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王彤彤
“这里没有成群的牛羊,但这里是我深爱的地方”
向上滑动阅览
驱车万里,我们来到了扎囊。
这个暑假参加的调研很多,去过河北,去过吉林,来到西藏,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每一个地方都让我眷念。
我不会忘记第一天的座谈会,玉金主任、十个氆氇手工艺人和一位虱雕传承人来到了现场,玉金主任耐心的翻译,非遗传承人们细致的讲解,让我对氆氇和虱雕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不会忘记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阳光氆氇厂,在这里,我们看见了氆氇编织的传统机器,遇见从隆子县特意来到扎囊染色的人,虽然和厂子里的好多人语言不通十分遗憾,但是灿烂的微笑回应也仍十分温暖。下午和四级调研员周学良老师的访谈让我看到他对西藏的热爱,并看见了五颜六色的氆氇上绿松石、赭石、核桃皮的身影。
第三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人民文化广场,对旅游发展局局长登巴进行了访谈。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礼貌的言谈举止,都让人如沐春风,一言一行都传递着文人的优雅。他给我们介绍了氆氇文化节举办的初衷,扎囊县对非遗手工艺传承做出的努力,也给我们介绍了近年来扎囊县文旅融合发展情况。人民文化场陈列一侧的文化石碑,海甸高山上闪耀着纯洁的白色的“扎”字藏文,都有登巴局长为之付出的一份努力。从金城公主入藏到神奇的天文历算,从五座松卡石塔到桑耶寺在莲花生大师手上的风云变换,从敏珠林寺的藏香到万古流长的氆氇编织技艺,这悠久的历史文化知识仿佛已经融入了这位局长的灵魂,不用多加思索,他便能流利顺畅地给我们讲述每一块石碑上的故事。他说,因为热爱,所以他扎根文旅,因为热爱,所以他编写书籍,希望扎囊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希望山南这一藏民族发源地被更多人喜爱。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敏珠林寺,这里梵音环绕,是西赞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寺院坐西朝东,四面群山环保,山清水秀,环境十分优美。“敏珠林”意为“圆满解脱州”,来到此处,看到虔诚的信仰之徒远赴于此朝拜,也会在心底为这份真诚所动容。敏珠林寺外的藏香厂在整个西藏自治区都赫赫有名,踏进此处,扑鼻而来的柏树叶子味夹杂着其它药材扑面而来,念经修行的清新瞬间荡涤了心中的浊气。
第五天我们来到了桑耶寺,“桑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在这里,四色的佛塔和墙壁巍然屹立,经文环绕,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有关人性与历史的故事。而沙漠艺术公园,像是点缀在雅鲁藏布江边的瑰宝,将碧海天、青丘山、黄沙地都融入在了一张画里,铲沙的孩子站在沙丘顶,不是在铲沙,却像是以蓝天为卷,惬意耕云。
第六天,我们与商务局长相约在人民政府访谈,来自重庆的韩局思路清晰地向我们介绍了扎囊县目前经济发展遇到的困境,让我们对扎囊县的产业结构以及西藏人民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第七天,调研之旅转瞬即逝,我们与访问多次的电器店阿姨作别,她将桑耶寺的甘露丸赠予我们以道别;我们来到吉汝乡合作社,善良的老板娘听说我们将要离开,赠我们藏式丝绸腰带祝福美好……
仍记得第一天玉金主任曾说,“扎囊没有成群的牛羊,但她早已成为西藏的氆氇之乡;扎囊没有成片的森林,但她是雪域木雕之邦”。经过一个星期在扎囊的扎根,我想说的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这里时光很慢,这里松弛感满满,这里是我深爱的地方。
我不会忘记文化广场喊着一声声“姐姐姐姐”的次仁弟弟,不会忘记在凉亭之下跳着锅庄的快乐舞蹈人,不会忘记玉珍阿姨的酥油茶,不会忘记措承叔叔的金丝帽,不会忘记贡品点老板点燃的那缕悠悠藏香,不会忘记旦培和久麦羞涩的笑颜,不会忘记房东婆婆担心红了的眼……
在某时某刻,在锅庄舞圈,在蓝天、白云、星空之下,我想我还会回来。
“当西西弗斯开始玩悠悠球”
K6陈敏扬
向上滑动阅览
在扎囊县调研的七天里,我发现“矛盾”一直都是人和生活的常态。
