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诗歌,邂逅诗意--陈人杰读书分享会原创诗歌作品展(第三期)(第一节)

教育   2024-11-08 19:04   西藏  

YOUR

LOGO

原创诗歌,邂逅诗意

--陈人杰读书分享会原创诗歌作品展

(第三期)(第一节)




PART01



  诗歌,是灵魂的吟唱,是情感的结晶。它可以如微风般轻柔,抚慰疲惫的心灵;也可以似烈火般炽热,点燃梦想的火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优秀学生的原创诗歌吧!

【学生简介】 步雅楠 22 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在读。

PART02



藏地脉动

(时闻关大洲《折柳》 ①曲) 有名无名的诗人皆在历史中消亡, 寓居于他们诗歌中的事迹却注定获得不朽。——题记 


1


我曾匍匐侧耳,虔诚地聆听此

乡间地壳的脉动。

那虽亲身不可企及,

心跳的频率却泵向一致——

 在地球的第三极、金琼 ②初次展翼的故里,

 日照金山,高原雪莲从此生发;

 雪涤凡响,冬虫夏草就此破土。③ 

藏地四月纷飞的雪与山川动荡吐纳的灵气, 

磨砺出凛然傲立的“山樱”—— 

风雨骤至,临雅鲁藏布闻江瀑争喧,

观急流轰浪; 

万尘息吹,登喜马拉雅览嵯峨顽石,

俯瞰险峰万重。④

 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

 “坚定”与“勇敢”是属于全民族,

 而并非某一特定性别的偏颇! 





2


我曾负箧曳屣,孤身求知于广袤藏地,

 那虽亲身已然临及,

心目的渴欲却泵向一致—— 

在地球的第三极、佛偈渐次释疑的故里,

 林芝桃花之仙,临水自鉴;

 萨迦藏戏之神,共复一形。 

天授的唱诗人饱蘸月光为墨——

 风、生于羊湖之上,

 在史书传说间浩荡,将布达拉宫托举至更神秘高远的所在。

 群山崔嵬,于旷荡的荒原上咆哮出

裂空的乐音; 

金玉震声,泛神化的青铜器皿隐现

幽色的冷光。

 一片明暗的节奏、氤氲出藏地壮阔的气象。

 即在此蹈光揖影之际, 

线纹的跃动、重彩的摄魄,

 神韵的藏画师摹仿人类最热烈的乐舞, 

融入一切不可思议的奥秘描绘出雪域唐卡最真的魂灵。



3



“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唐时的和亲公主已行远,

 灞陵送别的折柳已消逝,

 那象泉河畔、古格王朝的洞窟壁画

已逐渐风化。

玉门不度的春风与江南裹挟的烟雨,

 也早已在新时代机械的轰鸣声中接续抵达。

 那来自五洲四海的学子, 

顺势盘坐在高原温柔的草地、坐谈辨难。

 人类智慧的火花在冥冥之中, 

迸射出宇的思、宙的想,

 藏地届此脉动,

 于千亿年绵亘成边疆最坚不可摧的

巨龙身躯。

 在迢迢丝路之间, 

我似飞鸟一点, 

正是历风穿雨、破云而来! 





图书馆评审组点评:



《藏地脉动》以关大州老师所作《折柳》曲为题引。此曲初为央视《国家宝藏》古代服饰艺术节目《观唐》中的配乐,是琴、箫、琵琶等的合奏曲目,将明艳的服饰与灵动的配乐有机结合起来,是华夏仪态万千、盛唐雍容华贵的气象流露,是中华民族沉着浑厚、自信昂扬的真情表达。“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在聆听 “风暖春回大地,花锦沁人心脾”的《折柳》曲时,从古莽辽阔、庄严寥远的藏地“特质”着笔,将湛蓝的天空、奇异的群峰、奔流的江河、精妙的建筑、温情的民风等融入生命的脉动里,最终以驻足和守望在雪域高原的莘莘学子的思绪和梦想作结。在宏阔寥远的雪域山水画卷中感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时空中遐想,以“我似飞鸟一点”道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一千百年来的人生感慨,且希望用“历风穿雨、破云而来”的价值追求,来实现“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沟壑”的生命价值。诗曲和合全篇别开生面,细腻着笔点滴引人神往。



【注释】

 ①《折柳》为青年作曲家关大洲作曲作品,初为央视《国家宝藏》今生故事版块《<观唐> 古代服饰艺术再现》节目配乐,曲风于浑厚中兼有自信沉着昂扬之致,本诗歌即在此曲环绕 之境中创作出来。同时,本诗歌三小节“情绪”亦随此曲升落起伏。 

②指西藏高原“古象雄文化”中的“琼鸟”。 

③④化用自清代董国华《清梦庵二白词序》,原文为:“雪涤凡响,棣通太音。万尘息吹, 一真孤露。度以横竹,当飞奇声。和之弦桐,居然流水。” 

来源:赵丽

审稿:樊海平

编辑:图馆会--刘清华

发布:马海娇

西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即时信息发布、活动通知、服务指南、资源介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