不能跨越的底线被侵犯了,我们会感到生气。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界限何时被跨越,并促使我们解决我们可能忽视的问题。
最后,自尊心受伤也是想要发脾气的重要原因。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价值能被认定,也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一旦被轻视,难免就会浮现生气情绪。
生气有时是潜意识里认同了别人的说法或愿望的表现。这意味着,有时我们对某些事情的反应可能并非完全出于表面原因,而是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或压抑的愿望在作祟。
图源:《青春变形记》剧照
生气的“好处”
人如果在无意识中带有羞耻及不安的感觉,就会害怕自己软弱的样子招来轻视或者责备,因而就不希望被人觉察。
然后为了消除并且隐藏这种自己觉得幼稚的情绪,就会演变成生气。
只要一生气,对话的焦点就能转移到对方身上,不用再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还可以透过生气释放出:“问题在你身上,不是我。”的信息,从而让自己更占上风。
当一个人内在感到被威胁时,往往会通过生气来保护自己,然而这种保护却可能让人远离内心的真实需求。
生气常作为一种切割的动作,好像只要一生气,就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要改变。
因此,生气也是一种逃避,逃避面对更深层的自己。
图源:《青春变形记》剧照
生气是我们成长的媒介
如果把生气情绪用来发掘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用来责备对方犯的错,那么每次生气反而都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生气就像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要注意照顾自己,去觉察或休养。
我们不应将生气视为污点,而应将其视为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门,学会去打开它,去看清门背后隐藏的真正情感诉求。
改变对生气的想法:将生气视为一种必要的情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与自我和解的力量。
如此,通过识别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便有机会学会引导你内在的力量去健身房、投入创意项目或沉迷于最喜欢的嗜好,就能把生气作为燃料,将熊熊大火变成富有成效的火焰。
这就像将风暴变成风力涡轮机一样——让强大的能量为你工作,而不是让它摧毁一切。
生气,是所有情绪当中最复杂的
生气跟发脾气不一样,生气是一种情绪,我们没办法选择,但发脾气是一种行动,属于可以选择的范围。
设立人际界限的关键在于如何自我肯定地表达自己的界限。
在人际关系中,设立界限意味着明确自己对某件事心理上的承受限度,并在边界被冒犯时及时察觉并作出回应。
要成功表达自己的界限,态度上要坚定自信,既需要大胆公开自己的想法,又要不伤及对方的感受。自我肯定的表现包括不带挑衅地说“不”,不带歉意地去要求某些事情,面对批评冷静地回应。
因此,自我肯定的表达是设立人际界限的关键,它不仅让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自己赢得尊重,还可以令人自我感觉良好。
通过自我肯定,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不被别人的行为折磨自己的心情。
同时,当你尝试了解对方的处境与痛苦的本质,生气就会消失,进而转化成慈悲。
图源:《青春变形记》剧照
生闷气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形式
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感到生气。当我们生气的感觉变得极端、无法控制或长期存在时,它会导致压力,损害我们的健康,甚至损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思考当我们感到生气时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气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表达。
生气的外在表现,如大喊大叫或打碎东西可能更明显,但生气也可以用更内在或被动的方式表达——生闷气。当你把愤怒指向内心时,你可能会做一些事情来惩罚或者孤立自己。你可能会用消极的言语来责备自己,甚至做出自残的行为。
然而,生气只是一种情绪,它升起,停留,最终消失,而我们的生命远远要比某一种情绪更为广阔。我深深相信,如果能与情绪好好相处,就能掌握想要的人生,也就能预见美好的幸福。
希望我们受到不当的对待时,都能正确的抒发怒火;
希望我们在生气时,不要跟家人互相攻击,而是能接受到彼此渴望被理解的心;
希望我们在生闷气时,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爱自己,学习好好发脾气。
学习好好发脾气,不只是为了化解冲突,或是让别人喜欢靠近,更是为了让自己拥有自己才是真正主人的自控感,而不是成为情绪驱使下的奴隶,说出追悔莫及的气话,做出砍了别人更伤了自己的事情。
图源:《青春变形记》剧照
在面对仙人掌一般的生气情绪,也许,我们不必独自承受。
如果你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也许,你可以参加《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团体》,在同质的团体里,去了解其他家长的愤怒情绪,也去理解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愿意开启一段心理咨询的旅程,那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会为你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的情感与需求。
如果你感到无法应对自己的愤怒,
或是希望更好地理解自己,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被理解与支持的体验,愿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