生活的矛盾有时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这种矛盾来自于与自己预期的冲突。2024年科考队还在筹备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当摄影了!媒体实习体验和两年前的科考经验告诉我,再喜欢的事情成为工作后,都不会那么喜欢了。更何况,我自认为自己也不是那么喜欢摄影。而科考队正式成立后,“机缘巧合”,我成为了摄影组的组长。由于个人研究兴趣和未来学习方向,我在选择调研组时回避了自己认为更有意思的调研组,希望能通过更为专一的调研为研究生学习过渡。而从天而降的、发改委领导给予的摄影工作不仅压缩了我参与调研的时间,偶尔参与调研也大多负责摄影工作。但是如果这种“矛盾”仅停留在两种任务层面的冲突,那它带给我的也最多是忙碌、在二者间折返。而我后来意识到,我的七天调研,不是在调研与摄影间折返,而是在二者间游离,因为我仿佛不属于这二者间的任何一方。
我很难不去把今年的调研体验与两年前的科考调研体验做比较。两年前我内敛青涩,刚开始接触调研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调研组队员的帮助下,我收获到了许多。两年前的调研中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是我从中学到最多的是每天晚上的调研复盘。我很喜欢和大家相互分享信息、总结经验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习他人的长处、增进对调研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而今年由于各种摄影工作和调研安排,我对调研工作的参与并不高,对调研内容也不甚熟悉,除了第一晚对跑村工作的复盘,其他时间的复盘会中我更像一个倾听者,只是单方面的接收二手信息,很少能和调研组的其他队员进行双向的讨论,游离在调研工作的边缘。同时在摄影方面,我不是调研视频的负责人,而主要配合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拍摄。这一摄影工作同样让我感受到了“游离”,并让我寻找到了“游离”感产生的原因。若将摄影作为一种创作性活动,我在执行别人脚本时,实际上是在践行他人的创造性思想,我虽然是执行摄影工作的主体,但是由于我无法传递与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主体性是缺失的。这也是“游离”的根源,我的身体在行动,但是我的思想是被牵着的;我不属于这二者任何一方的原因是,这二者都不属于我。
我想,在我生命中一直存在的、以及我即将要直接面对的矛盾——爱好与工作的矛盾,似乎在这次调研中出现了开解悖论的突破口。当爱好成为工作时,就不会那么热爱了,这是我惯常的想法。因此当我接到发改委姐姐交给的摄影任务时,我是抗拒与担忧的——本不那么热爱的摄影成为工作后,我会不会厌恶?而旺果节上奔腾的马儿给我踹的一身泥、敏珠林寺在风中一波接一波扬起的帷幔和经幡、弥漫在桑耶寺的燃烧柏树叶的白烟、与我在青浦的潺潺流水中不期而遇的小牛和下山路上一步一步向车窗里的我靠近的白色山羊,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闻到了,我用相机记录了,这些时刻,我的身体和我的思想在同频地感受与感知。回到县城的住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语言不通但心意相通的友好微笑,捧着电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画面的剪辑将这些善意传递。即使打着头灯一个人在夜里坐到凌晨两点,疲惫真实存在,但抱怨也许是口是心非。
于是我大胆猜想,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差异,能不能用主体性来概括,而这看似轻飘飘的三个字,又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将人的热爱和激情与厌倦和苟且生生隔开。这一刻,我好像又对“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这句网红语录有了新的感受。
我想起了西西弗斯,一个人们认为的悲剧人物。起初我对西西弗斯没什么好感。大二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姓名的小预测,大概就是通过一个人的姓名来预测的他一生,而我的名字预测出来是“西西弗斯”。这种预测本就可笑,更可笑的是,那时的我当真了。当时我正处于稳住绩点并追赶综测的忙碌与焦虑时期,别人眼中的我疲惫不堪,我自己的心态也偶尔支离破碎,而“西西弗斯”四个字的出现,一度让我认为这是对我的嘲讽。但是当我站在时间这头回望那段时光时,其实并无半点后悔可言。别人只看到了我的憔悴,却感受不到我学有所成时的欢喜。就像当时的我只看到了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效和无望,却体会不到他对自己命运的珍视与主宰。
