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抗病毒治疗时机,是指HIV感染者在诊断发现后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充分发挥抗病毒药物效用、实现个体水平和群体层面获益最大。作为衔接诊断发现与实现传染源控制之间的关键环节,诊断发现后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已被认为是推动全球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持续迈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高质量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转介流程,提升诊疗衔接效率。从确诊到启动治疗,涉及机构环节多、流程复杂耗时。可以借鉴我国“一站式”服务理念和思路,通过高效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为感染者提供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简化转介流程、畅通诊疗路径、提升服务效率,尽可能减少各环节感染者脱失,从而缩短从诊断发现到启动抗病毒治疗所需时间。
二是开展临床适宜性评估,帮助感染者做好启动治疗的身体准备。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判断是否存在需要在启动抗病毒治疗前处理的临床疾病或状况,帮助感染者稳定一般情况,做好尽快启动治疗的身体准备并确定是否适合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
三是提供正面心理引导和支持,提高感染者治疗意愿。若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决定并非出于感染者本人意愿,将难以保证终身治疗的高依从性,不规范治疗极易导致耐药的发生和传播。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和咨询等方式,及时专业地向感染者提供HIV和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必要信息,强调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和后续定期监测的必要性,帮助感染者做好终身治疗的心理准备,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有益于自身、尽快启动治疗的决策。
四是加强定期随访,提升感染者治疗质量。实现了早治疗后,则应持续加强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后的定期随访,做好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管理。定期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应对不良反应、监测耐药情况,并定期提醒感染者依从性的重要性等。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抗病毒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倡导以个体为中心,促进感染者、疾控和诊疗机构、社区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多方的积极参与、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诊断发现到启动治疗工作流程,助力实现尽快和持续达到病毒学抑制、降低HIV传播风险的目标。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甘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