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和歼-35装备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和霹雳-15(PL-15)是美中两国空军的主力中程空对空导弹,下面是这两种导弹的详细对比: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IM-120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缩写为AMRAAM,也音译为阿姆拉姆导弹)。AIM-120的研发始于1979年,是为替代过时的AIM-7“麻雀”中程空对空导弹,1991年开始服役,至今不断改进,包括AIM-120B、C和最新的AIM-120D型号,射程和制导性能显著提升。AIM-120是一种广泛出口并使用的空对空导弹,是北约成员国和盟友的空对空导弹主力型号,广泛用于各种西方战斗机平台。有约20个国家使用。霹雳-15(英文:PL-15, 北约代号:CH-AA-10 亚巴顿,英语:Abaddon)是一款由中国研制并生产的具有主动雷达制导、超视距作战与射后不理能力的空对空导弹。霹雳-15研发始于21世纪初,2011年开始测试,2015年由官方媒体公开并服役。成为中国海空军战斗机的主要空战武器。从服役时间看,霹雳-15比AIM-120晚了24年。实际上 AIM-120已经到了被 AIM-260 取代的时间了。预计AIM-260在2026年开始全面部署。2021年6月,巴基斯坦国防部正式下订240枚霹雳-15E导弹,装备该国的20架歼-10战斗机。巴将是除中国外唯一一个装备霹雳-15的国家。下图归纳了AIM-120和霹雳-15的主要数据对比:导弹尺寸对隐身飞机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隐身,导弹只能放置在内部弹舱,尺寸小可以提高携弹量,对提高战斗力很重要。从尺寸和重量来说,AIM-120占据优势,长度(3.7米)比霹雳-15的4米短了30厘米,而直径也小了一圈,重量更是轻了40-60公斤。AIM-120较小的尺寸和重量,使其适合安装在多种平台(如F-35、F-22、F-16等)上。F-35 内部弹舱现在只能携带4枚AIM-120,但在Block 4更新后用新的Sidekick 挂架可以携带6枚。由于霹雳-15尺寸比较大(长4米),歼-20弹舱只能携带 4 枚霹雳-15。歼-35尚未展示其内部弹舱细节,所以能够搭载多少枚仍未知。不过从为数不多的照片可以看出,歼-35的尺寸比歼-20小很多,而且没有侧弹舱,弹舱尺寸也会比歼-20小不少,估计只能挂载4枚折叠弹翼的PL-15E,也可以选择2枚PL-15E和2枚短程霹雳-10的组合。在纸面数据射程上,霹雳-15(超过200公里)超过AIM-120(180公里)。但超过200公里的射程只是推测和估计,不是官方公布的数据。从外形尺寸(长4米/3.7米,直径0.2米/0.18米)看,霹雳-15比AIM-120大不少,而且也重了30%到40%(190-210千克/152千克),加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从理论上来说霹雳-15的射程应该比远,但同样尺寸和重量的外销版PL-15E射程却只有 145公里,还不如 AIM-120D的180公里。外销版PL-15E的射程 145 公里可信度较高,因为这是要卖给别人的,不能夸大。所以霹雳-15的射程是超过200公里还是和外销版145公里射程一样只有通过实战来证明了。加之射程也有不同测量标准,比如有的射程就加上了导弹发射后敌机飞近的那段距离。中美射程是否同一标准也不确定。其实导弹的射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要实现超过200公里的射程需要满足很严苛的条件:- 在高空(10,000米以上)发射(空气阻力较低,有助于导弹飞行更远)
- 战斗机以高亚音速甚至接近超音速飞行时发射(导弹可以继承初始动能,延长射程)
- 远距离目标需要是 低机动或静止目标(如大型预警机、运输机)。
雷达探测限制
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和锁定需要强大的雷达支持。即便是第五代战机,其机载雷达也难以在200公里以上对隐身目标提供高效的锁定能力。所以飞得远不不难,难的是飞得远还能准确击中目标。
实战环境影响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电子战干扰、规避动作和地形掩护都会显著降低导弹的有效射程。
末段机动能力
射程的增加可能导致导弹末段燃料不足,影响其机动能力和命中率。