行文至此,对于这次调研中的“机缘巧合”,我竟生出感激了。我恍然发现,我从前喜欢摄影,是因为我喜欢头脑风暴和灵感迸发、并通过影像创作将自己的思想表达。随着年级的升高,创作的空间和机会被培养方案安排和个人选择压缩,学习重心愈加向理论方面转移,但那种表达自我的主体性并没有消失,而以另一种形式被践行,并支撑着我在保研时坚定地选择传播学、选择学硕。
回望此次调研,最让我觉得好笑和无奈的还是组会。我与导师所认同的“做科研是产出自己的东西”高度共鸣,也期待未来能像我的导师、师兄和师姐那样用自己的研究课题侃侃而谈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但却又控制不住地因为自己眼下知识贫乏和技能缺失而陷入单纯的焦虑。在过高的期待与没有行动支持的焦虑中,我好像开始逼迫自己,将热爱变成工作了。
西西弗斯会在推巨石的时候一直感到充实吗?西西弗斯会因为意料之中却还未到来的重复失败而陷入焦虑吗?我希望西西弗斯会,因为那样或许可以给我一些安慰。而西西弗斯大概不会,因为他是神话,流传着的永恒的神话。但是我又何需成为神话,因为当今的“造神”就是用来“灭神”的。所以,我不需要推着巨石上山,我握紧手中拴住悠悠球的绳子就好了。悠悠球在绳子上一蹦一跳,被绳子牵着无法产生过高的幻想,即使从绳子上落下也不至于结束、还可以再来。当西西弗斯开始玩悠悠球,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接受与期待。
K7任泽栖
“扎囊一隅”
向上滑动阅览
如果有机会,请来一趟扎囊吧!
这里的阳光会亲吻你的脸颊,山风会像绸缎一样拂过你的指尖,当你乘着车行驶在山间,成片金色的青稞会笑着向你招手。流水淌过车辙印,耳畔是虫鸣鸟啼的和谐乐曲,湛蓝天空仿佛触手可及,柔软云朵在绵延不断的群山间画下流动的“墨点”——这是云的印记,这是我来到扎囊的第七天。
在扎囊县的调研日程已经结束,作为这次科考队的调研负责人,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科考,却是我第一次进藏调研。22年我作为调研小助手参加科考队,受到疫情影响没能进藏。今年再次参加科考,我不再是带领其中一个调研课题的“调研小组长”,而是统筹两组调研安排、联络对接调研地的负责人。职能发生了变化,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需要联系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西藏调研地。联络西藏当地的政府部门非常具有挑战性,很多官网上的信息没有更新,相关部门中人员岗位变动后,负责人的联络方式也很难找到。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学长学姐还有云友们非常多的帮助,尤其是把永春学长,他帮我们联系了调研地的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方便我们开展调研,也为我们解决了在当地住宿的问题。同时也感谢仓决奶奶、旦培弟弟和其美央宗姐姐,他们在调研期间给予了我们很多生活和翻译上的帮助。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有大家的帮助,我们才能有序、顺利地开展调研。
再回顾我自己的调研日程,虽然每天都有访谈的行程,还会在访谈完之后开会、整理相关文件,但我并不觉得这很累。相比我之前经历的调研,这次的调研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访谈技能、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总体来看我是负责全部调度的人,我将自己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践行在调研过程中、分享给大家,而我自身也从我的队友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我的老朋友,筹备组的老队员,一向都是非常靠谱的,在调研期间能给出非常中肯的意见。而我的新伙伴、小队员们,他们真的让我非常惊喜。我从大家身上看到了活力、热情和反思进取的精神,这是我一向推崇和想要持续学习的。除此之外,小队员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敢于和人交流、乐于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调研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和大家一起在夜里跳锅庄舞(当地叫“果谐”)。起初,我们很害怕自己进了队伍之后跟不上藏族朋友的脚步、担心打乱舞蹈的队形。而当我们真正站在舞堆里时,大家都笑着看着我们。村民们的微笑像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告诉我们:“放心吧,远道而来的朋友,请你跟我们一起尽情舞蹈!”
