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架构

企业   2024-08-15 00:00   北京  

“企业架构”一词,是对英文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EA 的翻译。老一些的习惯也译为“企业体系结构”。在企业工程之屋0.92版我将其列为企业工程的五大支柱之一。国外IT行业巨头例如IBM,近些年似乎开始真正拣起、重视这个概念,在企业应用战略性框架的描述中,EABPM SOA一起,成为并列的三大要素。国内企业应用领域的一些大企业,也开始运用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的基本背景和内容,网络能找到不错的介绍[1],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个信息系统或IT应用的概念

一般认为,企业架构的概念还没有大家公认的、一致的定义。可以留意,John A. Zachman 1987年的开创性工作,题目是“企业及信息系统架构的框架”(the Framework for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1997年,Zachman总结了十年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扩充的、更完整的框架,并改称为“企业架构框架”(Framework for EnterpriseArchitecture)。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改变,但可以说其目的迄今仍未达成,类似的意见,也来自Zachman自己。之前发出的《IT语境中企业图景背后的某些问题》一文中,曾经引述了他在EA又一个十年(2007)时一次专访中的回顾。这里继续引述这位权威的观点[2]。他指出,EA领域20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其主题合理性的认识。他还认为,信息产业仍然聚焦在创建运行的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制造”自动化的片段、孤岛、企业的烟筒[3]。信息产业当前并没有考虑整个企业(Enterprise)的设计规划实施工程(engineering)。

换言之,信息产业依然缺乏对“企业工程”(EE)的整体考虑和理解。无疑,明确企业架构是关于“企业”的概念而非信息系统或IT的概念,是对这个课题合理性的一个根本性修正。虽然在用语上,大家已经习惯了EA,但 Zcchman 所希望的那种真正的转变,看起来还没有大的进展。尽管一些咨询机构、顾问会大谈企业战略、业务规划、管理,但它们的对象,真正的实施者,却是IT部门。在更近一些的讨论中,Richard Veryard曾指出“企业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两种观点[4]一种是传统的观点“EAIT规划”(EA-as-IT-planning),一种所谓浮现中的观点是“将EA看作业务战略”((EA-as-business-strategy)。实际上,这里举出的后一种观点,仍然是不足够或清晰的。虽然,作为业务战略似乎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面,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内容是什么。毕竟,对IT应用(信息化)的一种高级认识,就是要将IT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工具。换言之,EA萌发时期的所谓ITA(信息技术架构)本身,同样可以处于战略管理的层面。

进一步分析

Zachman的工作从开始,就是集中在框架(framework)上,而不是更笼统和经常有些暧昧的“架构”。在前面提到的专访中,他曾指出,“EA就是企业的描述性表达,以及企业创建后进行改变的基线”。按照我的理解,对企业的描述性表达,基本等同于企业建模,从这个角度看,Zachman的这个界定是比较狭窄的;但这个界定里没有IT的影子,从这方面,又是比较一般化的。

不妨对比一下这个领域的似乎已经广泛认同的,所谓商业领域EA的代表性规范,Open Group TOGAFThe Open GroupArcuitecture Framework)。根据其官方文档中关于架构概念的解释[5]TOGAF对架构的理解,是在ISO/IEC 42010:2007 [6]的“架构”(architecture)定义基础上进一步补充。ISO/IEC 42010的架构定义为:“系统的基础性组织,具体包括其构成、构成间的相互关系及与环境的关系、治理其设计及演化的原则。”在上述定义基础上,TOGAF补充、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

系统在组件(component)水平上的规范化描述或细节的规划,可指导他们的实施。

组件的结构、其内部联系,以及对它们的设计和未来演化进行治理的指南。

组件,是应用系统(软件)的基本构成要素。无论怎么理解或引申,“组件”的规划,也不像是“企业”描述或规划合适的起点或基础。TOGAF被“公认”为商业领域的企业架构规范,这很明显地印证了前面提到的 Zachman 的看法。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架构”,也许还没有出现,目前活跃的,仍然是扩展的IT架构而已(诚然,IT架构也好,企业架构也好,都是各有其用的)。这是一种“世界观”的差别,企业架构根本目的与观点的差别。另一方面,正如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所渐渐发现的,完全从企业经营管理者、业务人员立场上进行的企业建模,不仅需要计算机建模软件的支持,还需要新的企业应用系统技术架构的配合与支持,但这种配合与支持,不仅从应用软件功能需求或功能模式层面,从系统架构(技术架构)层面,都有本质区别,这也是我们所发现的,填补IT与业务的鸿沟的真实途径。

在学习了多种关于企业架构的解释或定义后,我曾将一些共性同的东西做了如下归纳(这段文字我曾发布在维基百科的企业架构条目,这里重新做了修改和补充):

从最广的范围上说,它是关于广义的企业(enterprise)或组织(organization)的建构学,但目前实际的应用,IT架构上的扩展;

在具体运用时它体现为一个持续的战略管理级业务和具体的框架(文档和模型等);

可包含企业综合描述——企业建模(enterprise modeling)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或结构、结构准则;

可包含企业模型或企业参考模型(enterprise refrence model),至少是模型的“框架”部分;

应用、实施涉及或包括整个企业生命周期(enterprise life cycle)及治理(governance);

目前主要实践都是与IT应用(信息化)结合,典型地,成为CIO的基本职责,成为企业IT应用最高级别的工作与内容;

基本目标通常是企业内IT应用与业务的一致性;更深入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基于IT基础设施、充分发挥IT作用的信息化企业,例如所谓电子政府(E-government)。