这些条件很难在实战中同时满足。所以理论上的最大射程(最大弹道射程)通常被用于宣传,但实际作战中的有效射程和无规避区射程(No Escape Zone)才是决定其作战效能的关键指标。无法规避射程指在这个射程内敌机无法通过机动来规避导弹。
虽然AIM-120的理论射程可以达到180公里,但实战中的交战距离通常限制在 50公里以内。在AIM-120实战中击杀20多架飞机的基本都在20-50公里的距离范围内。而装备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比固体火箭发动机更长)的欧洲流星导弹无规避射程也就在60公里左右。著名的远程空空导弹AIM-54 不死鸟最大射程为190公里,两伊战争期间,伊朗空军使用F-14A战斗机发射不死鸟飞弹可能创造了世界上空战最远距离(150公里)击落敌机的纪录。不过这么远距离击落敌机的情况非常罕见。2016年服役的欧洲导弹集团流星导弹(Meteor),因为采用了双脉冲冲压发动机,导弹在飞行的整个过程中维持高能量水平,确保终端段仍具高速度和机动性。最大射程远超过150公里(实际数据保密),无规避区(NEZ) 极大,确保目标难以通过机动逃逸,在超视距(BVR)空战中占据显著优势,速度可以达到4马赫,是当前全球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之一。流星导弹正在进行F-35平台的集成工作,未来将会装备在北约多个国家的F-35上。印度之所以订购36架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携带的流星导弹。2019年印度的米格-21被巴基斯坦用AIM-120击落,让印度空军颜面无存,所以急需引进可以给和AIM-12-匹敌的流星导弹。美国也没有原地踏步,最新的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已经2020年开始测试,在2023年投产,预计在2026年全面投入使用,将装备F-22、F-35、F-15EX 等美国现役和未来战斗机。AIM-260 的射程将远远超过 AIM-120,预计超过300公里,采用更先进的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导弹提供更好的能量管理和中段机动性能。但尺寸与 AIM-120 类似,便于在战斗机内部弹舱(如F-22、F-35)中携带,同时保持隐身性能。更重要的是AIM-260可能采用复合双引导头(主动雷达+红外制导),这样可以在远程时用雷达引导头探测和跟踪目标,接近目标后同时用红外引导头引导导弹击中目标。这在对付隐身飞机时非常关键,因为低雷达反射可能使雷达波不足以引导导弹,同时用红外引导头跟踪隐身飞机的红外特征(如喷口,机身蒙皮等),可以大大增加击杀隐身飞机的几率。更有甚者,由“标准-6”防空导弹的改进的“空射构型” 超远程AIM-174B空空导弹,其最大射程可能达到500公里,可谓是“降维打击”。2024年7月的“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期间,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已经携带此弹参加了演习。虽然AIM-174B尺寸比AIM-120大很多,无法在F-22,F-35内置弹舱内携带,但完全可以在非隐身状态下在外部携带。F-35在拥有空射版“标准-6”这样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后,会给对手后方的预警机、加油机和轰炸机等高价值目标带来巨大威胁。由于上述目标的机动能力有限,一旦被“标准-6”锁定将很难逃脱。如果这些关键资产被摧毁,将会使对手的作战体系陷于崩溃的边缘。双脉冲固体火箭是一种先进的固体火箭推进技术,通过分阶段点燃推进剂实现推力的多段释放,与传统的单脉冲火箭相比,显著提升了导弹的飞行灵活性、射程和末段机动性。双脉冲火箭的燃烧室分为两个独立的推进剂区,通常由一个隔热隔离结构分隔。第一阶段燃烧完成后,燃烧室内会保留未点燃的第二段推进剂。根据需要,第二段推进剂会在特定时刻被重新点燃。推力输出分为两个脉冲:第一脉冲:提供初始加速,导弹进入中段飞行状态。第二脉冲:通常在导弹接近目标时点燃,用于末段加速或机动。双脉冲固体火箭通过优化能量释放时间,可以减少在飞行中段的燃料消耗,从而将更多能量用于末段机动或延长飞行距离。