那天晚上一切言语似乎都展现在了舞蹈中。我们并不说话,只是跟随音乐鼓点变换手势脚步,在一圈又一圈的果谐里,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风消散了。
我们只是在灯火下笑着、跳着舞。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好像真的走进了扎囊人的生活。
扎囊人的生活是松弛闲适的,自有节律。这里的时间似乎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身处其中你就会有“悠长假期”的感觉。如果你想在扎囊乘车,你可以在十字路口向路过的行车招手,这里的主人往往乐于载你一程,并和你分享在扎囊的见闻。如果你听不懂藏语但想和当地的村民交流,你可以求助于拥有天使笑容的藏族小朋友,他们会当你靠谱的小翻译,并邀请你在访谈结束后一起玩耍。
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家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也被他们的淳朴善良深深感染。
“看见他们、走进他们、讲述他们”,这是人文与发展学院宣传视频上的标语,也是我认为调研应该做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在追问什么是发展,要怎样发展。但是在扎囊沉心调研的这些日子,看到扎囊百姓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我突然明白了,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发展不是什么宏大的规划,不是什么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而是可以闲适地在家中看云起云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事农耕、传手艺,穿着氆氇戴起金丝帽,大家一起跳果谐舞。这是扎囊的人们,这是属于他们的发展故事。
扎囊的人们谱写着他们的发展乐曲,而我们不过是人间过客,在这里短暂停留,得以窥见扎囊一隅。亲爱的朋友,当你阅读至此时,我会告诉你,我的文字实在局促而有限,描绘不出这里美景的万分之一、也书写不全我们在此处获得的感动与爱。
所以,如果有机会,请来一趟扎囊吧!五彩经幡在向你挥手,夜空闪烁的星星会让你感动到泪流。
“走近、看见、体会、感动”
K8张梦妮
向上滑动阅览
上半天结束对文旅局登巴局长的访谈之后,他邀请我们在文化广场走了一圈,为我们细致耐心地讲述了扎囊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自然景观,一圈走下来后心仿佛更加贴近这个地方。
晚饭后听说文化广场有当地藏民跳锅庄,大家纷纷表示感兴趣,一行人就这么朝着广场走去了。音乐洋洋洒洒地放着,很远就能听见,白色顶棚下已经围了一圈男女老少。他们当中有些在跳舞,娴熟得好像生来就会,动作行云流水却张弛有度,部分藏民三五两人一堆站在一边看,还有一些小孩满场跑着,自顾自地跟着音乐节奏嬉戏。现场气氛是极度放松和随意的,孩子们当这里是游乐场,在草地上跑,人群中穿梭,时不时从圆形的舞者队伍中穿插而过,欢快又肆意。
我站在离跳舞地方很近的外围场地,看着他们不停的旋转、跳动、踱步、徘徊,感慨他们舞蹈包容且松快的氛围,舞者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离开,观赏性强,却不是一种趋于一致的表演,而是一种自我表达与自我取悦。仔细看可以发现,男性与女性舞姿略有差异。女性舞姿更加含蓄、柔和且流畅,像潺潺流动的溪水;男性舞姿则更狂放不羁,像奔腾的骏马、展翅翱翔的雄鹰,也像旷野中凌冽的风,不知下一刻会飞向何方,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站成圆形的人们不止息地旋转、旋转,人群跳着笑着,很自然地就哼唱起来,我站在一旁沉默地看,试图举起相机记录下些什么片段,灵魂却早已飞出我僵硬的躯壳在场上随着他们疯狂舞动。
当然,锅庄舞是张弛有度的,节奏慢下来时人们会相互靠近,步伐变小,随意地摇摆身体,或是轻微晃动手臂,和临近的人相视而笑,这其乐融融的气氛充分展现了锅庄舞的社交属性。而当节奏收紧时,人群自然散开,动作幅度随之变大,而后是忘我的旋转、跳动、奔腾,每个人都尽显独特而烂漫的生命力,这是个体的张扬,也是每一个人的舞台。
看他们跳舞,很容易有一种至死方休,就此跳到天荒地老的感觉。音乐一首接一首,时间悄然流逝,但又有一种时空静止的感觉,舞蹈没有停息,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继续上场,仿佛可以一直这样从黑夜跳进白天,再从白天跳进另一个黑夜。夜色正浓,而这里灿如白昼,生命的热烈、奔放、不羁和自由,民族舞蹈的包容、自然、热情和豪迈,让我的心也随之狂跳不已。扎囊的这场锅庄舞,对我而言不亚于一场盛大又绚丽的烟花,难以解释它为何能如此动人,却是想起来欲落泪的境地。
至此回忆起参与科考队选拔到成队、短暂分离又重聚、一周调研期间内的所有画面,剩下的唯有感动和感激,因为这支队伍,我才能从各方面获得我此前从未设想过的进步与成长,才有机会结识这么一群优秀有活力有梦想的队友们,才能有机会来到美丽扎囊,才能借此契机走近、看见、体会这雪域高原上别有风情的藏民生活,进而在这些片段中收获从未设想过的感动。必须承认,第一次协调和统筹一个调研小队的各项工作,关于工作分配、人员调度、调研安排等等方面有些不足,无法尽善尽美让每个队员都满意,但还是感谢大家的包容与支持,让我这个新手组长在紧张与担忧中顺利完成了调研阶段的部分工作。
万千思绪汇于此,不知所言,心中唯余感谢,这个夏天很高兴能在西藏与大家一起做这么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K10 杨然
