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丁庄湾村,掩映在红花绿柳之中的青砖黛瓦红门,格外庄严肃穆,作为沽源县当之无愧的“红色根据地”,历经七十余载岁月洗礼,这块红色热土在新时代愈发光彩夺目。
丁庄湾村,位于沽源县莲花滩乡政府所在地东南15公里处,历史上,这里诞生了沽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是全县红色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沽源县最早、最重要的革命老区。
远望丁庄湾村,背靠的青山绿荫环绕,植被茂密无隙。走进村子,道路两旁的墙体上绘画有国际歌、爱国主义漫画、历史伟人书画,全村104户村民家中的房屋、迎街院墙都进行了统一改造,每家每户搭建红色复古式大门。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红色村庄,更是一座担当示范引领的精神高地。
在明朝晚期,驻守在独石口的开平卫兵,选中了丁庄湾一带的肥沃土地,春种秋收,实行军垦。雍正年间,在垦荒热的大潮中,无数汉民越过独石口,踏上了坝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在沽源境内定居,主要聚居在西南部,形成了以丁庄湾村为中心的29个自然村。这些村落的行政区划归属于独石口理事同知厅,它们共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奋斗与变迁。
时光荏苒,到了“民国烽烟”时代的丁庄湾,曾经的平静生活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动荡与黑暗。军阀混战、匪患猖獗,使得这片土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人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生命如草芥般脆弱。然而,正是这样的苦难岁月,锻造了丁庄湾人民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反抗压迫的决心。随着历史的推进,丁庄湾也迎来了最艰难时期。这一时期,军阀混战的狼烟刚刚熄灭,抗击日寇的烽火已经点燃,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热河相继沦陷,贪婪的日寇开始觊觎华北,首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察哈尔省。懦弱的国军节节退让,在日军连续制造了两次“察东事件”和两次“张北事件”后,签订了屈辱的《大滩口约》和《秦土协定》,撤走了驻守在沽源一带的国民党29军,丁庄湾人民暴露在日伪军的枪口下,屋漏逢雨、雪上加霜。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吉鸿昌将军率领的正义之师挺进这里,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与光明。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压迫,丁庄湾人民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反抗。
抗战时期,聂荣臻、彭真等我军领导作出指示,在三省边区山岳地带建立游击根据地,由于地形复杂险要,便于坚守隐蔽,坝头地带成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活跃着龙崇赤联合县大队等红色武装力量。莲花滩乡一带,形成了以丁庄湾、榛子沟、同兴号、三棵树等村为要地的战略屏障。在抗战的岁月里,红色革命力量开始在丁庄湾一带崭露头角,丁庄湾一带的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之中,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成为了我们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财富。
1945年7月7日,在如今的丁庄湾行政村缸房窑子自然村成立了中共沽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抗战时期,丁庄湾村群众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历了剿土匪、建平北游击支队骑兵队、土地改革、培训土改干部等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这里的村民还为解放军们做军鞋、送军粮、运弹药、救伤员、抬担架,艰苦卓绝地坚持着革命斗争,享有 “红色根据地”和 “支前模范村”等荣誉。
随着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丁庄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历程。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走进新时代,丁庄湾村由革命的前沿阵地转变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的新阵地。为全方位地展现以莲花滩乡为中心的沽源革命老区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为革命解放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沽源县于2014年6月筹建革命陈列馆,到2015年9月底革命陈列馆全部建成,陈列馆包括革命陈列馆和民俗陈列馆两部分,总面积920平米。
沿莲花滩乡东南方向,路过古香古色的村庄院落,穿过曲折的巷子,便来到丁庄湾革命陈列馆的门前。走进院内陈列馆前的主题浮雕与表现团结抗战主题的“众志成城”雕塑赫然映入眼帘,立足跟前让人肃然起敬。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宽大院子,正对大门处,“勿忘”雕塑傲然矗立,警示人们勿忘国耻、缅怀先烈。
陈列馆包括革命陈列馆和民俗陈列馆两部分。革命陈列馆展室展品180多件,图片83副,窗户浮雕12平米,处处展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精神。民俗馆展室展品500多件,采取实物展示、图片展现、文字述说、场景再现等形式,全面展现了坝头一带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
党旗墙77平米,两侧是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2022年1月6日,莲花滩乡丁庄湾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更激励着人们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血脉。
革命陈列馆、文化墙等红色文化节点景观有力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目前,丁庄湾村种植架豆面积达到1000多亩,其中有设施大棚200多个,人均收入可达3万多元。与此同时,依托红色旅游,村里还发展起了民宿和特色采摘。
如今,在丁庄湾村,一处处红色资源得到保护与利用,一个个红色建筑成为学习教育的现场课堂,一张张红色名片被擦拭得更加光亮,一座具有红色韵味的旅游特色村正在崛起,红色记忆正绽放出美丽、富裕的幸福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