90年代研制的AIM-120采用的是单脉冲火箭发动机,而具有后发优势的霹雳-15采用的是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将在2026年投入使用的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可能采用了先进的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多次点火,射程估计可以达到300公里。实战是检验武器的唯一标准,对导弹来说,实战尤为关键。比如俄罗斯各种导弹从数据上看吹得天花乱坠,但一投入俄乌战争的实战就原形毕露,让人大跌眼镜。如果导弹只是生产国自己使用,各种数据平时可以夸大而不用担心被揭穿,但一旦上了战场就会付出血的代价。如果导弹要外销到多个国家,数据就不容易作假了,所以有的国家就推出号称性能缩水的外销版,但自用版是不是性能真的比外销版好就只能通过实战来验证了。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是现代空战的主力导弹之一,被2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自1991年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多个实战战果,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在面对复杂电子战环境中表现可靠,是非常致命的一种空空导弹。2015年土耳其F-15用AIM-120击落俄SU-24- 首次实战是1992年12月27日的波黑战争期间,一架美国空军F-16战斗机使用AIM-120击落了一架塞尔维亚的米格-25战斗机。这是AIM-120的首次实战使用,也是其首次击杀纪录。
- 1990年代初期,美国及其盟军在执行禁飞区任务期间多次使用AIM-120对抗伊拉克空军。多架伊拉克战机,包括米格-25和米格-29,被AIM-120击落。
- 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美国战机使用AIM-120击落了一架试图突破禁飞区的伊拉克米格-25。
- 1999年科索沃战争,多架南联盟的米格-29战斗机被AIM-120击落。这些战斗机通常处于雷达或电子战劣势,难以有效反击AIM-120。
- 2003年美国主导的入侵伊拉克行动中,多架伊拉克战斗机在起飞时或试图突破禁飞区时被AIM-120击落。
- 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空军的F-16战斗机 在靠近土耳其-叙利亚边境的地区击落了一架俄罗斯的苏-24轰炸机,使用的正是AIM-120C。
- 土耳其空军于叙利亚内战中,曾以AIM-120C导弹多次击落叙军飞机,被击落的包括米格-23、L-39及两架苏-24。
- 2017年,叙利亚内战期间,美军多次介入,AIM-120成为空战主要武器。一架叙利亚苏-22攻击机在执行对地任务时被美国海军F/A-18E使用AIM-120击落。
- 2019年2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空战,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战斗机使用AIM-120C至少成功击落了一架印度的米格-21战斗机和一架苏-30MKI(有争议)。
用AIM-120击落米格-25的美军F-16飞行员公开数据表明,AIM-120已经取得20+次以上的空战击杀。相比之下,截至目前,霹雳-15和霹雳-15E,尚未被公开证实参与过任何实战行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近年来鲜有主动介入国际冲突的记录,这使得PL-15的实战机会较少。霹雳-15更大程度上被视为战略威慑工具,用于提升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和威慑力。外销版霹雳-15E虽然可能价格比较便宜,但其他国家能够有经过考验的欧洲流星和美国AIM-120D选择,那么中国霹雳-15E始终都是最后,甚至是仅仅作为压价项目的选择,除非霹雳-15能真的在实战中证明自己。所以到现在仅有巴基斯坦引进了霹雳-15E,但到现在也没有实战纪录。加拿大将装备的88架F-35A Block4,内部可以携带6枚AIM-120总之,AIM-120 技术成熟,适应性强,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装备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经历多次实战,尤其在隐身战机和多任务作战中表现卓越。霹雳-15可能拥有更远的射程,在远程高价值目标打击能力上具有独特优势,但还未在实战中证明。