“一些细微而散漫的美好”
向上滑动阅览
很久没有觉得一天竟如此漫长了,可能是每天过得过于充实,以至于让人感觉已经在富有藏族特色的小院子里、松弛的小县城中悠悠地生活了好久,离别之时,才恍然发觉只是漫长生命里的短短数天。
这次承担了部分摄影职能,也算是切身感受到了之前所听闻的摄影对于调研的游离感。像座谈会开始的时候,因为拍照,只能隐隐约约听个大概,拍得差不多继续听的时候,也不太清楚前面讲了些什么。大多数时候也是回来听大家开会的时候总结才理清调研的脉络。
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次调研我的收获会因此大打折扣,因为记录者的身份会让我更主动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建筑的构造、布料上的花纹、绣花的鞋子、藏陶器皿中升起袅袅的烟和沉寂的味道。调研对我来说,与其是研究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以题目为切入点,剖开浮在表面的走马观花,窥得一丝真切的人和生活:
近中午才散去的山间云雾,午睡时才响起开火做菜的声音,九点才落下的太阳,晚风中猎猎的五彩旗模仿着雨的声音,而真正的雨,在睡梦中安抚着我们的神经,就连一向早起的我也忽视了闹钟的存在。
四处做生意的四川人把川菜和辣带来西藏,尼泊尔和西藏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跳郭庄的小姐姐娴熟优雅,一个跳郭庄的大叔动作是学不来的潇洒帅气,一个跳郭庄的婆婆热心指导;有人在一旁模仿练习,有人犹犹豫豫地加入了郭庄的圆,只比划比划跳个大概。
藏餐店的小妹妹有着乌黑微翘的睫毛,乌黑闪亮的眼睛,渴望大胆的眼神和腼腆真诚的笑容,很喜欢小狗也很乖巧听话。
西藏人的热情好客让人惊喜——教我们如何处理羊毛的叔叔和婆婆、只因为问了两句便送了我们一罐藏香的阿姨、像小鸟一样跑着带我们参观藏香厂和警察局里的小狗的妹妹、病房里频频投喂的姐姐和主动送我们到门口的叔叔。西藏人的松弛也让人无奈而羡慕——从不提前预约的访谈以及因下雨便自作主张取消了我们行程的司机。
也许是因为这么一个纯朴的地方,面对他人的好意,我越来越习惯于大大方方地接受并表示感谢。不记得大一时,我面对那一大袋免费的青稞粉是否也曾诚惶诚恐地推脱。
“扎囊风情画中游:扎囊调研感想”
K12尹世为
向上滑动阅览
在为期七天的山南市扎囊县文旅融合状况的调研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收获了无数珍贵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这次调研不仅让我对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民族非遗手工业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发展状况及其传承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真实而纯粹的气息。扎囊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守护神一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雅鲁藏布江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在扎囊的大地上,滋养着两岸的生灵。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与升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都充满了真诚与热情。在与当地居民和商户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眼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的故事,如同这片土地上流淌的河流,平凡中蕴含着力量,简单中透露着坚韧。
在与当地发改委、文旅局、商务局的领导的座谈会上,我深刻体会到了当地政府为推动产业融合所付出的努力。他们清晰的思路、坚定的决心以及切实可行的规划,让我对扎囊县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深知文旅融合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整合资源,为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产业、“出藏”的品牌而不懈努力。
扎囊有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扎囊没有成群的牛羊,但她早已成为西藏氆氇之乡;扎囊没有成片的森林,但她是雪域木雕之邦。”虽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勤劳、智慧的扎囊人民就地取材,积极与周边地区交流贸易,在一方水土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祖先的恩赐父辈传承,父辈的智慧当下发扬。正是这种智慧的接力与升华,深深地影响一代又一代扎囊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远古走向未来。”