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上述理解是概念性的,可以说是理想化的。

插图描绘的是圣经里叙述的巴比伦塔,是这个领域研究与实践者爱用的一个比喻。这个故事是说,人类曾聚集在一起,想建造一座通天巨塔,上帝不喜欢这个项目,于是就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如其所愿,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个项目失败了。它最直接的启示就是,建造复杂的系统,需要有效的规划与沟通。规划与沟通是相辅相成的。而对复杂系统的沟通,必定基于有效的描述(建模)。企业架构最重要的内容与表现,就是企业建模与模型。这是大家就目标系统(即企业)进行讨论或沟通基础(从工具,到方法)。

失败的巴比伦塔,常被作为缺乏企业架构或企业工程的象征。然而,也有人把这个比喻用到企业架构本身,说明现在一些企业架构自身高度复杂、难以实施维护的情形,这一点,我个人认为,与更具体的问题:企业模型与建模有关。无论其它方面如何,对企业本身的建模(注意:不是信息系统)的水平,将制约企业架构的应用。例如,TOGAF无疑不是一般企业建模的框架。这也是我本人虽然很早就看到了这个东西,却比较“忽视”它的原因。许多这个领域的实践者可能都同意,目前真正的企业架构应用,主要适合有足够复杂的大型企业,作为IT应用领域的一种策略或工具。这也是迄今有关实践的现状。

企业工程的观点

上升到一般企业立场,暂时抛开IT的直接需求与视角(正如Zachman所提倡的),讨论企业的完整描述、企业建立与变革中的步骤、方法和准则问题,这几乎已经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企业工程(enterprise engineering)了。在这里可以品味一下 architecture 这个词,在建筑领域,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常常就被翻译成“建筑学”。从这些角度看,一般化的企业架构,与企业工程,是很重叠的,就好象“建筑学”和“建筑工程学”一样。正因为这种理解,我在企业工程之屋中,建议将“企业建构学”作为企业工程的支柱之一,并用这个名字来对应英文的“Enterprise Architecture”。在这样定位中的企业建构学(架构),是更纯粹的结构原理与建构准则、方法学,与企业理念与文化、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企业建模与分析工具、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应用)一起,支撑起整个企业工程的应用与实践。

事实上,enterprise engineering这个词组,在Zachman和其他一些“经典”EA领域实践、研究者的文献中,也经常出现,而在相关领域的另一些代表性工作,比如相关领域的代表性工作GERAM/ISO15704[7]则是以企业工程、企业建模、模型、框架、企业参考架构(Enterprsie-RefrenceArchitecture)等为基础概念。企业工程的基本立场,是把关于企业整体的、一般性的表示(描述,即建模)和方法学、建设/改变的准则等,综合归纳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化、知识化的,以企业为目标的实践、研究、技术应用的领域,现有的企业架构方面的实践、认识,是目前企业工程可以包括的实质性内容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企业架构(EA)是一个正在活跃的概念,虽然已经有20多年可追溯的历史,依然不是一个成熟的概念。但它同时是一个在实践中提出、演化着的概念,所以,这个领域始终与应用紧密结合,也不乏应用实践。

从企业工程的立场所看到的问题,与 Zachman 的看法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真正的企业架构,不应该是IT架构的扩展。从企业工程的视角,可以将企业架构(最好叫企业建构学)定位在更纯粹的结构原理与建构准则、方法学方面,它的应用,伴随着完整的企业工程,IT无论多么重要,也是完整的企业工程的一种支持、使能手段。

对于那些组织机构庞大,有多种多样的IT应用需要集成,更新、持续改善与治理的企业,应当认真考虑这个课题,例如政府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大型企业。应该由CIO(或类似职能)直接领导专门团队或部门,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已有的知识和实践,将其应用作为一种长期的企业战略决策对待。

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基本处于初级应用水准(也许上了一两套业务支持或协同办公系统)的企业,目前的企业架构领域的技术和实践,基本不能为你提供什么直接帮助。应该专注于那些最基础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准确性、共享与深度利用,基本工作流程的疏导、改善与规划,等等。

 

注释

[1] 赵刚博士20063月发的《企业架构的发展历史与概念》是一篇比较全面的入门介绍,不熟悉的读者可先参考此文

[2]来自国际软件架构师协会特别专辑(2007

[3]烟筒,或筒仓,是过去三十年以BPR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新思潮中最常使用的比喻之一,主要形容传统面向控制与职能分工的金字塔型组织的特征。与此相对的,就是所谓打破筒仓的流程型组织或网络型组织。

[4]十分遗憾,Richard Veryard的博客也是“被墙”的众多优秀纯技术内容站点之一,目前无法直接访问

[5]来自Open Group TOGAF9官方文档

[6]ISO/IEC 42010:2007 Systems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 of software-intensive systems,系统和软件工程-对于软件密集型系统体系结构描述的指南

[7]ISO 15704:2000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enterprise-reference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ologies 对应国标为GB/T 18757-2002 工业自动化系统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的需求

补充说明:相关领域关于“巴比伦塔困境”比喻比较有影响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企业建模领域存在许多不同的企业建模语言和工具,相互之间却很难沟通,缺乏互操作性的问题。这是欧洲企业建模学术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之一。近年的一个重要项目统一企业建模语言(UEML)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流程管理资讯
流程管理资讯网,定位于流程管理领域互动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BPM业界有影响力的中立资讯平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全球资讯传递、经验交流、专业探讨、资料分享等相关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