在沙丘公园,我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广袤的沙漠中,金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这里不仅是一片自然景观,更是当地文旅融合的一个亮点。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沙漠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沙漠生态的脆弱性,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在参观、调查桑耶寺和敏珠林寺的过程中,我更是被深厚的宗教文化所吸引。寺庙中的建筑、壁画、佛像,无不展现着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寺庙中的僧人交流,了解藏香的制作过程,让我对藏族的宗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里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圣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虽然在语言上我们难以相互理解,但是他们亲切的笑容、友好的手势,让我感到十分温暖。
通过这次调研,我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到了居住在西藏的人们的真实生存状况。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独到的见解,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我也看到了当地政府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们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文旅产业中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文旅融合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旅游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在调研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例如,沙丘公园的众多特色娱乐项目还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之中,招待众多的游客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仍然有改善、提升的空间。文化传承方面,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还不够高。例如,手工氆氇的制作不再是家家户户都要参与的事情,机器也能够完成部分复杂的虱雕技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对于未来,我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相信,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扎囊县的文旅融合产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扎囊县的美丽和魅力;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这次山南市扎囊县的调研之旅让我收获颇丰。它让我看到了乡村文化的希望和未来,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乡村文化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K15朱颖俏
“情牵扎囊文旅:从懵懂初探到深刻感悟”
向上滑动阅览
这几天的西藏山南市扎囊县调研,得以让我这个在内地生活了十九年的的大学生深入西藏当地的生活与文化,让我对我们的课题“氆氇牵情田园梦,扎囊文旅绘江山——山南县产业融合路径分析”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调研中的逐渐清晰,最后对此深有感触。
在“氆氇之乡,木雕之邦”的扎囊,我第一次和政府机关人员访谈,从发改委主任、文旅局局长、商务局主任那了解到扎囊县宏观的产业模式。虽然对扎囊县来说,第一产业的农牧业是主要产业,但因其历史上风雨不泽,民族手工业得以发展,因此我们着眼于氆氇、藏香、虱雕等当地文化特色,探讨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扎囊的产业融合路径。
“扎囊没有成群的牛羊,但它是氆氇之乡。”“天上氆氇,锦绣扎囊”氆氇是扎囊的特色,而扎囊以氆氇为代表的各种各种手工艺品都颇具盛名,氆氇文化旅游节正是在当今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成功探索。我们通过和村民、合作社老板以及各种商店的工作人员聊天、访谈,揭开扎囊神秘的面纱,一窥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文化内涵,及其为旅游业带来的正面效益。我们在住宿的婆婆家戴着哈达喝酥油茶,在茶馆吃藏面喝甜茶,在寺庙看着人们虔诚地朝圣,在沙漠公园感受文旅融合给扎囊带来的魅力。在扎囊的这几天,我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从繁忙的都市生活瞬间融入了这片充满古朴与热情的土地。在阳光氆氇厂的走访中,我们看到了工人的染色、洗涤、缝纫技艺,那娴熟的手法、专注的眼神,仿佛在讲述着世代传承的故事。在藏装店的访谈中,叔叔把挂在屋顶的珍贵的非遗金丝帽拿下来给我们戴,与我们合照时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叔叔竟然还比起了剪刀手;当我们最后一天去和他们告别的时候,用不是很流利的普通话说送我们一人一条腰带,微笑着招手,目送着我们离开。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我们的课题“氆氇牵情田园梦,扎囊文旅绘江山”是有着深远意义与价值的。它不仅仅是对扎囊产业融合路径的分析与探讨,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文化与生活的深刻挖掘与呈现。“乡韵绘彩产业,文化赋能振兴”,通过调研,可以肯定得说,扎囊正大步走在“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路上,在这里,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不仅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足”
K16张明晶
向上滑动阅览
西藏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是超出我生活地方四千的海拔,是山坡上长养着成群的牛羊,还是神圣又神秘的寺庙?玉珍阿姨说:“你们对我们的西藏的看法不对。”真是如此,我从未如此觉得我对我们的西藏同胞和青藏高原的认知如此匮乏和单一。
调研期间,我们氆氇组每天游荡在县城里的小商店里,碰到了把自己家一大半藏香分享给我们的兼顾小店的新手妈妈;婉拒才来的客人带我们去氆氇染色厂的央金阿姨;半夜买不到氧气送我们自用氧气瓶的超市老板,好多好多,让我更近得了解了西藏。尽管我们调研的主题是“产业融合”,而这片自古以来写在史书上的贫瘠的土地——
让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却是“自足”。
在西藏有很多很多个人经营的小店:那位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的阿姨独自一人在怀着宝宝的时候起步经营一家茶馆,孩子小时候总生病她也从未放弃。生活、工作、照顾小孩一样也落不下。西藏人民在大事情上团结一致,但在自己的事情上,他们从不将希望只寄于他人身上,他们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一条路,这或许来自于他们的信仰,更或许是这高原上长养着的祖祖辈辈不屈的灵魂。
那足呢?富足,生活在那个县里的每个人的精神都是富足的。每天晚上的文化广场都是锅庄舞的天下,男女老少齐聚一起,舞蹈便是那个夜晚的神话。那位负责广场卫生的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总是在第二天清晨便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说“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完成。”他很自豪,因为党依旧信任他,他自己也信任自己,一定不负众望。还有登巴局长在讲自己策划氆氇文化节、在讲扎囊历史时发亮的眼睛!似乎他们的精神世界充盈起了所有。他们又很松弛,从不考虑什么方法能挣更多的钱,够用就好。他们会把自己的店铺关起来出去旅行,会很晚才开门……这样的人是很难不快乐的。他们健康的面庞中,永远浮着笑。
调研真的是让一个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一个陌生地方好方法,我们虽然语言不通,但只要我笑,他们总是会笑脸盈盈地迎上来。那一刻,调研对我的意义完全就不一样了:从以完成课题为目的,变成了解西藏融入西藏;从匆匆赶路,变成学会自足。
K18徐梓怡
“奔赴西藏:体验风俗民情,探寻非遗文化”
向上滑动阅览
一个决心落定,一场奔赴西藏的盛夏。犹记火车硬座刚至,转眼调研已然结束。七天的调研,我们历经跑村、座谈、回访,整理很多各式各样访谈的逐字稿。这次似梦般的调研之旅,懵懂地开始,一步一步走得明晰。从对调研模糊的概念,到真正身体力行的实践,无疑,这次调研对我助益良多。
跑村与回访,我们从当地居民的视角了解他们的人生、他们眼中的扎囊、他们所认识的非遗以及他们曾听过或亲历过的氆氇文化节。在他们的叙说中,我们以第三者的视角走马观花看了看被访者一小部分的人生,看他们的过往、看他们生命中的转折、看氆氇等非遗之于他们的意义、看氆氇文化节的冰山一隅。各式各样的座谈会,我们从当地政府等部门的视角看另一个扎囊,听到扎囊的千年历史、听到扎囊的手工艺悠长、听到如何“文化唱戏,旅游搭台”、听到他们对建设“锦绣扎囊,天上氆氇”的热爱。
“扎囊没有成群的牛羊,但它是氆氇之乡;扎囊没有成片的森林,但它是木雕之邦”。我们行走于扎囊街头,步入居民家,走进寺庙中,以自己的五感体悟真正的扎囊。藏民们友善且热情,面对我们的采访或拜访,报以真诚的笑,他们毫不吝啬地像我们分享他们眼中的一切。他们会在不经意间拿出手机,展示定格于相册中的扎囊;会在我们有语言障碍的时候,主动靠近帮我们翻译;会在知道我们要了解氆氇后,提出帮我们联系工厂的负责人带我们进厂看看事情。面对我们的座谈,主任、局长们事无巨细的告诉我们他们知道的所有,会在座谈结束后,趁着天蓝风清,领着我们参观文化墙。
还有晨起湛蓝的天,与淅沥的雨,闲暇时抬头偶得落满云的远山,藏民们松弛有度、怡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奔走在路上,见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调研中逐步探寻非遗文化、看见百味中国。
编辑:王彤彤
责编:王彤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